APP下载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观察

2018-02-06张之栩陈红磊刘曙杰于向志张晓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鞘管桡动脉入路

张之栩+陈红磊+刘曙杰+于向志+张晓鸽

【摘要】目的 评价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80岁以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7例为高龄组,同期75岁以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桡动脉直径、手术过程中桡动脉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及术中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 高龄患者在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方面均略差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臂血肿、桡动脉痉挛或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是可行的。

【关键词】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超声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6..02

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80岁以上高龄冠心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比例增高,在手术入路方面,80岁以上高龄人群由于动脉硬化、迂曲等原因,采用桡动脉途径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仍需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对我院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入路可行性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前瞻性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0岁以上并成功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87例为高龄组,对照组为同期75岁以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02例。

搜集患者资料,包括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血糖、血压、桡动脉内径;手术资料:手术种类(PCI或CAG)、桡动脉穿刺状况(首次成功或数次穿刺)、桡动脉生长发生畸形、桡动脉产生痉挛、手术时间等。

入选标准: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拟行冠脉介入治疗。

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有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Allens试验阴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行Allen's试验排除阴性患者;入选病例于术前及术后1~3天行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彩色超声影像系统,ML6-15型探头,探头频率为9~15MHz),测算患者自身的桡动脉内径,观测桡动脉走向与血流状况,超声指出桡动脉过细(内径少于

1.5 mm)、走向过量弯曲或具备桡动脉环一类患者排除出本次试验探究,选取股动脉入路。术前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药物治疗;桡动脉穿刺借助6F Terumo型桡动脉穿刺包,借助seldinger型对侧壁穿透这一方法。放管成功过后通过鞘管注进200 ug的硝酸甘油,3000 IU的肝素,若要施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肝素提升到100 IU/kg。手术依据规范方式施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成果评判施以介入相关治疗与否,依据病变特征与血管状况,选取适宜的导管、导丝与支架结束手术。手术过后立即拔出桡动脉鞘管,借助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手术过后隔2 h降压1次,隔8 h去除桡动脉压迫仪。手术后2~3天复诊患者自身术侧相应的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判产生桡动脉狭窄与否及有无闭塞。

1.3 评测项目

1.3.1 可行性:记录两组桡动脉穿刺时长、动脉鞘管放进成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

1.3.2 安全性:入径有关并发症发生率(前臂部分肿胀、桡动脉产生痉挛[1]、桡动脉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神经损伤等,桡动脉狭窄定义为狭窄处桡动脉管径对比手术以前减小>20%;桡动脉堵塞定义即超声指出桡动脉没有血流经过或是只有较小血流)。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可行性比较

两组术前彩色多普勒测量桡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术中穿刺时间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均无狭窄或闭塞,手术后2~3天复诊术侧相关桡动脉多普勒超声,在桡动脉过窄或堵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方面,高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1992年内,经由Kiemeneij等全方位开展通过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2],通过超过20年的进步,通过桡动脉介入诊疗冠心病成为普遍开展的一项介入诊疗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股动脉入路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等[3]。但由于桡动脉相对细小,在介入诊疗中存在局限性,尤其是80岁以上高龄患者,存在桡动脉及头臂干迂曲比例较高,手术穿刺难度大,导丝通过困难等问题,但可以通过改善穿刺技术、更换上肢血管入路一类方式加以解决。有调研指出,介入手术后入径血管堵塞的要素包含:血管穿刺频次,围手术期内施以抗凝的程度,血管本身的直径及鞘管或导管本身直径的比重,手术后施压绑扎的时长,运用亲水涂层鞘管与否等[4]。

本次研究中,高龄患者在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方面均略差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臂血肿、桡动脉痉挛或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随着术者穿刺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改善,手术成功率提高,穿刺部位并发症显著减少,因此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 Kim SH, Kim EJ, Cheon WS,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nicorandil and a spasmolytic cocktail in preventing radial artery spasm during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J]. Int J Cardiol,2007,120:325-330.

[2] Kiemeneij F, Laarman GJ, De Melker E. 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plasty[J]. Am Heart J,1995,129(1):1-7.

[3] Brueck M, Bandorski D, Kramer W, 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ransradial versus transfemoral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ngioplasty[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9,2(11):1047-1054.

[4] Egred M.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7-Fr radial approach for complex PCI[J]. J Interv Cardiol,2011,24(5):383-388.

本文編辑:张 钰endprint

猜你喜欢

鞘管桡动脉入路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