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后记成为高效课堂的好助手
2020-05-29胡娟
胡娟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求教者务必能在教后记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这是教者个人成长、理论结合实际的必经之路。写好教后记为教学工作添彩。
关键词 教后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15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伴着科研兴校的春风吹拂,我校已把书写教后记做为教学常规的一部分内容,在教案最后设计了“教后记”这一板块,并要求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后把这一环节续写好。其实许多名师早就自觉地在进行着这一行动,本文拟就什么是教后记、为什么要写教后记、怎样写教后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述,意在使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将写教后记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让其为自己的教学生涯添彩。
一、什么是教后记
教后记是指教师课后的反思活动。教师在执行了课时计划后,对课上师生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及时总结,恰当地对课堂的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梳理,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凝练升华更好地指导实践。
写教后记要重在思考课上的教与学的生命律动中,是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三维标度的要求,即是否很好地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着力,教师在教后记中要从教材的挖掘、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师生互动、媒体使用、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方面挖掘亮点、寻找黑斑,对课上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简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定有所获。
二、为什么要写教后记
学者毛志成先生曾把教师分为五层次:第一层次是大教师,第二层次是好教师,第三层次是教书匠,第四层次是以教谋生者,第五层次是教人误人者。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都需要从教者能达及大教师、好教师的层次,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从一味的摸爬滚打、简单的重复中解放出来,注意教后的提炼总结,日积月累。唯有此,才能使教师不断地驶入教学的自由王国。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等。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无不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堂教学包括文本知识(教材)、教師的经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而后两块知识需要教师及时地总结和归纳。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坚持写教后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鲜活。
(二)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主体性认识的再认识。就教育工作而言,是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大多教师只停留在经验表层的重复,而无理性的凝结和思考,无法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更不用说把宝贵的经验大范围地推广与拓展。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使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撰写教后记,也称“自省日记”。写教后记既可以防止教育灵感、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教师今后的反思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自主提高。此外,写教后记也是实践和认识相统一规律的客观要求。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遵循着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上升”的规律,教学也是如此。
三、怎样写教后记
教后记写什么,其实不难。只不过是需要每位从教者要有对教育的永久激情,要有感而发。
(一)要遵循五个原则
1.及时性原则——趁热打铁。一节课上过后要及时地回忆,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灵感和感受。2.恒久性原则——锲而不舍。要系统、全面地积累经验升化、凝结,要有大量的教后记为基础,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持之以恒。3.简约性原则——言简意赅。写教后记要突出重点,捕捉亮点,抓住要害点,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喧宾夺主。4.探究性原则——格物致知。记录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紧跟教学改革的实践,要与时代同拍。5.上升性原则——历练升华。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教师重复教授同一个内容时,要因材施教,要结合此内容前几次教后记中记述的感思情形,科学施教,需要日有所进、常教常新,要有所创新。
(二)要写好教后记,还要求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间断地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托这些先进的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要在理论的平台上去反思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后记真正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真飞跃”,才能更好地内化理论,指导实践。再者,写教后记还要注意与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解决教后记中的困惑和疑难,取长补短,双赢共前,携手走进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