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的原因分析

2020-05-29汤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汤毅

摘 要:通过对汉字的产生、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发现,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民间书法家大盛的关键时期,一大批优秀书法家涌现,极大地繁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的原因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立足于魏晋南北朝的实际情况,对该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的原因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民间书法家;大盛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局动荡、民不聊生。而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图文书画,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书法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魏晋南北朝的特殊历史时期,一大批民间书法家快速兴起,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符号,如隶书、篆书等,这些书法艺术的发展将当时的文化艺术推向新的发展空间。对于当前学者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的表现形式

(一)篆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制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明显,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仍然严格遵照汉制要求。[1-2]汉人向来重视立碑,而篆书作为碑刻的主要方法,自然得到人文学者的关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常见的篆书形式有两种。一是吴国砖文。相比之下,吴国的书风较为保守,而民间书法艺术家好做篆文,受此影响,下层工匠在制作砖文时也会采用篆书的形式,例如《天纪元年太岁丁酉砖》《宝鼎三年吴兴乌程所立灵砖》等,这些砖文有的大如印章,整体布局整齐,写法规矩。二是西晋墓砖。西晋严禁设立墓碑,因此埋设墓砖就成为当时的传统,当时工匠在制作墓砖时,也受到民间风气的影响而使用篆书,其中较著名的有《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砖》《元康七年宋氏造砖》等。前者篆书手法不规范,笔划中存在增损,以装饰意味为主;后者笔法圆润,与曹魏时期《三字石经》的格式基本相同。

(二)行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书写工艺达到顶峰,“二王”就是其中的代表。对于民间艺术家而言,由于西晋严禁立碑,因此在刻碑时基本不使用正体,相反具有汉魏风骨的行书得到了民间艺术家的认可。从当前相关学者的研究来看,其中的代表有两种。一是楼兰文书。楼兰文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为点化精劲,运笔沉着,字迹实而不华,显得古朴典雅。以出土的《九月十一日》残纸为例,该残纸显示的行书内容笔锋内敛,线条厚重,行笔特征、间架布局等与王羲之的《孔侍中帖》相似。二是简牍行书,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民间出土的相关资料来看,东吴简牍、晋代散简最具代表性。其中,东吴简牍的出现时间较为久远,由于属于早期行书形式,因此在书写中带有一定的隶书特征,如横张之势、平脚钩挑等。相比之下,晋代散简的出现时间较晚,具有代表性的为《泰始五年》,其字迹神态自若,用笔收放明显,主次分明,具有极高的行书艺术审美价值。

(三)楷书

楷书最早出现在汉魏时期,在晋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王”的《洛神赋》《黄庭经》等,均采用楷书形式[3]。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楷书,多数为20世纪以来再罗布泊、敦煌等地区发现的字迹,尽管不是出于名家之手,但其中不乏精品,通过这些楷书文字,可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楷书的发展有进一步了解。

写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传入,佛经逐渐在我国兴起,楷书这种表达明确、直观的书写形式,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4]通过对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当时佛教兴起,各地区佛院兴起,赠送佛经是表达礼佛虔诚的重要表现形式。寺院的写经者主要来自民间,写经是其获取报酬的主要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写经者必须依照当时流行的楷书形式书写。因此,有一大批楷体字迹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存留于世,如《法华经残卷》,其写法蓄而不扬,笔划粗细变化明显,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东晋墓志。通过考古研究发现,东晋时期的墓志主要采用楷书,比较著名的有《颜谦妇刘氏墓志》《夏金虎墓志》等。在书写这些墓志时,书法家不拘于常法,书写的墓志疏密有致,欹正跌宕,尽显笔墨情怀。

除了上述三种书写形式外,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所采用的书写形式还包括草书、隶书等,如此多种类的书法艺术形式表明,在魏晋南北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对民间书法家的影响已经非常深远,这为研究本次课题提供了重要帮助。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兴起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与推广使士族阶层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特殊,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研究书法艺术,因此带动一大批上层书法家的出现。[5]相比之下,民间书法家无法在九品中正制度中受益,为了尽早步入上流社会,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其中“善书”就是平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一大批寒门子弟辛苦学书,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善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具备一定的吸引力,社会基础也在不断扩大,平民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具有“善书”的才能,“善书”也是日常交往的必要手段,“以字观人”成為当时南北方公认的素质考查方法。

与其他时代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平民无法通过务农、经商等途径获得稳定收入,“正确的掌握社会需求”成为平民生存的主要方法。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写经者主要采用楷体的格式书写经文。这一现象表明,社会学术风气(亦或者说社会文化需求)的变化导致平民的改变。他们长时间、大量书写楷体佛经,最终演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流派,其艺术特征得到现代学者的赏识。而整个魏晋南北朝时间跨度大、地区影响范围广,势必会催生出不同风格的“学术需求”,平民为了生存,只能迎着这些需求进行书写创作,如刻碑、写作等。

(二)教育原因

如果说政治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兴起的根本原因,那么教育原因则是当时民间艺术家大盛的主要原因。

第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学教育的发展。自汉末以来,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不安,導致传统的官学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官学不振现象的出现,为家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并使家学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家学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儒学的影响范围,虽然家学的主要受众为士族子弟,但对于平民而言,家学的发展使其获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使平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文化知识。[6]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塾这种新兴教育模式出现,为平民学子提供了舞台。例如,北魏元子孝“在家中置学设馆,将子弟们召集起来进行讲读,同时还会提供衣服和饮食,与诸子同等对待”。这一点说明,古代士族的教育受众并非局限于家族子弟,还会考虑外人,这些现象都为民间书法家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教育方法的更新。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学教育的发展,当时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更新。对士族子弟而言,学习先贤经典文著是家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对平民而言,他们在学习先贤经典文著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学习技艺能力。本文提出的技艺能力自然是指书法能力。古人一直将书法作为人的重要技艺手段,书法作为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不论在使用还是在观赏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当时的家学教育重点开展技艺教育,先从最基本的书写、识字开始,逐渐按照当时社会主流的字体特征展开教育。[7-8]

总体而言,教育的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大盛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其他原因

第一,需求原因。由于书法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时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书法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艺术,这种观念是在书法实用性观念产生之后出现的。可以发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少有“无用的”书法作品出现,绝大部分书法作品都被民间书法家用在实际生活中。这就是需求原因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二,文化原因。在魏晋南北朝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佛道儒三教兴起,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例如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尊汉法、推汉仪”成为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期间,孝文帝极力推行汉族文化,要求大量学习汉文化。而对于这部分少数民族而言,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特征使其对汉字的需求出现差异,而汉字具有多种书写形式,也能迎合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书写要求。

总体而言,在魏晋南北朝那个特殊的时期,虽然长时间的分裂对文化传承造成了影响,但是中原民族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保留了下来;虽然地区间在教育方式上出现差异,但是书法普遍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成为童子业的必修课程。这为推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政局动荡不安、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汇都为这个时期披上了特殊的面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为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也重点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艺术家大盛的原因。从研究结果来看,社会、教育、需求、文化传播等是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的主要原因。在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书法文化交流影响深远,对平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大盛。

参考文献:

[1]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

[2]何丽丽.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学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邓宝剑.从素朴到清丽: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之嬗变[J].文化艺术研究,2010(2):210-226.

[4]肖湘.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陈静.抄本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者、读者和作品[J].出版科学,2010(2):95-102.

[6]陈明生.论魏晋民间书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2.

[7]李山.魏晋士人文化的“展现形态”[J].文史哲,2011(1):98-108.

[8]吕静然.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J].赤子(中旬),2013(7):89-90.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
浅析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印章艺术风格变化的原因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法教育
魏晋南北朝联句诗初探
简论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妇女的悍妒风气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