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彩新实验
2020-05-29叶健
叶健,1973年生于山东青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等重要学术大展并获奖。作品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首届中国壁画大展佳作奖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学术机构收藏。
中国重彩画,它的内涵深厚,外延阔大,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傅色材料。当代重彩画,寄托了我全部的艺术情感与个人诉求。一己芥子之求,万法诸性相同!
“错彩镂金、雕缋满眼”追求华丽、繁复、写实,“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崇尚静谧、素朴、表现。作为当代工笔重彩的画家,深厚的传统留住了我的情感,付诸努力的新作寄托了我的责任。如何建立起当代绘画新的传统,如何以自己艰苦的努力对艺术理想细加描摹,我没有一天停止过思考!
“错彩镂金”为实,精工细雕,绚丽璀璨,敦煌壁画建立了我的艺术观念;文人笔墨为虚,重写意,尚精神,宋元绘画是我的精神源头。后者在魏晋六朝以降,成为中国人重要的审美取向,虚的呈现成为高妙的境界。实与虚在绘画史上交相更迭,延续至今。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皆是中国画的创作圭臬。
重彩画底色的制作与传统壁画息息相关,偶然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要。对于“制作性”的理解与容纳,关系着中国重彩画的未来。材料语汇是当代重彩画的特殊表达手段,如何运用底色观念拓展重彩的语言,不仅关乎色彩关系,也包括诸多因素:根据不同技法所需,考虑依托材料的选择与制作;根据创作的需要,调节画面薄、厚、粗、细等不同的肌理质感;根据预设作品的色调气氛,做预先的色彩渲染等。我迷恋着壁画画面丰富的肌理色层、层层相透的色彩与质地美感,那种历史的冲刷洗礼,烟熏火燎、剥落笼罩的痕迹,形成丰富深厚的肌理效果,显示含蓄深遠的美。尚自然,交织着必然与偶然的转换。
把某种剥落陈旧的肌理(状态),与宋代院体的画面质感结合起来,通过三矾九染的传统方式,在细致的笔触下,蕴藏了丰富的变化,温润、细腻、透明,宛如琥珀,这是超越制作的某种技法,是把好的技术藏在了更为开放的表达方式中,其精神气质更加溢于画外。这种肌理带有抽象性与偶然性,把原本具象的形体揉在了抽象的语言之中,时光荏苒,沧桑尽在其中。我的想法是,以此来拓展传统重彩画的单一性,破除教条,增强画面的绘画性。这样既保持了宋画的质感,又扩大了当代重彩的表现力。
我的绘画更多的是实验,是从西方传统理念与中国传统理念两个方向同时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把中西古今熔铸在一幅画中来谈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古今与中西,已经成为我们谈论绘画绕不过的难关了。我想,最佳的表述,或许在创作中而不仅仅在理论语言中罢。每当面对画面时,我常常有意识地思考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契合与观照,当目光收回,我又回归于地道的传统内部,局部与整体的谜局,是抽象具象之间肆意的转换,它给了我新的空间理念与维度。
我近年的新作由两个系列组成:风骨系列和风华系列。这两个系列,分别营造了魏晋山水的气格和盛唐器物的气韵。格调与韵致,是传统中国诗学的两篇大文章,我以古老技法的工笔重彩,或清俊秀逸的空灵意境,或错彩镂金的精工写实,来表现丰富文化内涵的视觉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