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里普克的专名观

2020-05-29赵静丽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论题涵义流派

赵静丽

专名在分析哲学是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它指的是人们指称对象时的思维和那个实际对象相联系的语言媒介,那么这个语言媒介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在这个问题上,学界根据对其的不同回答分成了两个流派:摹状词理论流派认为专名是包含涵义和意谓的,并且涵义决定意谓,而历史因果理论流派则认为专名只有意谓没有涵义,由专名直接指称对象。克里普克是历史因果理论流派的创始人,他对摹状词理论流派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证明,提出了自己的专名理论。

专名的定义是专属于一个现实对象的名称,即其指称的对象有且仅有一个。与之相对的是通名,通名是指一类对象的总称,指称的对象不只一个。专名与通名一起组成了名称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由19世纪哲学家穆勒在他的《逻辑体系》中提出的,他明确指出名称理论可以分为通名和专名,通名有意谓和涵义,而专名只有意谓而没有涵义,意谓是由涵义决定的。专名理论开始引起哲学家的广泛注意是在现代逻辑产生之后的摹状词理论流派,弗雷格是其最早的代表人物,之后罗素提出的摹状词理论对该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摹状词理论流派的观点是专名既有意谓又有涵义。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初,克里普克在他们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来分析专名,提出了专名的历史因果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专名是只有意谓而无涵义的严格指示词。对于这一分歧,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历史因果理论流派与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塞尔为代表的摹状词理论流派展开了辩论,两大流派在专名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专名有没有涵义,专名是通过什么途径指称对象的。

1 克里普克专名观的背景

现代逻辑成立之初,弗雷格在穆勒名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创性的观点,发表在《论涵义和意谓》一文,他的通名观与穆勒一致,但是在专名观上有了很大的分歧,他认为无论是专名还是概念词(通名)都有涵义和意谓。就如专名“亚里士多德”,它的涵义因为人们认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有人称它为逻辑学创始人的名,有人认为它是柏拉图学生的名,也有称之为希腊著名哲学家的名,等等,这些说法共同指向了一个对象,即“亚里士多德”的意谓。所以弗雷格的专名观是专名有意谓和涵义,意谓是由涵义决定的。弗雷格还明确将虚拟的名称排除在专名的范围外,例如文学人物孙悟空、主观想象出的独角兽等。

罗素在弗雷格专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摹状词理论,他把专名分为有描述功能的摹状词和有指称功能的逻辑专名。“摹状词是经典地表达描述的知识的方式”,逻辑专名是仅包括“这”、“那”等指示性代词,强调专名的指称功能。罗素认为普通专名是“缩略的或伪装的摹状词”,真正的专名是逻辑专名。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解决了虚拟名称不可做主语的问题,进而可以讨论其存在的本体论问题,蒯因在《从逻辑的观点看》一文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能断定摹状词存在,但不能断定专名存在。即‘摹状词存在这样的句子有意义,或真或假,而表示专名存在的句子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可以表示“柏拉图的学生”是存在的,但不可表示“亚里士多德”是存在的。罗素把摹状词进一步分析,他主张摹状词存在的命题是包含三个命题,比如“那个写《威弗利》的人是苏格兰人”。

(1)至少有一个对象X写了《威弗利》;

(2)如果X和Y写《威弗利》,那么X和Y等同;

(3)如果X寫《威弗利》,那么X是苏格兰人。

命题1说明“那个写《威弗利》的人”是存在的,符合专名的要求。命题2说明摹状词指称的对象只有一个,这两个命题共同满足了专名的定义,命题3证明摹状词代替专名不影响句子的逻辑关系。罗素指出摹状词的涵义是由摹状词各个部分的涵义组成的,“那个写《威弗利》的人”的涵义是由“那个”、“写”、“《威弗利》”、“的”、“人”的涵义决定的,所以罗素的专名观也是专名既有涵义也有意谓。

罗素之后的摹状词理论流派较为著名的学者是维特根斯坦和塞尔,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簇摹状词理论。据弗雷格的观点,专名的涵义根据人认识的不同是有差别的,人的认识全部整合在一起就不只一个摹状词,而是一簇摹状词。“亚里士多德”是由“逻辑学创始人”、“柏拉图学生”、“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等一簇或一组摹状词来确定它的涵义和意谓的。两者不同的是,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专名的涵义是描述它的整个一簇摹状词,即专名的意谓是由它全部摹状词来决定的(合取)。而塞尔主张,只需要部分摹状词就可以指称专名的意谓,并不一定需要找到全部摹状词来对应(析取)。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的专名观也是专名既有涵义也有意谓。

2 克里普克专名观的内容

随着逻辑学的发展,克里普克将严格指示词理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运用到了名称理论中,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是在传统的名称理论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是极具开创性和学术价值的名称理论。他的专名与传统专名观不同,与穆勒的专名观相近,他认为专名只有意谓而没有涵义。

2.1 克里普克对专名的鉴定

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用“严格的指示词”和“非严格的指示词”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摹状词是“非严格的指示词”。“如果指示词在每一个可能的世界中都指示同一个对象,我们就称之为严格的指示词。否则就称为非严格的指示词。”可能世界是克里普克的重要学术贡献,“只承认一个现实世界,我们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是唯一存在的,并且依据现实世界的模态去解释可能世界;可能世界是一种我们的世界可能如此的状态,它们是实在的,但不构成具体的实在。”主要分为可能世界“◇”、必然世界“□”和实然世界,实然世界就是我们自己所经历的现实世界,可能世界是在可能出现的世界发生了某件事件,该事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情况,而必然世界是指无论在哪个世界里这事件是恒真的。例如尼克松在1970年竞选上了美国总统,这是实然世界出现的情况,而在可能世界里可能出现尼克松没有参加竞选或竞选失败等状况。而9+7=16在任何一个可能世界里都必然为真,它存在于必然世界。三者的关系是□p→p→◇p。严格指示词仅出现在必然世界,指一个专名指称的对象在每一个可能世界都是真的。

2.2 克里普克对传统专名论题的分析

命名一定不能陷入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的错误,不然其工作就没有价值和意义,所以克里普克将不能循环推理并独立确定其真值设为传统命名理论的论题的前提。克里普克对摹状词专名理论做了整理和精确地表述,并对此论证。

“(1)对每一个名称或指示符号‘X来说,都有一簇与之相应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些特性的家族φ使得A相信φA。

(2)A认为,其中一种特性或几种特性结合起来唯一地标示出某个个体。

(3)如果φ的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特性为一个唯一地对象γ所满足,则γ即为X的指称。

(4)如果上述表决不产生任何唯一地对象,那么‘X就无所指。

(5)‘如果X存在,则X具有φ的大多数特性这个陈述为说话者先验地认识。

(6)‘如果X存在,则X具有φ的大多数特性这个陈述表达了一个必然真理(用说话者的个人习语说。)”

前四个表述都是传统专名中受人们认可和推崇的命题,(5)出现了“说话者先验地真”,(6)有“必然真理”的表述。很多人都不区分“先验性”和“必然性”,两者都是“真的”的表述,很多学者认为它们是等同的不加以分辨,但是克里普克明确区分了它们,“它们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范围,即认识論和形而上学。”先验性是认识论领域的概念,先验真理是先于经验就被认可的真理,说话者先验地真是指说话者认为这个是不需要被证实的恒真的陈述。而必然性在认识论范围内大致与先验性意义相同,但是它还有其他领域的意义,在克里普克专名理论中主要探讨的是形而上学领域,即假的必然不是真的,真的不可能是假的(?p≡□?p,p≡?◇?p)。论题(5)和论题(6)是由上述论题(1)—(4)推导而来的。

首先探讨论题(6),必然真在可能世界里指的是在任何可能世界里命题都是真的。举个例子,在现实世界里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传统逻辑学之父、杰出的伦理学家、哲学大家等,但在某个可能世界里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亚里士多德这个人仍然存在,但是他没有研究哲学,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这个可能世界存在,那么论题6所包含的那个陈述就具有偶然性,不是必然真的,与该论题矛盾。因此作为错误论题的论题(6)应该被删除。其余论题都没有涉及到必然性,可以暂时保存。但是论题(6)是由论题(1)至(4)推出的,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成立的,那么论题(1)—(5)一定存在着错误或相互存在着矛盾,那么它们的真值究竟如何呢?

论题(1)在克里普克看来是一个传统专名理论对专名的定义。论题(2)假设,聚会上某人和朋友说:“那边那个喝香槟的人很开心。”说话者以为用那边、那个、喝香槟的和很开心的这几个特性唯一地标识出了正确的人,但是他所处的环境里符合这些特性的人在他说完后又出现了一位,甚至他指示那个人的特性出现了错误,他的朋友无法凭借这些特性定位到那个人。所以论题(2)里的专名是无法准确的唯一指称对象,论题(2)是假的。

论题(3)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在法庭上,A被指控为某恶性事件的杀人犯,并在一审被判决其罪名成立。某恶性事件的杀人犯这个特性为唯一对象A所满足,但是A一定是这个摹状词的指称吗?A在一审结束后申请二审,二审中发现A并不是杀人犯,推翻了一审判决,A不是某恶性事件的杀人犯的指称,论题(3)是错误的。

论题(4)的观点其实受限于人们的认识。在欧式几何时代,内角和大于或小于180°的三角形都是不存在的,即内角和大于或者小于180°的三角形是没有指称对象的,但是在非欧几何发现以后,它就是有所指的。目前除地球外,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无法指称一个对象,但是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在未来这个特征未必一直无所指。论题(4)也被证伪了。

论题(5)就如,一个人和家人说,要带一个朋友回去吃饭。这个朋友是真实存在的,也带回家吃饭了。但是在家里人传递消息过程中却慢慢演变成:一个异性朋友,一个亲密的异性朋友,一个女朋友,一个未婚妻……而这个朋友只是一个关系好的公司男前辈而已。朋友存在,但传播出的大多数特性都不符合这个朋友,却被说话者当作真的进行传播。论题(5)也是假的。

克里普克认为,摹状词理论学派所给出的摹状词理论的陈述,经他证实都存在错误。他认为这些错误不仅仅是某个技术上的可修改的错误,而是摹状词理论似乎从原则上就是错误的。

2.3 因果链条指称对象

克里普克并没有试图寻找严密的指称理论,只是为专名提出一个更精确的解释,不同于摹状词理论借助一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来描述专名,他考虑了历史因果因素,“认为名称的指称不是由涵义确定的,而是由某些与名称有密切关系的因果链条决定的。”因此学界将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流派称为历史因果理论流派。

克里普克认为在与他人沟通时,只有回溯到意谓自身,才能明确指称某个对象。“名称是一环一环传递的。从我们对‘圣诞老人这个词的用法到历史上某个圣者之间可能有一根因果链条,但是孩子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或许并不指称那个圣者。”圣诞老人具体指的是哪个对象,并不是由这四个字表示的涵义来确定的,而是人们只有明确了交谈对象后,才可以进行交谈。就如我们明知圣诞老人是指那位圣者,但是和孩子们一起读童话书、看动画片或聊天时,我们会自觉代入孩子们心目中圣诞老人的形象。只有先回溯到明确的对象,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那么专名的意谓是如何确定的,如何把专名与指称对象相联系。专名在命名时,可以用圣诞老人一样用实指的方式来命名,或用白胡子老爷爷这样的摹状词来命名。但是并不意味着对象只能用这些方式来指称,当谈论一个对象时,谈论者可以用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方式来代表它,就如我们通常用字母或符号来代表某个或某些对象。所以,有时候专名不存在涵义,但是并不影响专名去指称对象,专名的意谓不依赖涵义。克里普克认为“指称不光依赖我们自己所想的东西,而且还依赖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依赖该名称如何传到一个人的耳朵里的历史过程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古时把论语写成“論語”,简化汉字后变成了“论语”,从此“論語”指称的对象也是“论语”的意谓。从古到今有很多河流都改道或断流,发生了改变,但是我们仍然用以往的名称来指称它们。这就是历史因果链条对专名意谓的影响。即克里普克的专名观是专名只有意谓没有涵义,意谓也不是由涵义决定的。他的专名观不同于专名摹状词理论学派的思想,倒是与穆勒的专名观相似。

3 克里普克专名观的评价

克里普克的专名观挑战了传统专名观,它不同于传统专名观的意谓由涵义确定,克里普克认为决定专名意谓的是历史因果链条。克里普克的专名第一次将语言和社会联系起来,强调社会因素在指称对象活动中起的决定作用,使用专名指称对象不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名称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样引入可能世界给专名研究带来全新视角,使专名不再局限于现实世界,扩展到可及的可能世界。克里普克专名观对语言哲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克里普克专名理论并不是否定并脱离专名摹状词理论,它应该被看做是对专名摹状词的补充和发展,是更严谨的成果。克里普克专名理论和专名摹状词理论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相同点在于两者都认为专名有意谓,即专名是可以指称对象的。不同点在于,专名摹状词理论流派认为,专名有涵义和意谓,涵义决定意谓;但是克里普克的专名观是专名没有涵义只有意谓,专名的“命名仪式”和其发展的因果链条才是决定其意谓的原因。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论题涵义流派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最佳辩手请出题(二)
最佳辩手请出题(一)
最佳辩手请出题(四)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俄语名词指代喻人表现力及修辞色彩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浅析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