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双创”全程中互助型管理团队建设

2020-05-29吴艳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契约双创民办高校

吴艳

文章基于心理契约,围绕民办高校“双创”互助型管理团队的论题,从目标建设、组织结构建设运行、运行操作特征分析、保障措施建设四个方面深入解析,将民办高校“双创”内部管理研究问题上得以延伸,提升民办高校“双创”教育全程中管理团队的构建的同时,进一步揭示心理契约对团队的影响,以及互助型团队对民办高校“双创”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民办高校“双创”全程中各级管理层面的良性互动成为民办高校“双创”发展中的关键点之一。高效的管理不仅维持民办高校“双创”正常进展秩序,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高校“双创”整体水平的高低。伴随着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双创”行政管理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保障民办高校“双创”的正常推进秩序,已逐渐延伸至协调、参谋民办高校“双创”管理及发展中。民办高校“双创”发展通过整合现有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及行政管理团队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双创”型互助型管理团队,此类团队通过集体的力量及智慧完成“双创”中的统筹工作,同时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管理机制,这已经成为“双创”参与者的共识。因此,大力推进互助型管理团队的建设,对民办高校“双创”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对促进民办高校“双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契约是组织成员对个体责任的认识和对收益的期望,心理契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成员合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心理契约将着重研究民办高校“双创”管理中的团队建设问题,将民办高校“双创”内部管理研究问题上得以延伸,力争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并进一步揭示心理契约对团队的影响,以及互助型团队对民办高校“双创”发展影響的内在机制。

1 目标建设情况分解分析

1.1 战略目标建设分析

互助型管理团队建设是满足民办高校“双创”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满足民办高校“双创”整体协同性要求,实现民办高校“双创”安全教学、科研、管理的全数据融合团队,其目标特征是基于民办高校“双创”的科研战略、教学规划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的一个非传统意义的战略。其团队建设区别于一般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具体表现在:互助型团队目标创设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以及学校确定的重大发展方向,在担负民办高校“双创”研究和拔尖人才培养的责任的同时,瞄准学校发展内外部环境及面临的机遇挑战等方面,确立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高水准战略目标。互助型团队建设要要考虑自身的组织绩效、满足团队组织成员需要、实现民办高校“双创”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建设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起步建设阶段、全局融合阶段、团队业务深度应用阶段。最终目标是通力互相协作,完善民办高校“双创”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及应急事件的处置效率及学校的中长期愿景实现。

1.2 策略构建分析

“双创”中互助型管理团队发展在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任务与主要措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的同时建设具体的实施步骤,为战略提供具体支撑。互助型管理团队成员在目标上强调一致,技能上强调互补,行动上强调合作,同时强调资源共享。文章后续将围绕组织结构、运行操作、保障措施策略展开探讨。

2 组织结构建设

2.1 心理契约度高的成员结构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不同的人性观就会产生不同的人际需要和人际。合作型团队建立需要有情感、愿望、兴趣、需要、动机接近的群体组成,容易产生高心理契约关系。民办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机构组织,高学历人才聚集地,文化素质较高,加上民办高校学科设置广泛,各类人才的学科研究方向均不同等原因,直接让民办高校“双创”互助性管理团队的关系结构也具有灵活的团队特征,而成员在学科构成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学科融合,并没有传统的学科制度及等级制度,克服一定程度上的基于心理契约团队建设障碍。心理契约履行在团队合作关系中承担中介变量角色,心理契约具有高度主观性和动态性,合作团队注重成员的高契约的精神对团队建设有重要作用。互助型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双方心理契约的一致性趋同,成员选择合作行为的趋同性将变高,因此,参与组织合作的参与度饱满直接影响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互助型团队组织淡化等级权力,提倡平等互助,鼓励合作创新,强调协同发展,倡导心理契约主导而不是行政主导,互助型团队的团队带头人依靠思想的权威影响力发挥作用,进行团队管理。因此,互助型团队成员在构成之前必须经过综合测量,将不同学科的心理契约度高的人群归类,在“双创”中形成各自团队。

2.2 管理及业绩水平突出的成员结构

面对民办高校“双创”发展中的任务创新性,结合常规办学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成员结构上,以学校发展目标为依托目标,成员应从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普通教师里选取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管理经验、教学经验丰富人员中选。此类人群应在校内同行中具有领先优势,其业绩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或处于某一方向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的民办高校“双创”人员。互助型团队并非像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一样,对成员的年龄、学历结构等考虑为重要因素。互助型团队的分工协作围绕学校发展的若干重要方向开展(如图1所示)。

3 运行操作特征分析

团队根据服务导向原则,树立民主合作的核心理念,对民办高校“双创”工作从校级、二级学院、行政机关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运行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灵活性。互助型团队管理制度、管理机制更灵活,围绕学校“双创”中的重大任务及时组建调整各级团队结构,开展在事件的特定生命周期开展综合服务。第二,集聚效应。团队成员围绕学校“双创”中共同目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要求,整合不同学科成员,除了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外,更重要的是产生集聚效应。第三,高效能的支持,互助型团队具有很强的科研、教学吸引力、管理凝聚力,互助型团队能得到多渠道、高效能的投入和支持,具有非常良好的后续积累和条件,团队各项活动相辅相成,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保证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4 保障措施建设

4.1 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提高团队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为实现团队建设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提供保障。2006年赵莹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发展因素和公平因素是影响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关键因素,而影响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关键因素是制度的合理性和透明性,同时提出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和企业文化、培训与职发展规划、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四个因子都正相关。因此,基于契约精神的团队建设,需要从规制性层面明确合作团队的的权责关系,健全其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建设、工作制度建设、责任制度建设、成员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和质量监管制度建设。

4.2 资金保障

合作型管理团队的建设中,团队建设及发展资金虽然不是决定成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唯一因素,但没有合理的资金保障是肯定无法吸引和保留优秀的人才,无法因势利导的建设合作型团队。团队的资金体系应具有二重目标:必须满足团队发展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满足合作成员的个性化的需求,具有选择性。

4.3 评价机制构建

评价体系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对在“双创”过程中互助型管理团队的监督,彰显评价和反馈的功能。科学的评判机制,是互助性管理团队建设的不断完善必要条件,民办高校“双创”发展互助性管理团队必须要积累创造一套精准的评判的制度,就应该首先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营造友好的评价氛围提供途径。围绕评价结果要为科学决策服务的目标,同时结合互助型管理团队的特点可将任务和目标,组织结构、工作效果列为三个一级指标,围绕一级指标建立团队已有业绩、团队建设基础条件与环境、团队影响力、团队领导力和团队群体潜能等二级指标及观测点指标(如表1)。

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权重配比,为量化评价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形成了符合各自民办高校“双创”发展特点的团队发展评价标准体系的应用模型,从而促进合作成员间的心理契约,安全、信任、忠诚以及奉献的情感诉求,也为组织的管理行径与员工的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系武汉工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构建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全程全员全环境育人体系——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编号I2019002。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契约双创民办高校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契约精神在国企成长未央
群体认同调节下的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