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视角下黑龙江省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20-05-29东北林业大学吴文瑞刘晓光

绿色财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哈尔滨工业大学会计学双一流

○东北林业大学 吴文瑞 刘晓光

“双一流”政策是我国建设高教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政策选取我国部分高校并通过宏观调控促进其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从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评定结果来看,黑龙江省包括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黑龙江省所有高校的会计学及与会计学相关的专业没有入选世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名单。从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工商管理学科评估结果来看,黑龙江省参与评定的四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评级B+,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评级B,哈尔滨工程大学评级C+,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需评级A尚存差距。因此,通过提高黑龙江省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而促进其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黑龙江省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总体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黑龙江省现有本科院校55所(包括15所联合办学高校及其分校区),其中985及211建设高校1所,即:哈尔滨工业大学;211建设高校3所,即: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共计16所,包括1所985及211建设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2所211建设高校,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13所普通院校,包括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黑河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省具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具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具有工商管理一级硕士授权高校8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仅具有会计专硕授权的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其中,哈尔滨商业大学的会计学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哈尔滨金融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入选国家级重点改革专业。

本文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及东北农业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分析。课程设置中共同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共同专业课程设置表

资料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及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年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从表1可以看出,其专业必修课的共同课程根据各所高校课程安排的不同,分散在学科基础课程和后续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虽然各所高校的分类并不一致,但其基础课程的框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这四所高校中只有会计软件和财政学两类完全一致的选修课程,其中四所高校的软件教学部分共同归类于会计软件这一课程科目。但其选修课程在2—3所高校中存在交叉部分。例如,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开设了金融企业会计这一选修课程,但哈尔滨工业大学并未开设此项课程,因此,此类情况在表1中并未体现。

根据上述四所高校的本科课程体系,其特有必修课程如表2所示。

表2 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特有必修课程设置表

资料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及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年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从四所高校的特有必修课程来看,其差异大都体现在实践课程,即各类专业必修课的实验和实训部分。从四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其专有的选修课程安排体现了较大的差异,由于各所高校规定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区间在10-20学分,而各所高校的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大都为2学分,只有少数高校的少数课程为1学分,相较于本专业其他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仅占据一个较小比例,因而无法体现各所高校学科建设上的特色。

二、 黑龙江省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的差距

在“双一流”战略实施以来,各所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向着世界一流高校的水平进行改革和提升。作为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类下设的学科,黑龙江省的高校会计学专业发展建设与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高校有着明显差距。

(一)必修课程的设置趋于统一化

在“双一流”政策的要求下,需要各所高校的学科向着“精、专”方向发展,要求各所高校的专业建设各具特色。但据表1、表2所示,各所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除了部分选修课程可以体现其专业特色,各所学校的必修课程仍很相似,无法满足“双一流”政策学科建设的要求。从哈尔滨商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其会计学专业包括加拿大CPA、国际会计、ACCA、CPA四个方向,但就其具体课程设置来看,其区分仅仅体现在部分选修课程上,选修课程要求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5.32%,很难体现出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的针对性。同时,除去专业基础课程,黑龙江省各所高校必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一致性,并没有根据其教学资源及学生层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这就导致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广泛而不深入。因此,高校也很难建设出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

(二)实践课程仍处于附属地位

“双一流”政策的目标在于引领我国高校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然而在国外高校已经充分重视实践课程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实践课程仍处于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践课程占总学分比例为21.76%,哈尔滨商业大学为21.24%,东北林业大学为13.07%,东北农业大学为15.01%。虽然各所高校设置的课程种类和学分有所差异,但大体呈现出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远低于理论课程的状态。实践课程大多数设置为选修课程,或者作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以辅助理论课程的形式存在。因此,学生想要熟练地掌握理论课程的应用方法,很可能会占用其他课程的学时。同时,由于实践课程所占的学时较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很难做到深入全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多样化的会计核算软件正在取代传统的会计记账方法。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推广也要求学生具有与时俱进、全面了解各式账务处理软件的能力。忽视实践课程的建设会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不熟练,需要入职后更深入培养的情况,这无疑会使学生失去与其他同业者竞争的能力,也无法达到“双一流”政策对学科建设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

(三)课程缺少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

在“双一流”政策的要求下,建设一门世界一流学科成为了各所高校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而重点学科建设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从各所高校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尽管课程的类别与学时有所区别,但其中缺乏有效的衔接内容,大部分高校把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进行学习,与专业课程授课时间相隔半年到一年左右,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不能真正了解学科基础课程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作用。同时,由于讲授课程的教师来自于不同院系的不同专业,各科教师间缺乏对其授课内容的沟通,即使是同一院系的教师,也大多自选教材、自选章节,使得学生很难将各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

(四)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离

“双一流”政策更加强调在学科建设中要提高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能力。黑龙江省各所高校的实践课程大部分可归为软件应用课程和企业实习两大类。从软件应用课程内容来看,各高校大都选取用友会计核算软件的全部或账务处理部分作为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自行选修,对于其他较为复杂或更加精细的专业软件则不多涉及。从企业实习这一方面来看,部分学校的企业实习内容大致为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邀请财务相关负责人讲座,这些都无法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相关的实习存在着小企业账目简单、大企业内容涉密且岗位稀少的特点,使得学校无法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有效实习,学校开设的相关实习课程也形同虚设,导致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于复杂会计账务问题的实际处理能力,需要更长时间进行学习和适应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同时,在“双一流”政策引导下,高等教育对于我国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步由工具式教育转变为适应我国国情及社会需求变化的后备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的安排应当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从而使会计学学科建设着力于成果的转化,以符合一流学科建设的政策要求。

三、“双一流”建设中改进黑龙江省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想

(一)建设差异化教学课程

黑龙江省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面临着同构化的问题,对于具有学科建设特色的不同类型高校,其课程安排并不具有学科建设特色。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评定过程中,重在考察其人才输送能力与科研能力,本科生作为高等院校主要的人才输出对象,在学科建设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当增加课程中关于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的辅助课程,根据各所高校重点学科来扩展与会计学专业有关的各类课程。例如农林类高校增加与《农林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课程;理工类高校增加与工业企业相关会计核算内容;对于财经类高校,则需要利用其在教学资源、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开设与国际接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会计学专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使其学科建设更具特色;综合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往往不是其重点学科,则应根据高校自身发展优势,对会计学专业进行辅助与支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特色课程,以培养学生就业时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应类比中国人民大学等工商管理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与完善,满足“双一流”政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提高教学课程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在“双一流”政策的要求下,各学科的专业建设应当符合市场需求。由于211及985政策的提出背景正是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复兴时期,在这种宏观环境影响下,高等教育仅仅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工具。因此,在“双一流”政策提出之前,我国高校大多向全面化、多元化发展,从而解决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对于各类人才的巨大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如今需要的是深层次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如此,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创新,增加与社会企业的联动性,更加及时地对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各行各业的繁荣,不同行业的会计政策也在不断更新,这也需要各所高校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进行细致的、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更新。

(三)增强会计学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性

“双一流”学科的建设,要依靠多个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财经类高校可以加强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专业关联学科相关课程的了解,例如:在进行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计量经济学、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而农林类和综合类高校可以借助其重点学科,辅助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开设与其重点学科相关的会计学课程。在学科内部建设中,也需要课程之间相互关联。在选课方面,应当通过讲座的方式,对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并根据其发展方向和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选课。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应当事先根据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沟通,选用具有关联性的教材和教学软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受限于必修课程学时而无法教学的部分,则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

(四)增加实践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例

“双一流”政策的目标在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校与重点学科,从而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科研与人才输送能力。现今,我国会计学的政策框架大多借鉴于欧美国家,并呈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因此,在对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借鉴国际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一半及以上。应依据理论课程的规划,循序渐进的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合理地分布在各个学期,使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五)加强实践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双一流”学科评价包括QS排名中行业声誉这一标准,其评分占比约在20%左右。行业声誉是指由全球雇主对从事本专业相关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评价,从而对各所高校进行评分和排名。这就要求各所高校加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理解,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因此,各所高校应加强实践课程的丰富性,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实习机会。在校内,首先要更新和丰富校内会计学相关应用软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践大都以模拟记账的会计学软件为主,并不能有效的模拟各类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可能涉及的各种情况,而仅仅对单一软件的学习,也会使得所学理论知识更加抽象化。同时,由于大数据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使得会计行业运用的相关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就需要学生与时俱进,更新现有知识,避免由单一软件学习带来的思维固化。学校也应引入多元化的会计核算软件,引导学生灵活性地学习。其次要在学校建设模拟企业运营的实践基地,由老师进行引导和模拟各类企业可能出现的运营情况,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复杂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了解。在校外,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以便学生及时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增加自主实习的学分,敦促学生在假期进行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从而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变力、洞察力、领导力以及会计学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各项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哈尔滨工业大学会计学双一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慧供热、供燃气与建筑节能专栏 编者按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浅析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会计学的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