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究*
2020-05-29赵秋兰代江娜刘霄岩赵晓静
赵秋兰,代江娜,刘霄岩,赵晓静
(保定市第二医院:1.重症加强护理病房;2.老年病科,河北保定 071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相关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影响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缺乏可靠、经济及简便的血清学指标初步筛查并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2-3]。尽管目前有较多研究报道血清尿酸、胱抑素C(Cys C)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和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以上指标和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究[4-5]。本研究主要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组,纳入标准[6]:(1)≥1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2)尿酸清除率正常;(3)年龄≥60岁。排除标准:(1)近期接受糖皮质激素、炎症抑制剂药物治疗;(2)肝、肾功能不全;(3)严重甲状腺病变;(4)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5)自身免疫性病变;(6)急性脑血管病变;(7)急慢性感染病变;(8)恶性肿瘤。冠心病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6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13±3.16)岁。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52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并排除肾脏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严重心力衰竭、酗酒、急慢性感染、创伤和调脂药物治疗者。健康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02±2.84)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的132例冠心病患者经症状和相关检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判定:冠状动脉主要3支血管或其大分支狭窄超过50%的1支病变(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主要3支血管中2支血管狭窄超过50%,或左主干狭窄超过50%(双支病变组);2支以上病变(多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50%~<75%为轻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重度狭窄组。
1.2方法
1.2.1血清指标测定 采集冠心病患者入院治疗前1 d和健康对照组体检时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室温下自然凝固20 min, 4 ℃ 3 000 r/min离心10 min,保留上清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中国北京西化仪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11-LW C200)测定血清尿酸、Cys C和γ-GGT水平。正常参考值:血清尿酸(男性237.9~356.9 μmol/L,女性178.4~297.4 μmol/L);Cys C 0.51~1.09 mg/L;γ-GGT(男11~50 U/L,女7~30 U/L)。
1.2.2Gensini积分测定 每支血管狭窄25%、50%、75%、90%、99%及100%分别记为1、2、4、8、16、32分。并将冠状动脉各分支狭窄得分×相应系数。右侧冠状动脉病变:远、中、近端得分×1,后侧支得分×0.5,后降支得分×1。左回旋支病变:远、近端得分分别×1、×2.5。对角支病变:第1对角支得分×1,第2对角支得分×0.5。左前降支病变:远、中、近端分别×1、×2、×5。左主干病变:得分×5。各病变支总分即为Gensini积分[7]。
2 结 果
2.14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比较 冠心病SAP组、UAP组、AMI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UAP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高于SAP组,AMI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SAP组比较,bP<0.05;与UAP组比较,cP<0.05。
2.2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比较 双支病变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比较
注:与单支病变组比较,aP<0.05;与多支病变组比较,bP<0.05。
2.3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 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见表4。
表3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
表4 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尽管目前冠心病在内外科治疗上已取得较大进步,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国冠心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仍较高[8]。国外研究发现,明确生物学标志物和冠心病的关联,对疾病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可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9]。
血清尿酸水平上升是导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血清尿酸水平增加能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增加血栓形成风险[10-11]。另外,尿酸水平上升可促进脂质过氧化,诱导细胞增生及炎性反应。张燕妮[12]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可刺激机体胰岛素抵抗,促进血液循环中内皮素分泌,诱导和加重冠心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表达较低,在SAP组、UAP组及AMI组中的水平相应上升,说明通过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可直接反映冠心病进展程度。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多用于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目前临床有关血清尿酸和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的报道结果不一,有研究表明,血清尿酸可能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之一,可用于识别高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并表明随着血清尿酸水平上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应增加[13]。张培培等[14]研究则认为,血清尿酸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此结果表明血清尿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另外本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水平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中的水平逐渐上升,进一步说明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上升提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Cys C是既往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指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ys C可通过参与血管壁基质重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5]。陈广胜等[16]研究认为,过高的Cys C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复发的预测因子,是独立于肾功能外的冠心病预后评价依据。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Cys 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冠心病不同类型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AP组与UAP组、UAP组与AMI组、SAP组与AMI组Cys 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李霞等[17]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Cys 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增加相应上升,提示Cys 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为患者是否进行血管重建的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其机制可能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机体经正反馈刺激生成Cys C,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关。
国外研究报道表明,γ-GGT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清中γ-GGT可和铁离子产生过氧化物,促进斑块进展及破裂[18]。同时γ-GGT诱导的氧化应激能够刺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增加冠心病的风险。机体中γ-GGT上升能够影响谷胱甘肽,从而保护内皮细胞,稳定血小板,具有抗炎性反应等作用[19]。本研究结果发现,AMI组γ-GGT水平最高,其次为UAP、SAP组,说明血清γ-GGT水平在冠心病类型的鉴别中有一定作用。另外本研究结果发现,多支病变组、重度狭窄组γ-GGT水平相对较高,表明γ-GGT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4 结 论
血清尿酸、Cys C及γ-GGT有利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鉴别,且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