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28萨如拉斯日吉模楞
萨如拉 斯日吉模楞
摘 要:文章在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金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特征,指出了阻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价值创造模式,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并给出了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供应链金融;产业链;农牧业组织化;农牧业供应链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0)02-0096-09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是最古老的生产活动,是经济结构变迁和经济繁荣发展的缩影,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不得不关注。从为了食物和生存而延续的农业到为了收入而发展的农业,再到为了幸福而升级的农业,人类时时刻刻都在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速的今天,传统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但是现代化农业必然对经济增长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改造传统农业不仅成为农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点,而且成为农业发展政策的核心。多年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从重农学派到古典学派对农业进行了多个视角的研究。其中,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农业投资效益发挥的条件是长期探索的重点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所在。农业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的基础,除了土地之外还有投资。改造传统农业所指的投资并不是单纯的资本供给,而是通过投资为农业创造更有利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机会。
在牧区,农业加上畜牧业统称为农牧业。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将农牧业视为一个完整的产业进行考察的话,应该包含农牧业市场结构、农牧业市场行为、农牧业市场绩效。评价或策划农牧业发展应该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整体分析和判断。产业链是社会分工升级的一种表现,参与主体通过技术、经济关系在产业之间形成的一种逻辑关系。农牧业产业链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环节中,农牧户以及农牧业相关企业按照特定的次序形成的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链条。多年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注入了不少资源。但是,一直被认为农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西部民族地区,并不是农牧业发达地区,农牧民并不富有,相反,收入低、发展滞后、生活贫穷,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瓶颈。通过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之一: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参与主体之间关联关系不健全。产业是由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多个不同主体所形成的整体。参与产业链的主体之间应该拥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链中的农牧户、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提供销售、物流、资金服务企业,在加工、运输、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没有建立起链条式的关联关系。
问题之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我们现在创造任何价值都是一种运作模式,就是供应链”。而供应链是促使产业链发挥效应的模式,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与产业之间直接对接。农牧业供应链是农牧业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的结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农牧民作为农牧业承包户从事生产上游活动,各类企业参与加工销售活动成为中游主体,金融机构参与提供金融服务成为下游参与者。从表面上看农牧业产业链中应该参与的主体基本都有。但是,参与主体之间的链接处于不协调或空白状态,出现了无法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尴尬。其中,农村牧区资金供求非均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农村牧区金融问题不仅仅是资金供给或者信贷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投资挖掘农牧业生产潜在的贡献,这是农业整体的问题而不是单一的农牧民个体问题。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为农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对于农牧业发展而言,供应链金融是“逐渐从单一的借贷走向了生态化金融,从而实现了依托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带动金融资源在组织间的流动,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农牧业资源聚集地区,而且是少数民族居住区域。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发展不仅涉及區域经济发展、农牧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涉及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地区稳定持续发展等更高战略层面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青海、宁夏、云南、贵州、广西、甘肃、新疆等8个省和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特征
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不仅存在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农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牧区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还存在农村牧区金融制度及运行效率存在“二元”或“多元”现象,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以下特征。
(一)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及资金供给
1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农牧业是西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之一。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进程,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农牧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条件逐年完善。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总体发展状况来看,农民户是农牧业生产基本主体,农户、纯农户、兼业农户数量略增但其占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2015—2018年,西部民族地区农户数量平均增长率为4 11%,纯农户增长率为3 18%,兼业农户增长率为3 7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2018年,西部民族地区纯农户平均占比为74 07%,兼业农户平均占比为13 66%,农户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兼业农户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2所示)。
2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组织化发展的特征
家庭牧场与农牧民合作社是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组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家庭农牧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参与者,通过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或提高收入的重要形式。它是我国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之一,农牧业产业组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农牧业产业链中上下游参与者直接对接和有效融合的模式。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渠道支持下,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家庭农牧场发展效果明显提高。2015年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家庭农牧场全国平均占比为6 63%,获得贷款支持的家庭农牧场全国平均占比为5 88%,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中5个省(自治区)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国家财政为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家庭农牧场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2015—2018年,西部民族地区家庭农牧场数量平均增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 21倍。但是,依然依赖传统资源、传统模式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在市场波动和资源约束的特殊环境下,持续稳定发展仍然是一个难题。尤其小规模分散经营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面对市场化、规模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达地区农牧业,与成本更低而效率更高的产品和技术相互竞争的结果不言而喻。
农牧业合作社是农牧业组织化发展的另一个象征,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合作社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发展阶段。尤其近三年出现农牧业合作社数量增长速度放缓趋势。2018年全国农牧业合作社数量同比增长速度为7 89%,比2017年放缓5 33%。同期,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农牧民合作社数量平均增长率为10 7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三个百分点,2017年度相比下降了三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
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农牧业合作社发展中,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是关键所在。其中,注入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是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一。据统计,2015年以来,国家财政曾对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29274个农牧业合作社进行资金支持(如图1所示)。但是,单方面依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无法满足农牧业合作社长期资金需求。2015年以来,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农牧业合作社贷款余额占比为21 78%(如表4所示)。可见,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合作社资金需求较大,通过多个渠道资金支持才能够实现农村牧区金融市场供求均衡。
(二)农牧业供应链金融运行及特征
我国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从实践来看,仍处于制度建设和产品设计推广初级阶段,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不论是参与主体还是运行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弱势群体:农牧户和中小企业
农牧户在供应链中处于源头。由于农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农牧民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及农牧民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等,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农牧民很难找到自己的栖息之地。农牧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是根据农牧业产业链需要,根據参与农牧业产业活动的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因此,融入农牧业产业链的农牧户,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获得生产发展资金的机会不断增加。但是,在我国农牧业产业链中,农牧户能够直接对接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由于历史、自身以及市场多个原因,中小企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长期被资金周转和技术创新所困扰。在传统金融服务中,农牧户和中小企业的处境基本相同,即缺乏抵押物和增信机会。
2 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缺失或空白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处于制度完善和实践探索阶段。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集中于存货融资、应付款、预付款、应收账款等业务。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推动下,在联合授信、信贷长效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了诸多新的尝试。但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组织化经营或企业化经营水平低,基本没有对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各类工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物流服务商或产业互联网存在技术约束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特点。我国农牧业参与主体包含承包户、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这些组织是农牧业供应链的金融需求主力。但是,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只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与农牧业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而且只有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存货等少数几种业务,其他业务基本没有被反映出来或者基本上不存在。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水平
1 农牧业经营土地规模过小
土地和草场资源是影响农牧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农牧业发展中的资源禀赋是“先天”差异,而资源利用模式是由制度安排形成的“后天”表现。我国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基础上,单户小规模经营是其基本特征。2018年,西部民族地区72 57%的农牧户经营面积10亩以下,经营面积10~30亩的农牧户占比为13 65%,经营面积30亩以上的农牧户占比为8 32%,小规模经营的特征十分显著。从农牧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分布来看,新疆和内蒙古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民族地区其他省(自治区)(如表5所示),其原因并不是该地区农牧业规模化发展,而是因为所属土地面积大。
总之,农牧业经营土地规模小,导致农牧户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找不到更有效的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的方式方法,收入提高缓慢或提高速度和水平与现实需求不匹配。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而言,必然导致存在金融服务及借贷需求,但是借贷成本和借贷风险无法控制的矛盾。
2 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改革开放40多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牧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断完善。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依然处于落后状态。2018年,全国乡级农经业务管理流程网络化机构平均数量为199个。而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乡级农经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平均数量为92 3个,而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平均水平为12 5个,五个省(自治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如表6所示)。
(二)西部民族地区供应链金融发展基础不稳定
1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牧区金融发展不稳定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年提高,投资环境得到优化,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条件更加完善。但是,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金融发展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为明显。2018年,西部地区存款同比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贷款同比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另外,从金融机构数量变动情况来看,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波动较大,2016年以后机构数量明显减少(如图2所示)。
2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产业基础较弱
供应链金融是跨领域跨产业的关联关系。农牧业供应链金融的产业基础在于农牧业产业,而且需要具有组织化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农牧业组织形式不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不争的事实。非但如此,改造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做出了特殊贡献。在此过程中,农牧户、农牧业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都是参与者和贡献者。这一点可以运用多种科学方法证明。但是,以承包户为主体的我国农牧业发展,农牧户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产业链的源头,即种植或养殖环节,不具备参与全产业链的条件和能力。因此,产业流通环节中存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服务与农牧民基本无关,农牧民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最基本的条件空白。从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角度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存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业务,但是总体业务规模十分有限。2018年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收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4 13%,存货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 41%,应付款项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 17%,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期,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收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4 04%,存货总量占全国总量的25 88%,应付款项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1 50%(如图3所示)。而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农牧业经营业务项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货占比是西部民族地区8个省(自治区)总量的18 34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迫切需要改变这种滞后现象。农牧户是参与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是农牧业生产乃至农牧业现代化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是不能忽略的事实。
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于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
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任何一个产业演变过程是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过程。农牧业发展是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的重要象征。毫无疑问,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在我国产业体系中充当重要角色。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现状来看,融入农牧业产业体系之中是发挥农牧业产业潜能的重要保障。就目前而言,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状况。
我国目前的农牧业产业体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推行进程中,农牧业不管是在发展特征还是在发展空间方面都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它既包含传统农业的影子,又孕育出了现代农业的雏形。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在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的今天,农牧业生产经营中竞争更加激烈,农牧业产业发展不仅是其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尤其在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农牧业发展需要注入新的要素,挖掘新的潜能。不管是农牧户还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同的困难是资金短缺、资金使用成本过高。而对供应链金融机构而言,人才、技术、产品创新是持续开展相关业务的瓶颈。因此,应该在农牧业和金融服务的交会处建立要素融合的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如图4所示),通过“农牧户—农牧业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关联关系,形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向农业投入的效用。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关键在于金融产品和技术创新
农业是弱势产业,而金融是特殊产业。因此,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应该在遵循农牧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正确处理金融技术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农户为辐射,以农牧业经营组织为关联点,以农牧业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建立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交易新模式(如图5所示),创造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提高收益的有利机会。与此同时,借助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手段,确保作为特殊行业的金融行业稳定发展。
总之,农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息息相关。虽然,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自然地理、自身环境等方面,不同地区和国家千差万别。但是,借助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或融入新模式是共同的经验。具有价值创造的供应链金融,对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而言恰好是融入时代发展的最佳机遇,农牧业产业链与供应链金融通过农牧业组织化经营和金融服务及产品的创新融合发展,将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动能。
参考文献:
[1]丁俊发 互联网与供应链加速中国产业转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6(13):10-11.
[2]宋华,陈思洁 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个理论框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5):95-104
[3]楊志华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1):159-161
[4]蒋和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未来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8(8):51-59.
[5]韩长赋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J].中国合作经济,2017(10):26-27.
[6]雷蕾,史金召 供应链金融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6):158-162.
[7]史金召,杨云兰,亓晖 供应链金融概述及其发展趋势[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2):14-18.
[8]段伟常,胡挺 供应链金融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原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23-27.
[9]周振,孔祥智 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政策启示[J].管理世界,2019,35(10):24-38.
[10]宋华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3):3-9.
[11]徐鹏,伏红勇,王磊,等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对3PL的激励监督机制研究[J].管理评论,2018,30(10):26-39.
[12]丁俊发 世界因供应链而变[J].中国流通经济,2015(8):1-5.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Chain Finance Development in Western Ethnic Areas
SA Ru la1,SI Ri ji mo leng2
(1 School of Financ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51;
2 School of Economics,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finance in the western ethnic areas of China,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the western ethnic areas,and points out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the western ethnic areas As a model of value creation,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chain finance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western ethnic area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western ethnic areas
Keywords:supply chain finance;industry chain;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ystematism;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chai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