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旨向思维的激起与整构

2020-05-28顾青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知识复习构建

【摘 要】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有新的内容出现,旨在巩固基础并进行知识的整建。本文基于概念学习的情境提问,使知识内容进一步内化,指向核心内容而设计多角度变式题,以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为抓手,培养学生独具化学学科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复习;知识;构建;思维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容基础,其中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往往成为学生理解运用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针对酸碱盐内容进行有效复习是获得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以“酸的性质”要点展开复习,紧扣核心设计具体问题情境形成递进式思考。

酸碱盐中物质的鉴别和检验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能熟练掌握各物质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也可再扩充到碳酸根的三种物质鉴别和检验,这也是教材中涵盖的一个知识点。在引出问题后,考虑检验两种混合溶液的先后顺序、选择的试剂与用量,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并逐步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通过表达、质疑、修正和提炼等过程固建知识体系网络。教师精心设计关联问题,从重要的盐酸和硫酸两种物质入手,涉及鉴别和检验,突出酸的性质复习和酸根的检验。学生经过问题链层层提炼思维,特征检验选用恰当的反应试剂,串联知识进行缜密思考排除干扰一一检验,理清先硫酸根、后盐酸根的检验顺序,紧扣核心构建更深入的酸碱盐知识烙印。

在复习课时中,练习题不是不可少的且形式较多,重复知识点的练习以及对学生要求水平过高的练习都无益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扎实落实。因而教师需要精选练习,并且在精练基础上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旨归学科基本要求以夯实知识基础。在复习课中出现的练习并不单从某一物质的性质进行逐条复述,而是更常见的综合题型如成分的推断。此时需要结合物质的性质,多步考虑,前推后逆的运用物质的特征和反应知识进行考量。下例是酸碱盐的推断复习题:白色粉末固体中含有CuSO4、Na2SO4、Na2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步骤和现象,逐步推出固体的成分。

以下为推断分析的一个片断:

根据BaSO4沉淀难溶于酸,而BaCO3沉淀可溶于酸且产生气泡的特点来判断出沉淀的成分,再进一步逆向推断原溶液中的成分。在氯化钠成分的确定上,也可将题目变式修正为追问“如需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实验中可以如何改进”,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氯化钠成分能确定的题式条件下,变化“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引导学生分析由此衍生的新问题,即Na2SO4成分不能确定的情况。通过变式练习达到触类旁通,在同中强化物质的特性,于异中掌握反应的本质,架构起酸碱盐物质推断的思维图谱。在实验推断题中第一步溶解于水实则隐含了溶液特征颜色,溶液的特点又决定了排除两两反应后会产生沉淀的不共存物质。学生在主动与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类比迁移等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步在推断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后续的检验则是现象与结论的一一佐证。变式练习和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出新命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发生,巩固和掌握酸碱盐反应中的重点知识。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涉及十二個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围绕着具体要求展开复习,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形成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辅助学生架构起化学知识体系,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表述的规范性和指向性,考虑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必要性,采用启发式教育和过程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落实基础的同时,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渗入,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顾青(1990-),女,汉族,上海人,研究生,教师,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化学教学与应用。

猜你喜欢

知识复习构建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