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属于“我”的语文课程

2020-05-28黄厚江

语文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黄厚江

陈日亮先生说过:我即语文。我曾以为这是那些杰出语文教师的理想和境界。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这现在已经成为对所有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建设,积极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提升H身的教学水平……形成与教材相呼应的开放性教学格局,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有开发课程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属于白己的语文课程呢?张兰芳老师的《电影笔记》一书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是要站在课程的最前沿发现属于“我”的语文课程。

开发属于自己的课程内容,既要从“我”出发,但又不是随心所欲的“为所欲为”,必须要从语文课程出发。首先要立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2017年版语文课程標准的核心内容便是提|Ln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以及十八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兰芳老师敏锐地发现,借助电影艺术培养学生的这四个核心素养,尤其是对于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个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十八个任务群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必修课程七个任务群中的一个指向学习方式的任务群,而电影欣赏是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群的最好路径之一。因此可以说,兰芳老师的电影笔记课程,便是她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和前沿,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出发,指向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成果。

二是行走在语文的边界上发现属于“我”的语文课程。

开发属于“我”的语文课程,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它至多是“通用”课程和教材的附属品或延伸品。但是,如果脱离“语文”去开发课程,那么便不再是“语文课程”,对于课程建设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缺少实际意义。因此,语文课程的开发,既要立足语文,又不能脱离语文。一般来说,在语文的边界上最容易发现属于“我”的课程。电影就是语文边界上的一个领域。兰芳老师的电影笔记课程正是抓住了这样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这样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自然是语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又不是语文。兰芳老师在电影和语文课程之间找到了非常切合的连接点:基于学生的写作去欣赏电影,观照电影,发现电影中的“写作方法”,便使电影成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大概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媒介”的体现。

三是以“我”之眼去发现属于“我”的课程资源。

课程开发,关键在于眼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领域、一切资源都可以开发为语文课程,就看教师是否具有这样的眼兆。

我想,兰芳老师能将电影开发为课程,无疑她一定是喜欢电影的,更重要的是,她是带着白己的语文之心和语文之眼去“看”电影的。我曾经也是一个电影迷,而且也曾经借助《海上钢琴师》进行过记叙文写作的实践,自己感觉效果很不错。但我只是偶尔为之,浅尝辄止,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就远离了电影,更没有想到将电影开发为一门课程,因为我只是把电影当作电影,或者说我并没有把“语文的我”倾注在电影之中。要把“我”倾注其中就要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实践,而兰芳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以“我”之眼,以语文之心,看待电影,理解电影,于是有了自己独到的课程发现;她又有着丰富的课程实践,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成果呈现。

在名义上,兰芳老师是我的“徒弟”,而她又是常常让我享受到“师傅”那种感觉的徒弟。她那一声声“师傅”,那一份份体贴和关心,给我温馨,让我滋生一种满足和骄傲,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责任和对她疏于关心的愧疚。她的著作问世,嘱我写一篇序。尽管杂事缠身,我还是欣然接受。

一番絮叨,权且为序。岁在己亥季秋。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