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2020-05-28阮文婷黄江效李祥辉刘剑锋
阮文婷 黄江效 李祥辉 刘剑锋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建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推进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8-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推动新时代福建特色乡村全面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对福建“三农”工作要求的使命担当,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内在要求。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以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1],对福建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
1 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深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稳定,7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1万亿元。其中,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等5个产业的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3]。
二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5年完成造福工程扶贫搬迁87.9万人,脱贫1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0.02%。
三是农村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率先推行河长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森林覆盖率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四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更加安定稳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累计增长超过45%,收入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
五是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安全饮水,4G网络和高速宽带全覆盖,偏远建制村“五通”问题基本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改革有序推进。
2 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境
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福建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不畅,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产品多而不优、产业大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
二是农产品阶段性供需不协调局面依然存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
三是农业生产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建筑布局比较散乱,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五是农村党建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人才支撑不足,乡村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六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较大,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3.1 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规划布局
乡村振兴关键要保护好乡村。坚持“五个留”规划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确保振兴后的乡村“像乡村”“是乡村”。强化县域空间规划约束作用,开展“设计下乡”,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三规合一”。结合村庄特点和资源优势,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提升农房单体个性设计水平,保护建设富有特色的“福建民居”,避免千村一面[4]。
3.2 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一是完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5]。
三是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着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要素跨界配置,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拓展外向型农业发展体系。发挥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闽台合作先行等优势条件,促进闽台“农业+”新型业态合作和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3.3 加快打造清新美丽乡村新名片
一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形成“投入减量化、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废弃物资源化”的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二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把乡村家园建设得更清新、更美丽[6]。
三是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態系统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
3.4 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兴盛发展
一是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乡村精神风貌,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乡村,奠定乡村振兴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是弘扬八闽优秀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促进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围绕实现文化小康,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均衡发展,推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3.5 加快开拓现代乡村善治新局面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优化村党组织设置,深化推广“中心村”党总支、“跨村联带”“村村联建”党建模式,实现“强带弱”“大帮小”,推进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联。
二是完善乡村自治体系。创新基层管理服务,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制度,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三是健全乡村法治体系。加快提升乡村法治水平,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四是重塑乡村德治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农民讲道德、守道德,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
3.6 加快实现乡村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
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做到脱贫“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投资建设效率和运营管护水平,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发展。
三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应将民生资源向农村倾斜,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乡村公共健康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7 加快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新机制
一是推动八闽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人才激励引导机制。
二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市场、要素,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制度性供给。
三是畅通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11-09].http://www.farmer. com.cn/zt2018/zxgh/tt/201811/t20181109_1415642.html.
[2]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年鉴[EB/OL].[2019-09-11].http://tjj.fujian.gov.cn/xxgk/ndsj/.
[3]福建省人民政府.201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1-21].http://www.fujian.gov.cn/szf/gzbg/szfgzbg/202001/t20200121_5184943.htm.
[4]刘水强,王周火,刘雪婷.邵阳市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43-48.
[5]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5-12.
[6]蔡丽君,潘京.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農业经济,2018(4):41.
(编辑: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