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家国情怀观念策略
2020-05-27赵晓颖
赵晓颖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是中学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家庭情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家庭情感的重要手段。 家庭情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家庭情感应该成为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历史教学中加强民族情感的教育,实施一系列教学策略,提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家国情怀;意义;策略
“民族感情”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的爱,是一个富强的国家,是人民对幸福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和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精神资源,激发了无数有志之士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1.1 家国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把家庭教育作为民族自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所以,教师应将民族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然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比如,在長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情况,让初中生如身临其境般的经历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学习红军不畏艰险勇往之前的精神。
1.2 家庭情感教育在学生道德教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时代教育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品行培养,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深挖内涵,适时对学生品行教育。 比如说,在讲三大战役的历史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三大战役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可以播放《三大战役》电影,通过历史画面让学生了解伟大爱国者的感情。 教师可以通过广泛运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材料,三大战役的卓越功勋更深入人心,使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铭刻于心。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观念培养策略
2.1 分角色扮演体验,激发新时代青年爱国情感
角色扮演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通俗易懂的话语更能深入人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经常组织学生在历史教材中讲授爱国材料,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为纪念“五四爱国运动”,我们组织了“00后做什么”作为讲座的主题,让学生们以五四史实,寻找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内容、话题。讲座很有成果。00后不仅了解并深入挖掘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知识,使爱国观念扎根祖国未来灵魂深处,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2 开展主体性革命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校德育应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文化资源,如世界遗产、革命老区、博物馆等,引导学生定期走出校门,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的震撼,在实践中理解教育背后的爱国情怀理念。在节假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和组织各种有趣的爱国主题活动,在师生平等互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学校德育还应通过良好的儿童纪律,进行最基本的民族情感教育。
2.3 课上分组讨论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分组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更是培育新时代青年民族责任心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的课程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对李鸿章的评价。有的学生认为李鸿章是全国的败类和汉奸,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不对等的协约使中华民族被分割的七零八落,领土不再完整,经济更加落后。一些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李鸿章是一个任人唯贤的人。他开启了统治阶层向西方学习的篇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了近代标准化军队、近代民用工业、中国近代海军,并开办了新的留学学校。他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水上军队和一些军民企业,推动了中华民族近代工业的兴起。一些学生说,李鸿章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这次讨论增强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提高了初中生辩证分析水平,并扩展了历史课堂和历史课堂中人物一分为二的评价分析问题。学生加强了依据史实评价的能力,建立了全面的观点,懂得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数字在人类历史进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难得可贵的是,在分组解决问题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家国情怀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引导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国家强大,才有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国梦并非无根之梦,它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之中,因此,以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光荣,以民族经受的百年苦难为耻辱,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此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家国情怀观念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91021)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兵团党校学报。2016.03.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