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思想对我的启示

2020-05-27于学伟

成长 2020年3期

于学伟

摘 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其伟大的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创造教育进行了潜心研究和创新实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创造教育精神财富。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这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本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陶行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思想的理论; 二、陶行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思想的实践和发展; 三、学习继承陶行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思想的启示。

关键词:创造力思想理论;创造力思想实践和发展;创造力思想启示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世界创造教育中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但被载入了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教育史册,而且指导着我国今天的教育者们所从事的素质教育,也为我校正在进行的“农村普通中学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学习继承陶行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思想的启示

1.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征程中,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置身于被高新科技包围和牵引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之中,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必须牢记创新意识,心中时时刻刻充斥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创新意识要从儿童开始抓起,把儿童的创造天赋发挥出来,把儿童的创造能力培养起来,把儿童的创造潜力开发出来。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熠熠闪光,并且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引擎。

2.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灵魂

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素质教育的依托和魂魄是创造教育,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和谐一致。在教育的实践中没有创造教育,是根本无从谈及素质教育的。因为素质主要是指人的身心特性、精神品质、思维方法、智力结构、应变能力以及感应实践、实现变革的敏锐性与果决性等等。在创造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们利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良好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内涵素质,此外,教师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和发挥这些良好的素质,从而展现出鲜明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人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开展“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研究”培养创造型学生

陶行知说:“一个人只有培养创造力,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他倡导中小学创造教育时,主要着眼于学生自我潜在能力的创造、开创。我校从德育、活动中探索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德育方面,主要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从参与、组织、考核过程中,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唱主角,展示他们的才能,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利用活动课,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小组,包括知识、科技和艺术类的学科小组,让学生点燃创造火花,增长才干。在这个方面,我校的机器人社团做得非常出色,该社团由几名同学组成,在相关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经常参加省内外乃至全国范围的比赛,多次获得大奖,受到了昆山教育局和苏州教育局的嘉奖和表彰。在这样的社团中成员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

2.教给学生文化钥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

陶行知主张,给学生以“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便于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他很重视学生打好文化基础。从中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工具。他在育才学校曾做了试验对我们很有启发。我校在课改中,接受苏州教研室开展高中研究型课程的试点,对班级实行分班。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进行社会调查,最后自己写调研报告。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所需一定的文化营养,使他们自觉地去阅读、自动地搜集、自主地去思考”。强调培养自学能力,正是抓住了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3.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环境,以形成创造教育的氛围

陶行知曾深情地呼吁:“我们要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個儿童乐园”,“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他指出:“创造健康的堡垒,创造艺术的环境,创造生活的园地,创造学习的气候。”这就是师生共同创理想的成功实践。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优化,结合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教育局和镇政府的关心下,学校增加资金投入,建造含图书、阅览、音乐、美术、舞蹈、电教等功能的综合楼,调整了绿化布局,新建草坪、塑像、景点,使学生在优美校园环境中,点燃起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望。

创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世界的精神。”让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 《陶行知教育言论集》,科学普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