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刺客聂隐娘》从传奇小说到电影作品的承与变

2020-05-26李源洲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聂隐娘唐传奇侯孝贤

摘  要:侯孝賢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是根据唐代裴铏的传奇小说《聂隐娘》改编而来的。 电影《刺客聂隐娘》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将聂隐娘的定名由“豪侠”转为“刺客”,并且较之文本更为重视心理矛盾的刻画以及人物在自我反思中主体意识的回归。而当我们去阅读原作唐传奇《聂隐娘》并将其与电影作品《刺客聂隐娘》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更多的异同之处,本文意在对比探究电影《刺客聂隐娘》对于原作小说的承与变。

关键词:刺客聂隐娘;聂隐娘;电影;唐传奇;侯孝贤;承与变

在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上,侯孝贤导演凭借电影作品《刺客聂隐娘》获得最佳导演奖,而该电影也收获了国内外的一片赞誉,同时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些观众认为这是曲高和寡,不好理解。而因此也引发了许多人对于原作的阅读兴趣。原作小说《聂隐娘》短短千余字,却描述了一个飘逸,诡秘的传奇故事,而将电影作品和原作放在一起对比,他们的相似和差异也渐显。

原作小说《聂隐娘》收录在在宋人张昉编纂的《太平广记》 第四册194卷当中。而这也是裴铏《传奇》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最具影响的一篇,连鲁迅也曾称其为“事极煊赫”者。所谓“传奇”,是大约南宋时,开始用“传奇”一词泛指唐代虚构性的小说,而唐传奇也成为古代小说成熟的代表。

《聂隐娘》讲述了魏博大将聂峰之女聂隐娘,在幼时为尼姑用法术所掳,跟随她学习武艺。五年后返家,已被训练成一个十分厉害的刺客。一次,她被派去刺杀刘昌裔,却被对方气度所折服,反而来保护刘不被刺杀,事成隐去。而在刘年老辞世前来悼念,又帮其子渡劫,而再此归隐。

“搜奇记逸”往往是唐传奇选材的一大出发点,而“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则是多数唐传奇给人留下最强的审美特性。大多数唐传奇用这种绮丽的想象,奇特的神怪段落,激烈的冲突吸引读者。而回观《聂隐娘》,也包含些许怪力乱神的段落,但却没有沉浸于对这类故事的描绘,更少有情绪上的宣泄,反而显得克制和疏离。它以很短的篇幅却讲述了一个跨度较长,复杂性较强,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

1电影《刺客聂隐娘》对原作小说的承继

无论是当今还是现代,聂隐娘无疑都是一位颇具传奇性的女侠,她不仅行侠仗义,胆识过人,更呈现出一种传奇美,带有些许神秘色彩。首先是聂隐娘身世的离奇,她原是大将军聂锋的女儿,但在年幼时被一尼姑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走,不得不听从其命令,最终成为武力高强的杀手。当身怀绝技的聂隐娘回归家中后,父亲对她甚为惧怕,私下里不敢过多询问女儿的行迹。如此一般的难寻踪迹,自然增重了她的传奇性,使读者倍感神秘。

而在电影《刺客聂隐娘》中显然是延续了对于聂隐娘身世离奇,神秘的展现。

尤其是电影中聂隐娘的出场,一袭黑衣,不施脂粉,沉默寡言,行走在光影斑驳的树林中。这就奠定了她在电影中的基础形象,与小说中呈现的气质是一脉相承的。其二是对聂隐娘豪侠气度的展现也是电影和小说中都有的。无论电影或者小说中,聂隐娘身上的都有那一份豪侠气度。一个电影和小说中相似度较高的段落,是聂隐娘在刺杀大员时偶遇其正与孩子玩耍,而暂停了刺杀,这一段展现了聂隐娘的侧忍之心,同样是一种侠义精神的体现。

电影对于小说传承的另外一点是展现聂隐娘的孤独,在小说中,聂隐娘刺杀常独来独往,即使和政治力量有所联系,最终也被选择离开。她好像始终只是一个过客,并不和政治势力有太多的牵连。而电影中同样展现了这份聂隐娘的孤独,电影中的许多长镜头对准聂隐娘一人身处空旷的自然环境之中,孤独感不表自生,这是对原作里那份孤独气质的精准捕捉和继承。譬如,片中隐娘去道观复命一段,聂隐娘的身影与整个高山、雾气、树林、石阶相比显得十分渺小,整个环境营造出空山清濛的氛围。这种人与环境的展示,无疑进一步体现了聂隐娘心中的那份孤独。

2电影《刺客聂隐娘》对原作小说的改编与深化

唐传奇《聂隐娘》中的主人公性格模糊,行动缺乏内在依据。除了武功法术高超外,看不到她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而电影则更多展现了隐娘的心理变化,为了能让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视听深入她的内心,导演大量运用了主人公的内视觉聚焦,即主观视点。这种主观视点的使用,使得观众能够随隐娘的视角,使观众更能理解其心理变化,及由此而生的动作逻辑。

从文本中人物的设置,和人物关系之间的联系上看,电影也对小说有一定的改编。《聂隐娘》中所要刺杀的是与魏帅不协的陈许节度使刘昌裔,而电影《刺客聂隐娘》中所要刺杀的却是聂隐娘青梅竹马的表兄,其中恩怨情仇更是难以叙说,更加复杂。

《聂隐娘》虽然相较于大部分唐传奇,乱力乱神的情节已经较少,但仍有,仍是几处戏剧冲突解决的重要场景。而电影则在小说的基础上再度写实化,更加接近真实生活的质感,由原来的法术对抗处理成了武打戏。除了某种程度上实现物质复原外,这种对于生活细节,真实质感的还原,能够将观众迅速带入到故事发生的情景当中。

另外,将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中的典故青鸾舞镜用在了片中抚琴的段落,这是整部电影唯一的闪回,整个画幅也由1.41变为1.85的满屏,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戏除了尺寸不同外,画面本身也布满了雪花般的燥点,这种燥点如早期录像的质感,产生了一种遗像的效果,嘉诚公主仿佛成为幽灵,在银幕上隔绝人世。这段镜头在电影中显得格外的特殊,侯孝贤通过画幅以及颜色的强烈反差来表现此景。青鸾舞镜讲的是青鸾只见同类而鸣,当它见到镜子,终于高鸣,发现世上竟只有镜中虚像与它一样,只有自己,而无同类。导演侯孝贤也曾在戛纳电影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真正讲的就是,一个人没有同类。”一个人没有同类,似乎是对于聂隐娘的最佳注解。这也更好像是侯孝贤导演的一种自比,他曾在谈论电影创作时说过,背对观众,创作开始。这种纯粹的创作心态,和他不断在自己电影中的践行,一方面获誉众多,另一方面当然也会引来争议和批判。就像他的电影常常被人批评沉闷晦涩,难以观赏。那些超长的固定镜头,那些反传统反类型化的叙事,那些镜头的鸟瞰视点,并非每个观众都能理解和接受。巴赞曾说电影是导演书写的,这在《刺客聂隐娘》中体现无疑。侯孝贤导演在原作基础上,又讲了自己真正想要讲述表达的情感与体验。

3结语

近些年来,影视作品中经常有对于古代小说的改编或翻拍,但很多都质量不佳。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多数编导人员并不能理解原作的精髓。但在《刺客聂隐娘》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对于原作的承继和深化创新,《刺客聂隐娘》对中国电影市场生态的发展、对中国武侠电影的传承、对现代国人的审美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参考文献

[1]肖潇,李航,韩冰.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谈《刺客聂隐娘》的改编.出版广角,2016,11.

[2]庞海音,任晓蓓.《刺客聂隐娘》的叙事美学浅析.新疆大学文化艺术.

[3]孙瑜.“意境”观下的《刺客聂隐娘》.北京交通大学,影视观察.

[4]杭洁.《刺客聂隐娘》从传奇小说到电影银幕的承与变.四川戏剧,2016.

[6]秦昕,袁智忠.《刺客聂隐娘》的诗意美学追求.四川戏剧,2017.09.

作者简介

李源洲,男,汉,山东泰安人,嘉兴南湖学院学生。

嘉兴南湖学院  314001

猜你喜欢

聂隐娘唐传奇侯孝贤
论《儒林外史》对传统侠客形象的解构和重塑
从文字到影像:“聂隐娘”的解构与重建
侯孝贤电影研究述评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侯孝贤的蚂蚁爬到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