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几点感受
2020-05-26刘舒婷
刘舒婷
【摘要】 在小学德育中与“团队合作”主题相关的教育延展性较强,且之间相互交叉影响,如“团结友爱”、“集体荣誉”、“乐于助人”,所以这个主题教育其实既是道德教育的范畴,也是个人能力培养的需要。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班主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62-01
一、为什么在小学德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无论是科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等都注重整合资源,发挥团队的力量,提高竞争力。作为一个体能否在团体中找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一个团队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率,达成团队目标。这将是新时期新型人才的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儿童成长后必然要在不同程度上面对一个复杂社会环境,在生活工作中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合作,处理不同的意见,就成了必需的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影响到个人能否立足社会,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
二、小学阶段开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独生子女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义意。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交流容易出现孤辟、自私、离群的心理问题。效的交流不但可集合众人之力完成工作,通过交流还能达到情感传递,互相学习的作用,还能缓解情绪障碍,疏导心理积疾。
2.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现代社会大力提倡教育,发展教育,并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还要紧抓德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社会的栋梁。反之,可能成为一人和家庭的悲剧,乃至社会问题。纵观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现代社会在生活中,工作中,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无论的是情感的需求还是生产的需要都离不开沟通与合作。
三、在开展这方面教育时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个人要融入一个团体,团体要体现团结的精神,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老师用站在道德的高度,以下定義的方式,以无限拔高思想精神方式来教育学生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学生的思想情感,没有深入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就不会在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教育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从中得到良好的回应切不可忽略了其功能性与技巧性,而片面地强调道德问题。
四、如何有效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主题教育
我曾听过一节《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班会课:课上,一开始,老师就下定义地提出同学们团结互助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反之就是一个没道德的人,要受同学们的一致批评,然后要求学生高声读三遍。这时,我不禁想起课文《钓鱼的启示》中的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而难的是“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错误地认为为团队付出,帮助集体仅仅只是牺牲自已成全别人,获得道德上的赞誉。那这名学生是否还有“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当然,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好的品格,成就了个人思想高度,但学生的人格提升是要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提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盲目地理想化我们的教育有实际意义吗?
课上老师还引用了一则故事教育学生:一群老鼠垂涎于一罐香油,商量一起合作。于是它们便咬住对方的尾巴,抓住罐子口的外沿吊着往探。面对到嘴的香油最下面的一只老鼠利欲熏心,只顾自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其它的老鼠急得顾不上一切松开了嘴争着往罐里跳,结果大家都出不来了。这是一个多么生动有趣的故事,借故事老师批判了老鼠们缺团结的精神最终导致行动的失败。但我认为还有更多的教育义意可挖掘:为了共同的目的,这群老鼠组成了它们的团队,但却以失败告终,除了缺少精神道德层面的东西,我认为还因为它们没有在团队组成之初就制定规则,包括成果的分配方式,没有意识到“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的团队关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技巧是相辅相成,互相转换和促进的。只有正确地认识两者的关系,才能促使一个团体合作与发展,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一次名为“星星点灯”公益活动中,一位志愿者上了这么一节思想教育课:志愿者播放了两段《灰姑娘》的动画:一段是灰姑娘一早起来快活地劳动着,她的老鼠、小鸟等动物小伙伴都围着她唱起歌来,灰姑娘把一小块面包与动物朋友分享。第二段是灰姑娘在魔法师和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参加了王子的舞会,并在魔法消失前匆匆与王子离别。学生们意犹未尽,又有点不知其然时,这位志愿者开始引导学生:灰姑娘为什么能成为王子的妻子?学生们纷纷答道“因为灰姑娘美丽善良”。老师并不完全满意,反问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小动物们和魔法师的帮助,灰姑娘能参加王子舞会吗?”他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段动画片段,小动物们为什么愿意帮助灰姑娘?借此老师希望学生们明白:正是灰姑娘的友善,与它们结成了朋友,善良的灰姑娘对朋友们友好和帮助并不是为了别人报答她,但却让她在需要的时候有人愿意主动帮助她。这正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意识。这位志愿者以更贴近现实的角度教育学生,启发我们老师多一个角度理解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主题教育。
结语
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怎么形成的?这与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认同,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理特质都有关系,但少不了的是在正确的道德观的引导下,在反复的实践中体会优秀的思想品质带给其愉悦的、成功的正面回应。这样的反复刺激下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无需外界的压力与条规约束都能自觉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