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2020-05-26何建国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核心素养

何建国

【摘要】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教育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教学的基础,也成为了推动教育进程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历史课程是高中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目标进行教学,成为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39-02

前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然而,由于我国高中历史课堂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且由于历史课程的特殊性,导致了教学方法与课程产生了违和感,也就大大降低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这一基础上,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介绍

主要包括核心理论、核心思维、核心方法、核心能力以及核心价值观五个部分,共同构成核心素养这一整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核心理论、核心思维、核心方法、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

2.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能够让学生对史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理论、核心思维,而核心理论和思维又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是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铺垫。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分开来讲,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孤立认知,也就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阻碍了他们知识视野的扩展。同时,也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打开他们的知识视野,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哥伦布远航》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这一事件的讲解,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展,而如果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就能将与本节课程相关的事件罗列出来,共同讲解,如《哥伦布远航》与《郑和下西洋》这两个事件,将两者进行对比,能够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时间要比后者的时间晚,且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后者都要比前者先进,通过这种比较式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促进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深学生历史印象

高中历史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价值判断和一些人文情怀,能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建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加深学生历史印象,就是不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社会层面的接触太少、阅历有限,而历史课程又是讲诉古往事件的一门特殊课程,在进行学习时,会因为历史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就失去了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采用趣味性和直白性共同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象,更有助于他们学习动力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北京人》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将“北京人”的石像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即使老师还未开始进行教学,学生们就已经对“北京人”的相关特征有所了解了,再结合学生了解的这些特征对“北京人”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进行讲解,更有助于他们对本节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再如,当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呈现在学生眼前,包括一些士兵的训练场景、日本人屠杀中国妇女、幼儿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唤起学生内心杀敌报国的热血,就能为他们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象,同时,也使他们建立了爱国之心。

4.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史事进行正确、合理的推论,有助于他们核心方法的培养,进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虽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能力水平,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掌握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且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过程》这一节内容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从而建立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锻炼。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叙述做深入分析,得到本质上的结果,而不是看到表面上的词藻,能够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各领域都步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的轨道,各种技术层出不穷,且形式多样,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如多媒体技术的产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小尾巴,积极利用网络媒体教学的优势,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

如,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就很容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微课播放的过程中,插入相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且微课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反馈学习结果提供了便利,老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评价结果,能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也有着重要影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阔的自我思考空间,更有助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开展相应教学。

首先,利用微课将该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或者框架等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其次,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标记下来。最后,在进行正式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将标记好的重、难点部分内容提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最终结果。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情感,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

5.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础目标实施教学,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教育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更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特点、能力特点等多种因素,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打开他们的眼界,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帅文.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朱永红.刍议历史课堂借助歷史故事教学的新思考[J].求知导刊,2013,(07):13.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学习兴趣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