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0-05-26陈芳
陈芳
【摘要】 《诗·大序》:“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语之不足,故咏歌之。”有语言以来就有了音乐,音乐是人类传情达意、深入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学科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重视,为了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及音乐知识技能,就需要结合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获取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创造力与审美力。为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度挖掘体验式教学要求与策略,从理论及实践两个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力求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多元、高效课堂,完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任务,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同时促进现代化音乐课堂转型。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初中音乐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64-02
0.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体验性活动的重要性,将之导入课堂授课环节中,以期对音乐课堂起到促进作用。教师需要认识到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及优势,从现实角度出发探索全新的教学范式,帮助学生感受初中音乐学习的内涵与价值。
1.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
何为体验?作为一个词,在字典辞书里,有这样的解释:《现代汉语詞典》“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在《辞源》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含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等外部实践的含义;在《教育大辞典》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味。”这三个版本的辞书对“体验”的解释基本一致。体验有亲历、思考、感悟、品味及内化之意,体验式音乐教学,就是以学生对音乐的主体体验为主,以教师的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为辅,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思维过程,更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在体验感受中获得审美体验、习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体验式音乐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参与、体验学习活动全过程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音乐学习内容,在体验中感受音乐魅力,对音乐产生个性化理解与见解,并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自身学习经验的积累,归纳自身认知缺陷,及时调整自身学习计划,再通过体验测试自身学习习惯是否高效、可行,由此进行学习活动循环。
2.体验式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现有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展开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虽然这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快完成学习任务,但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被省略,学生无法与教师平等沟通,教师也认识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个体所思所想,因此会导致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不感兴趣。为了落实新课改教学任务,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观意愿,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见解”。还强调“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体验式音乐教学正是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落实。它从音乐教学学习的特点出发,强调音乐学习及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感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学生主体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音乐素养。
3.应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策略探索
3.1 本位转变,生本课堂
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观念,从教师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重视音乐学科的价值,重点立足学生音乐能力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我体验与感悟,重视课堂生成,适时启发引导。
如在《溜冰圆舞曲》一课中,欣赏第一小圆舞曲,初听,学生自由感受贯穿始终的三拍子;复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体验优美流畅的三拍子律动;再听,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走向、长音、颤音处力度的细微变化做律动;第四遍聆听,教师在黑板上跟着音乐画图形谱,学生跟图形谱再次表现音乐;接下来用“lu”反复唱主题旋律,先跟音乐哼唱,然后跟琴,到最后能清唱主题旋律,中间尽量不间断地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演唱,直到牢牢记住为止。整个环节一气呵成,从感受三拍子到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再到关注旋律走向、乐句、力度的细微变化,再到熟悉和记忆主题旋律,都大胆放手让学生感受体验主题旋律的音乐内涵。在不同目的和指向的层次递进的反复中,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点,也让学生有多方位的、丰富的感知和收获,在大量的美感体验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
同时应结合当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及兴趣需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高的代入感,落实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尊重学生个性,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深层次需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音乐素养。
3.2入情入境,唤起情感
合理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音乐是抽象的,但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将自身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到一起,同时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让学生产生更多思考。如在唱歌教学《打支山歌过横排》中,教师可以先创设“在田野间打招呼”的情境,用开始喊腔的旋律进行师生问好,然后过渡到歌曲的学唱。
在为歌曲创作二声部的时候,教师从演唱这首山歌时从事的劳动“挑着担子走山路”为情境,引导学生创作和演唱二声部:
最后,又在“喊腔打招呼”“挑着担子走山路”等情境中完成二声部演唱。
再如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为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先聆听“草桥结拜”“长亭惜别”、“抗婚”、“楼台会”四个场景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说一说音乐情绪,思考四段音乐分别是对应“草桥结拜”“长亭惜别”、“抗婚”、“楼台会”中的哪个故事场景,如何判断的?音乐要素与人物形象之间有何联系?然后再从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根据情境再次感受其中的真挚情感与悲剧情怀,感受音乐变化与故事情节的联系。让学生先听,先体验音乐情绪,用自己的思考说一说感受,随后再展开理论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加深音乐印象,丰富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3.3多维感官,感知要素
为了深化体验式教学,教师需要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形象、在律动中感受音乐风格,深化音高概念,在体验中感受音乐韵律,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优美音乐艺术的切实感悟,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深度鉴赏的热情、深度学习的激情。
如在学习《青春舞曲》时,为了能用典型的维吾尔族音乐特征旋律为歌曲伴唱,我在上课的导入部分从柯尔文手势演唱音列过渡到手鼓节奏音型的旋律和新疆歌舞旋律:
两条旋律演唱时分别配合有音高手势的手鼓动作律动和新疆舞蹈动作。学生在反复的律动、模唱中感受典型新疆风格旋律特点,并用手鼓旋律和歌舞旋律进行二声部合作,为接下来三声部的合唱做铺垫。然后分析和学唱《青春舞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韵律和音乐的内心表达。最后通过律动不断重复手鼓和新疆歌舞的旋律,直到慢慢叠加成三声部合唱,在这过程中为学生预留一定的体验实践空间,构建轻松、自主的体验活动情境,这一体验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推动学生加深对音乐之美的认识,感受新疆音乐独特的韵律美,并且获得多声部美感体验。
再如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中:欣赏A段第一主题,出示图形谱,边听边跟着音乐划图形谱,师:这段音乐里模仿了哪些自然界的声音?(雷声……)师:谁能在图形谱上用线条加上雷声?这个声音有力度变化吗?请用图形谱表示。(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这个声音是用什么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的?我们来模拟一下吧(边聆听边模拟定音鼓演奏的动作)。聆听B段a主题旋律,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律动。师:这个律动的地方带给你什么感受?生:强烈、震撼......师: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生:鼓、镲。师:我们一起加入鼓的演奏队伍吧,请你找准鼓点加进去。(聆听并找准鼓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进去)。师:注意,镲是紧跟其后的,请同学们找到镲演奏的地方加进去。(聆听找准鼓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进去)。师:我们来合作意向,这两组表现鼓,那两组表现镲。(交换一次)。律动和图形谱是本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以体验为音乐主线,从整体到局部感受音乐“玩”音乐,一遍又一遍的聆听感受和律动体验,在玩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在收获中感悟,在感悟中铭记。
3.4由表及里,丰富内涵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综合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加强音乐与舞蹈、文学等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体验、表达,进而由表及里,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思考,积累更多音乐经验,感受音乐的深厚底蕴与艺术内涵。
仍以《青春舞曲》为例,学生在模仿手鼓演奏和新疆舞蹈动作时哼唱的伴奏旋律,就是极具新疆风格特色的音乐旋律,在一遍遍重复体验新疆歌舞的同时,就学习和感受典型的新疆旋律风格特点。学生呈现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精彩场面,是用手鼓旋律和歌舞旋律进行二声部合作,也是为接下来三声部的合唱做好铺垫。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认识民族多样性,提升学生节奏感、韵律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学习《拉库卡拉查》时,引导学生在歌曲的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进行创编,激励学生大胆创造,展现个性、抒发情感、表达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思考,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展示的空间,让学生不断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与学习,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也应当采用温柔、平和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度思考。
4.结语
综上可知,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大化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吸收更多音乐知识,并明确自身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思考、研究初中音乐知识理念的内涵,并产生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共鸣,在师生交流中,切实认识到音乐学习的意义,由此养成终身学习音乐、主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意愿,帮助学生多元化成长与发展。在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能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音乐课堂多元化转型,实现课堂优化与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尹华珍.谈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樂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17):199.
[2]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52):196.
[3]董爱伟.初中音乐浏览性欣赏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J].美育学刊,2015(4):109-115.
[4]王妍妍.浅析初中音乐课改后的教学方法创新[J].新课程(中学),2012,12.
[5]孙蕾.试谈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J].华章,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