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5-26梁海兰
梁海兰
【摘要】 让学生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的,通过激励教学,因材施教,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诠释乡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小学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59-01
在信息发达,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对于学校的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专家们提出打造高效能课堂,较少学生学习中出现无效能,更科学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技能。但是,在乡村小学的教学,并不像城区小学那样,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的家长们也并没足够的时间或者文化知识去引领学生向更高的知识领域前进。为了不让乡村里的学生在小学就和城区里就读的学生拉开差距,不能让孩子们还没开始投入竞争,就已输入起跑线上,在乡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创建高效能课堂更显重要。通过实践,结合乡村学校的实际,具体有以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形成浓郁的学习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年级小,还没能形成较清晰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因此,作为学习的解惑者和帮助者——老师,有义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们以最形象的方式理解学习的意义。很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药学好数学,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能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生活了,不明白数学能给他们带来怎样强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中,我不会急着给孩子们讲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每周我都会给孩子们上班会课,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以及名人故事的班会。让他们通过古今中外的学者,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付出的巨大心血。从中,让他们明白到,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是只有拥有好的文化本领才能为国家出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如今,数学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的几道计算题或者应用题。真正的学习应该把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学习。因此,当学习到面积的知识时,我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户外,动手丈量一下操场、教室、活动场所等的长度,让孩子们体会一下学习面积计算的意义之大。让孩子们明白到数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意义。
二、扎實基础,分层提升
在乡村教学中,最突出的地方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生源素质极不均衡,更有甚者,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如何做到让优秀生吃得饱,学困生不掉队呢?关键因素在课堂的教学。由于客观存在因素,让作为乡村教师的我,更倾注课堂教学的思考。众所周知,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尤其是乡村,家庭教育跟不上,若不能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学生的发展会日益落后。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在课堂中,我常为了不同的孩子准备不同的教学准备,因材施教,为优秀的孩子们打印拓展性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中吃得足,吃得饱。为基础较弱的孩子额外加餐,让他们围成一小组,继续讲解当堂的知识,做到不掉尾巴。
三、建立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开学初,我会与孩子们制定相应的课堂激励,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学习活动,赢得相应的笑脸,贴纸和小星星。并根据学生积累起来的奖品去兑换相应的小礼物。对于乡村小学的孩子,这种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努力去完成一项自己即使不太感的兴趣,因为完成这项任务所得到的奖励和回报值得他付出,至少他觉得有为之奋斗的意义。如在开展计算教学时,我设置了计算登山游戏,让各小组合作完成登山任务,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四、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
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概念时为达到教育的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包含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乡村学校中,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成了家里的留守儿童,部分孩子的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家长无法顾及其心理需求,缺乏关心和必要时候的情感倾诉,也有部分男孩子因为传统的观念,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学生上课时容易出现走神,对学习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对学习的事情不上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更加向往学科的学习。在乡村的教学中,我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用爱心和耐心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接班时,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分析学生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又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乡村的孩子较内敛,欠缺自我表达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我常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竞赛,让他们在游戏和比赛中,消除对老师“害怕”,和不愿参与的心理因素。慢慢地,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常言道:微笑能消除一切的障碍。因此,及时温暖的微笑是保持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秘诀。
教育是一项持久的事情,尤其是乡村的教学,只有把基础的教育做好,只要用心把每一个细节做出经典,孩子们才会对学校的学习更向往!
[ 参 考 文 献 ]
[1]道格拉斯·费舍、南希·弗雷[美].带着目的教与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