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20-05-26朱晓燕
朱晓燕
【摘要】 就像种植大树,在小树苗期间的培育,修剪和整理,是它长成参天大树的基础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长大后为人处世态度和方法。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德育的培养,同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良传统。提高小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015-01
一、小学德育工作和中国传统文化介入的矛盾
1.学校德育教育意识浅薄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文化课的培养。因为德育教育的进展很难用一个指标去衡量。而成绩的培养效果显而易见,升学率便是很好地体现。这就导致许多学校为了名利,放弃了德育优先的宗旨,德育工作做的再好,在教师的执教评定,和学校的名气方面没有可以直接体现的优势,整个社会在评价一所学校或是老师的水平时,更多的是看升学率和分数。并且在许多人看来德育工作并没有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这便是德育教育意识浅薄所导致的整体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不上来的重要原因。
2.传统文化很难被现今的小学生接受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被我们无意识地接受。小学生不再是以前那么“单纯”的小孩子。学生受到了太多外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媒体主播当道的阶段,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他们传播正能量是好事,但最可怕的是,很多网红主播是娱乐性质,太多的人打着道德和法治的擦边球来获取关注。而我们也没有办法强制要求小学生不准看网络直播或视频。于是乎现在的孩子就在这些信息的熏陶下长大。近几年,不断有新闻报道有关未成年人参与不文明直播的事件,例如:某拍直播平台被爆有小学生直播“脱衣露体”、小学生直播美腿丝袜引争议等等。参与直播的小学生接受新闻采访时称,直播只是因为觉得好玩,并为自己的粉丝数量高过其他同学而自豪。
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状态下跟他谈孔融让梨、助人为乐、百善孝为先?那恐怕是在开玩笑。因为他们接收到的更多的是炫富和攀比帶来优越感的文化。
3.德育教学方法形式片面
德育更多的是以身作则,传统的以灌输和形式为主的教学工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大于理论,德育教学更多需要的是亲身感受。要培养的不是学生的理论而是学生德育的自我生成能力。而说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
二、如何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1.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环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例如为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我校在班级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站中结合民族传统节日的时令,进行专题布置。学生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在活动组织期间,学校也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LED等手段,加大学校节日文化的影响力。
2.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传统文化
前面我提到网络在德育中渗透着不利影响,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它的优势会远远大于他的不良影响。网络技术的便利可以让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快速的获得信息。这完全可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传统文化的途径,在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宣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和发现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每逢传统节日或24节气时间,我校的公众号都会更新的有关传统节日或节令的文化知识,宣传学校组织开展的“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又如我校每周主题队会课都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传统节日或习俗的视频,拓展学生视野;也可以展出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败坏现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网络手段,合理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有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
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底线道德观等,就需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德育实践,通过典型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感悟道德、体会道德,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学校可以将中华美德融入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去年清明时节我校开展了“淡淡艾草香浓浓客家情”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厨房动手制作艾粄,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体会清明节的客家习俗等等活动。
三、结语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更新换代就在眨眼间。但我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更要保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如今这一代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中,这一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危险的不是孩子本身,危险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欲望和诱惑。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的德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变得困难重重,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要让这一代的孩子成为垮掉的一代,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 参 考 文 献 ]
[1]许爱英.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学周刊,2018(02):54-55.
[2]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25-28.
[3]袁金艳.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0):19+33.
[4]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42-43.
[5]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