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2020-05-25韩进祥
韩进祥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开始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教学理念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采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作业难度、教学评价环节开展运用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本文将以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方法
在初中数学传统教学课堂上,由于教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两极分化的教学现象,降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由浅到深地开展数学知识的讲解,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认知能力,设计分层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应用分层教育观念的教学优势。
一、分层提出数学问题
在初中数学知识的讲解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新的数学概念,数学认知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讲解的步伐,无法感受到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所以.教师从已学的数学知识导入新的数学概念,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系,分层提出数学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从一元一次方程出发,向学生提出下述数学习题:“已知小明的数学成绩比平均分多5分,小华的成绩比平均分少5分,两人数学成绩的总和为160分,问小明、小华的数学成绩分别为多少?”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将平均分设为x的方法,列出(x+5)+(x-5)=160的数学方程式,进而完成数学习题的解答。然后,教师通过改变数学题千中条件的方式,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讲解,“两人数学成绩的积为6375”,引导学生依『日按照设未知数的方式列数学方程,(x+5)+(x-5)=6375,让学生自主化简方程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引入其数学概念的讲解。最后,教师向学生设计多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ax2+bx+c=0(a≠0),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求a不等于07”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假设验证的方式,发现当a=0时,其转变成一元一次方程,促进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分层提出数学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二、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如果教师为学生设计统一的学习目标,会导致学困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心理。所以,教师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科学合理性地学习目标,保证学困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推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首先将学生学习任务合理性地分为三个等级,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初级学习目标为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中级学习目标为灵活运用勾股定理,高级学习目标为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鼓励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高低,逐步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开展勾股定理的学习。然后,教师对每一层学习目标设计训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完成度。
三、分层布置数学作业
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数学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布置作业成为主要的习题训练途径。教师以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将作业内容划分为基础习题、拔高习题、延伸习题三个模块,并不是区别对待学生,让学生按照自身的能力完成数学作业,提升数学习题训练的教学效果。
在等腰三角形知识的作业设计中,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概念作为基础习题,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0度,问另一个底角的度数”,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性质的掌握程度。将基本数学性质和概念的变形作为拔高习题,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问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考查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性和数学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若其为底角,其他两内角的度数为30、120,若其为顶角,其他两内角的度数为75、75。将等腰三角形知识的拓展作为延伸习题,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5、5、6,连接顶角与底边中点为线段AD,证明线段AD与底边BC垂直”,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系,合理运用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ABD、ACD为直角三角形,再通过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完成证明过程。通过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数学习题作业布置,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四、分层开展教学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通常对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忽视了成绩差而努力学习的学生,让其产生被遗忘、被放弃的思想,逐渐耗尽自身的学习动力,成为学困生。所以,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分层评价的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向学困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其获得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再加上教师合理性的鼓励和表扬,进而专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同时,当教师发现一位学困生认真做笔记时,教师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并将其树立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推动班级学生形成做笔记好习惯,让其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更加努力地做笔记和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难度、层层递进的数学问题,并要求相應层次的学生进行解答,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形成完善的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鸣蕾.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名师在线,2020(3).
[2]李永明,郭建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的探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6).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