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

2020-05-25黄燕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黄燕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从如何吸引企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教师团队素质以及学生企业实践四个层面,研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途径,以期培养出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普及,各个行业都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较少,学生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进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胜任实际岗位。如何培养实践经验丰富、胜任实际岗位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中职教育遇到的难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就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

企业一般以盈利为目的,而中职学生年龄太小,一般都没满18周岁,能力和动力都比企业职工差一些,到企业工学结合不仅不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反而会打乱企业的正常秩序,而且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模糊,流动性太大。因此,很多企业怕麻烦,参与校企合作办学动力不足。

1.2  专业教材陈旧、落后

有一些学校连续多年订的教材都是一样的,没有及时更新,教材陈旧,落后,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比如有些计算机专业的软件,版本升级很快,学校没有及时为学生更换高版本的教材。

1.3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在授课时只会按书教书,纸上谈兵,自己没有亲身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体验。像PS、CorelDRAW等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只会根据现有教材上的例子教一些软件中工具的应用,不能結合真正的项目制作讲解软件的应用。

1.4  学生实践经验少,对就业目标不明确

学生入学后前两年都是在学校学理论和技能,没有请企业师傅上课,也没有安排学生下企业锻炼。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对自己的就业目标、人生规划不明确。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很盲目。不知道如何将老师教的技能进行实际的应用。

2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作合同,把产业和教育相融合,将生产和教学紧密相连,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和培养学生。通过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

3  计算机专业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3.1  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为了吸引企业,政府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1 ]。而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也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具体举措如下。

3.1.1  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充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企入校

学校向企业提供教师、学生及校内实训场馆,企业提供专业技能教师、设备、岗位及生产项目。对学校来说,企业把生产项目引到学校,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生产项目的制作,籍此学校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学生则可以接触到很多传统课堂上接触不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增加了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资本。对企业来说,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很好地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选拔优秀技术人员,为企业储备优秀技能型人才。

3.1.2  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知名度,吸引企业合作办学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展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风采。例如: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突出的,要做好宣传报导;开展校园技能展示周,定期到社会设立计算机维修点,免费帮社会大众修理维护电脑等,将学生在学校学的专业本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校专业的知名度,以此吸引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的合作。

3.2  学校要做好专业整体部署和发展规划

3.2.1  学校要联合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单单由学校完成,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要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 2 ] 。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结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时间安排,毕业要求等等。在制订方案时,首先要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监督方案制定的实施情况;其次,由教务处牵头,专业部负责人,教研组长等要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多方调研,充分了解各行业对计算机岗位人材需求的规格,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学校实际,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方案。

3.2.2  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编写教材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确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明确了。具体到哪个学期开哪些课,每门课开设几个学期,一学期几个课时等等。学校根据开设的课程征订教材。一本教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对一些不大适用的教材可以进行整合重组,融入思政元素,根据企业的实际项目,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编写适合项目教学的教材。而且教材要及时更新,修改。

3.2.3  建好校内实训基地

各中职校在政策、资金、场地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建设好计算机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基地要以实际工作场景为原型进行布置,模仿实际工作流程,集实践教学、学生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为一体。有条件的话,联办的企业要为基地提供技术娴熟的师傅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践教学所需的一些材料等,学生在校期间,要鼓励安排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多取证,多积累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熟悉企业工作流程,缩短就业上岗前的磨合期,实现学生到企业职工的无缝对接。

3.3  竭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3.3.1  教师全员轮岗下企业参训

教师全员轮岗下企业参训,参加实践,提高技能,掌握计算机专业前沿技术。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通过完成一些实际项目掌握整个行业的制作流程,技术规范,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授课时就更有针对性。在教师参加企业实训的同时,积极鼓励相应教师考取计算机专业相关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真正实现“双师”。

3.3.2   企业师傅进课堂

学校一定要请企业师傅进课堂,通过企业师傅的教学和引领让学生多接觸一些前沿技术,了解整个行业的动态与走向,明白企业的真实需求。当然,在选择企业师傅的时候也要严格把关,主要关注三个方面:(1)技能水平一定要高;(2)有一定的管理能力(3)一定要有爱心、责任心。

3.3.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形式等,将微课、幕课、智能学习平台、人工智能、VR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以接单的形式,把企业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幅提升。

3.4  结合中职学校学制特点做好学生实习规划

结合中职学校“2.5+0.5”学制特点,做好学生实习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4.1  认识实习阶段

新生一入学,学校就要组织专业带头人开展专业的详细介绍,如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学习方向,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三年学什么。期中,可以请合作的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认识企业环境。

3.4.2  跟岗实习阶段

第二学年开始,学校要适时安排学生下企业跟岗实训,通过下企业与企业师傅共同经营短期项目,跟着岗位师傅一起学技能,学操作,巩固专业基础技能,提高自身实践技能,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3.4.3  顶岗实习阶段

最后0.5学期,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顶岗,单独操作,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帮助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熟练掌握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为其进一步胜任岗位奠定基础,解决“职业人”的问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各个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当地行业产业特色,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新,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将该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行业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Z].发改社会〔2019〕590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9〕13号.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