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激活习题的设计策略

2020-05-25洪进步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进阶复习策略

洪进步

摘   要:习题教学是复习阶段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习题成为复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载体。激活习题,可以改变机械式、无序化习题教学,重生习题价值,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通过降阶、勾连、进阶策略激活习题。

关键词:复习;激活习题;策略;进阶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习題成为知识和问题的载体,学生通过做习题,巩固、重组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掌握知识,学生常常陷入大量、重复做同一类型题的题海泥潭中,教师也是热衷于照搬原滋原味各地中考题,但是收效甚微,做了多遍的习题,一改变方式,学生就掌握不好。如何才能摆脱题海战术,提高思维训练的效度,实现真正高质低负,激活习题是重要手段。

激活习题就是重生试题价值,充分挖掘试题内涵,避免习题的机械重复、无序堆积,克服了狭隘思维和定势思维,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激活习题立意于学生的差异性,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分化程度加大,统一式、机械化的习题难于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就需要激活习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题目差异,让问题放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点燃他们的学习火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1  降阶试题:兼顾学生差异

中考试题适用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大多经过多轮打磨定稿,具有较好的教学导向、甄别选拔功能。其定位是对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的终结性考试,检测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目的,难度和综合性较大。如果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盲目照搬原汁原味的中考题,就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发挥习题的诊断功能,造成学优生和学困生两级分化加剧,打击学困生学习信心,失去前进动力。所以,应该对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中考试题进行改编,降低难度、突出考查点,更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暴露学困生的思维过程,并实施针对性教学,让他们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原题: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为恒流源,可提供大小恒定的电流,R0为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则下列表示电压表示数U、电路总功率P随电流表示数I变化的关系图线中,正确的是[ 1 ]

解答提示:对A、B答案,U=U0=I0R0=(I总-I)R0=-IR0+I总R0,I总和R0为定值,因此U-I图象为一次函数,且-R0<0。对C、D答案,P=UI总=(I总-I)R0×I总=-I总R0I+I总2R0,I总和R0为定值,因此P-I图象为一次函数,且-I总R0<0。故选择C。

改编:电源为恒流源,可提供大小恒定的电流,R0为定值电阻。若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干路和各支路中的电流会怎么变化?R0两端电压怎么变化[ 1 ]。

意图:该试题原题属于图象类试题,涉及到阅读图象、一次函数数学知识和物理规律运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降阶改编后,考查目的较为明确,比较符合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学生审题后,结合电路图、运用欧姆定律等电学知识便能解答,增强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获得感。在夯实这些必备知识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定量高阶学习设置了学习台阶,这种循序渐进式的改编策略,提振了学生学习信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2  勾连试题:建构知识网络

中考复习有别于新授课,是一个打乱原有教材知识结构,梳理与重新建构所学内容并不断优化的过程。复习时,随着时间的推进,知识内容增加较多,这些知识如果没有整理和结构化,就会杂乱无章,无法形成解题能力,因此,应当重组原本无序堆积的知识,有层次、有秩序地串联知识,建立其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习题教学是复习阶段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知识习题化,建构知识网络可以通过勾连各部分知识习题,融合其内在联系,建立试题群组来实现。

复习“ 力和运动”这部分知识时,牵涉多个章节,知识点多且零散,有“运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惯性、力的合成、力的平衡 、压力、压强、功、功率”等。要是把这些知识点按照教材顺序一项一项割裂式的练习,学生就要做大量的零打碎敲化习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无助于建立知识结构。复习时,可以建立力和运动群组试题,把这部分知识通过“受力分析”这条主线有机融合,整合知识结构,理解其内在本质,提升解题能力。

如表1中是某型号载重汽车的部分参数。现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

(1)画出汽车的受力示意图。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少 ?

(2)司机用600 N水平推力向左推汽车,车不动。汽车是否受到摩擦力? 如果有,摩擦力多大? 方向如何?

(3)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4)如果装上3t货物,汽车对路面压强怎么变化?

(5)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为5000 N,甲乙两地相距2 km,多长时间到达?牵引力功率是多少?

意图:改编后的试题,先静态分析再动态过程理解,通过受力分析理解重力、支持力,分析平衡状态下摩擦力的变化,考查了压强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最后一问,信息量较大,包括运动、受力分析、平衡力、功率等知识。递进串联式改编,勾连建构了力学大部分知识点和核心概念的联系,达到改善知识结构和深化应用能力的目的,拓宽延伸试题的生长点。

3  进阶试题:提升思维层次

复习教学是一个有序化、再学习、加深理解、再提升的过程,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唤醒学过的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深化、拓展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知识的呈现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所以,复习时的习题设计也要符合该规律,把原本无序的知识编制成循序渐进、层层提升,有序化、综合化、有递进、有梯度的进阶性习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冲破思维框架,拓展思维空间。高水平的习题组应该是前后习题既有类比关系,也有进阶关系,后一个习题是前一个习题的递进、补充、延伸、扩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都可以通过教师架设的学习台阶,实现由浅层到深层、由低阶到高阶的进阶化学习,从而使复习教学事半功倍 。

基础题1:如图2所示,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距为cm。

提高题2:如图3所示,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它下方纸上得到一个并不是最小的光斑,光斑和凸透镜二者的距离是L,如果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则凸透镜的焦距[ 1 ]

A. —定大于L     B. 一定等于L

C. 一定小于L     D. 可能大于L ,也可能小于L

拓展题3:如图3所示,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它下方纸上得到一个并不是最小的光斑,光斑和凸透镜二者的距离是L,则凸透镜的焦距(选项同上题)            。

拔高题4:鹭鹭测焦距f时,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它下方纸上得到一个并不是最小的光斑,光斑和凸透镜二者的距离是L,则焦距f与L的大小关系怎样?该怎样验证[ 1 ]?

意图:基础题1是理解凸透镜和焦距这物理基本概念的起点题目,只要学生理解凸透镜汇聚作用和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正确解答,思维层次要求较低。提高题2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像距即为焦距。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不断变小,表明凸透镜的焦点不是在光斑之后,而是在光斑之前。本题是单指向的题目,为接下去解答递进升阶题目奠定基础。拓展题3是在前两题的基础上产生的较高阶题目,需要建立凸透镜成像模型,又关注了思维的多向性,考虑两种情况,分析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拔高题4提高了难度和综合度,不仅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也需要应用发散思维分析问题,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实验过程、实验细节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季军.复习教学中用好中考试题的三重境界[J].物理教师,2019(1):32-34.

猜你喜欢

进阶复习策略
Flying Forward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进阶化学习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