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①

2020-05-24

现代英语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交流大学信息化

何 瑛

一、 引言

新冠疫情的暴发加速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加速了对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实施。2020 年春季我国新冠疫情暴发之时,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中小学、高校等各级各类学校都利用网络实施在线教学。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时代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

二、 研究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2.0 时代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信息化变革。 2018 年4 月18 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紧接着在4 月24 日召开的2018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强调,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阶段,在教育信息化1.0 基本解决了数字化问题之后,教育信息化2.0 将重点探索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

国内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概念最早于2004 年由何克抗教授从国际会议中引进。 blending 意为混合或结合,blending learning 的意思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比如多媒体学习方式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余胜泉等人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提升,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 混合式学习强调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 目前在我国,blending learning 既可被叫做混合式学习,也可用作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没有明显区分。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解构并重构传统课堂,将混合式教学分为在线学习、课内应用和课外实践三个核心构成部分,它们在丰富的情境与应用的语境中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混合式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虽然blending learning 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由于其与时俱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投入到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混合式教学依然是现阶段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三、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脉络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将面对面的英语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 文章以线上、线下为两条主线来厘清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以及依据的教学媒介与课堂关系。

(一)线上教学

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混合式教学的课前与课后主要依靠互联网进行教学。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前,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来预习课文、查字典、背单词;课后做配套练习册作业,内容以词汇、翻译、写作等为主。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预习和练习,无法体现个体差异,教师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而在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生需提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或班级社交媒体线上预习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观看慕课或微课教学视频、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课后,学生在完成在线语言学习和课内语言强化应用后,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自测、拓展练习、延伸阅读、英文配音、在线视频展示等。 不同于传统课后以写为主的单一练习,线上平台增加了口语、发音的训练,可操作性、实施性更强,语言学习变得更为丰满。

从教学主体角度来看,线上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主要靠自主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内化。

从教学媒介来看,学生不再依赖传统纸质教材和配套练习册来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各种电子网络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和在线学习平台来完成泛在学习。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比较常见的在线教学平台是Unipus 旗下的U 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简称“U校园”),也有教师使用超星尔雅慕课平台和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

(二)线下教学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线下教学主要是课堂上进行的课中环节,学生与教师能够面对面交流。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知识,而语言实践是在课下完成的。 但由于缺乏主动性和语言环境,语言实践运用往往进行得不如人意,学生听说写能力还是无法得到提升。 而在混合式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已经在课前的线上预习环节基本完成,课堂上学生提出预习时产生的问题,教师答疑解惑、组织各种任务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查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面对面地来纠正学生语言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在线学习平台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进一步被巩固和强化。

从教学主体角度来看,线下教学环节也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以学生的语言交流效果为目标来衡量教学效果。 教师的课堂任务的设置、实施均围绕学生展开。

从教学媒介来看,由于线下教学依然要在教室内进行,教师与学生主要是面对面来交流,但师生依然会使用多媒体设备、电子网络设备等。 目前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室里不仅仅只有多媒体电脑和投影设备,还出现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智能化电子产品,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已经建设了智慧教室,淘汰了多媒体电脑与投影,教师直接利用智慧屏、黑白板一体的设备连接网络授课。 大量的网络应用随时满足课堂中出现的网络信息需求。 高校已不再拒绝手机进教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逐渐成为师生教学与学习的必备辅助用品。 部分高校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已经跟不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带来的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利用速度。 而对于广大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U 校园、学习通、百词斩、有道词典、流利说-英语、喜马拉雅、TED 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英语学习App。 也有教师在人数较多的大教室中利用腾讯会议、钉钉等App 同步在线直播授课,共享课件,使教室座位靠后或靠边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电子设备就能清晰的看见教师的课件,提高了学习效果。 这类App 还支持回放,课后学生也可以再次观看回放来复习、强化所学知识。

四、 教育信息化2.0 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特点

(一)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教学过程中的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讲授、交流、实践、测试等全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承上启下,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活动连贯有序。 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讲解、课内课外阅读、练习等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内容。学生可以在线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可观看平台提供的各类英语视频资料;而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性更强,学生能够在更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英语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二)交流互动形式多样

语言需要通过交流才能真正习得,英语是需要进行较多交流互动的课程。 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角度来看,混合式教学都为这两种交流互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如表1 所示:

表1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互动形式

而且,师生互动中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生生互动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甚至是群体互动。互动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不受地点和时间所限。

(三)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上述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一切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或组织学生参与各个环节,以学习效果来引导教学的进一步安排,照顾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的实际价值较大。 混合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将传统课堂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四)利用5G 网络、智能技术与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2.0 进程不断推进、公众对5G 的关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5G 必将对教育产生影响,两者实现对接乃至融合,这将对传统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冲击。 5G 将把AR、AI 等新兴智能技术,转变为课堂内外能够更好使用的教学和学习工具。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也要利用5G 时代的各项技术突出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

例如,在口语练习中,线上教学平台可利用AI 技术,引进如天猫精灵、iPhone 手机的Siri、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小艺等智能语音助手的相似技术,设置智能语音搜索、智能语言对话等,模拟真实交流环境,提高学生交流频率、增加学生交流时长,以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在写作练习中,可利用AI 技术对学生写的文字自动纠错,并在几秒之内给出正确写法和注释。

未来5G 技术会逐渐成熟完善,随着高校在网络智能技术方面投资的跟进,AR 技术虚拟教室的建造指日可待,而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可在虚拟教室中完成诸如中西方国家的虚拟旅行、虚拟职场英语应用等AR 沉浸式互动环节,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提高英语应用意识等。 虚拟语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语言、实践语言,或利用技术在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虚拟环境中体验、参与。

五、 结语

大学校园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教书育人场所,师生面对面交互的传统型课堂将会长期存在,而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后疫情时代的持续,都使信息网络、教育技术持续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交互渠道来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未来,AI、AR、VR、3D 全息图像等新型智能技术手段,必然会被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新型语言学习空间中。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混合式教学,关注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反馈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而不能只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丢了语言教学的本质。

猜你喜欢

交流大学信息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如此交流,太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