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择业盲目性与就业指导

2020-05-22周亚辉

成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

周亚辉

摘 要: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作为高校学生应当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择业过程中把握好职业方向。与此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帮助学生辨别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盲目性;就业指导

随着“自主择业”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同,国内高校愈加重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品质卓越人才,伴随着学生进入高校后专业培养工作的进行,还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培训工作,以期达到优秀人才能够顺利适应当前社会就业市场形势,然而高校就业工作中学生依然存在一些盲目性问题,这还有赖于高校进一步做好细致的就业指导,切实完成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这一功能。

1 高校毕业生择业准备与高校就业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解决就业寻找工作亦是如此,无论求职容易与否,作为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在临近择业时均应当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对自己有兴趣有意向的行业工作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然并非如此,诸多学生的情况实为“还来不及做好准备就已经需要开始找工作”,问及受访者对当前社会就业了解程度时,高达47.7%(数据为调查所得)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太清楚,一方面部分学生未能主动识别当前就业形势,未进入到就业竞争中,无法准确找到参照对象辨别自身的优劣势,未能从当前就业形势中认清自己的职业需求,做好择业的相关准备工作,从侧面也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在一知半解不明所以的就业形势中择业如同雾里看花,难以做到摩砺以须。学生在自己的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例如学生求职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致使自己的就业面和就业方向狭窄;自我需求定位不清晰,缺乏就业主动性,等待就业或被动就业;面对庞大就业人数,因能力不够出众底气不足而产生逃避就业心理等。诸如此类问题,既需要学生需要从各个方面提升自我,积极历练,积累并总结经验,做足各项准备以应对就业中将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加强学生对就业工作相关知识的熟悉,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辅助学生开拓眼界,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定位。总而言之,增强学综合素质、做好充分准备是学生提升就业的主要途径。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2.1 择业准备工作的盲目性

高校学生择业准备工作的盲目性首先表现为对当前就业形势把握不够准确,片面认为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就业前景暗淡,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不知所措,准备工作无从下手,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中。然而这只是学生一孔之见,依据全国高校学生就业人数,观其大略并不足以得出就业压力巨大这样直观的结论,学生还因根据所学专业的对口行业、自身所在区域及其就业市场等因素綜合分析就业形势,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适当地调整准备工作,回避竞争人数众多的行业职业,错开就业高峰区域领域,这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就业方法。其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不清,即学生面临就业时仍将就业作为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社会价值的事业,学生就业时间段恰逢自身各方面物质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期,可能会将自己的物质需求摆在第首位,对工作薪酬、待遇、休假的物质利益期望过高,而对自身的兴趣、专业特长和自己在职业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考虑欠佳,这也是高校在学生就业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被加强引导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自己的需求有清醒的认知。最后是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准备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准备不足,部分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未能打好专业基础,对专业知识理论掌握不够牢固,使自己在应聘专业性工作时表现未尽人意,不能信心十足地展现自己,在面试中易紧张怯场等,由此可见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整体身心素质还有待提升。

2.2 就业方向选择的盲目性

高校学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现阶段社会上的行业类别、工作性质、职业类别等认识不够清晰,且由于对自己的剖析不够深入彻底,个人能力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等,对自己所能够从事的行业职业把握不清、心无所向,不确定自己可以从事何种工作,往往会形成“因毕业而就业”、“需要就业而就业”或“迫于现实先就业”这种爱毛反裘的心理,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毕业后就是前往各类企业工作,至于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在面对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时则不以为然。在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有12.5%的学生表示“还没有想过去哪里工作”,有13.6%的学生表示“工作地点在哪里即去向哪里”,有37.5%的学生“不懂用人单位性质”和没有考虑“用人单位性质”,甚至有6.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能够从事何种职业”和3.2%的学生表示“还没有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此外有45.8%(以上数据为调查所得)的学生表示对高校就业政策支持鼓励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这类工作不清楚和不曾了解过,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变化发展着的职业数量、种类、结构和要求认知不够,所掌握的关于就业的知识面还不够广阔,高校学生在入学后接受的就业类课程与学习难以准确有效地针对学生在现实就业情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作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2.3 寻求就业指导的盲目性

高校学生在寻求就业指导的盲目性是基于择业准备盲目、择业方向盲目而产生的,表现为在求职前期准备、求职过程中未能获得有力指导,具体而言即学生在准备阶段是否需要准备相关材料、求职材料如何准备、如何求职、以何种心理姿态应对求职问题等状况得不到准确有效的指导。由于学生不确定自己的求职意向,“迫于现实需要先就业”,在向院校相关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专员寻求帮助时,就业工作人员可以给出大概的指导或就业方向上的引导,无法对学生模糊性的需求给出恰当的具体建议。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状况则更依赖于学生自己的摸索与总结分析,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是从整体上针对学生的自我认知、素质提升、知识建构、能力拓展、职业探索决策、求职方法、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的笼统性的指导,而学生就业问题则因人而异,在具体问题上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难以开展细致的指导工作,所以学生多是盲目应对实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也正是因为“一对一指导”、“全过程指导”在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和学生间难以全面落实,学生才在寻求就业指导时显得莫知所措。对于要求“持证上岗”的诸类职业,学生自发兴起“考证热”,一方面考证是对自身技能的证明,是自我提升和应对就业竞争压力的措施之一,但学生也应该认识到证书并不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增强、社会实践经验增长划等号,盲目地投入“考证热”,只会从侧面暴露出学生们慌不择路的就业心理。总而言之,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清晰准确才能稳扎稳打,利用周围一切合理的资源和帮助,以谋求最佳就业。

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强化指导

3.1 指引学生明确自我需求定位

无论国内就业人数是否庞大、就业形势严峻与否,高校及高校就业工作人员都应积极面对,作为高等学校,其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在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高校应着重指导学生培养“自我实现目标,人际关系目标,经济效率目标和公民责任目标”,就业即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主要途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或者就业咨询和服务部门在学生尚未明确自我需求的时候要依据学生的专业学习、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毕竟于学生而言,无论依据何种因素考量,自己确定的就业目标必然是不一致的,要求同存异进行差异性引导。部分学生没有就业目标或目标模糊不清时,则需要着力指导,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需求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关键问题,引导这类学生求职意向指向“适合的岗位”而非“专业岗位”,与此同时对于专业一致学生还需要进行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微调”,避免专业一致学生在就业时形成集中于某一职业岗位的“齐步走”的就业心理。在指导学生做好需求定位的同时,高校就业人员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就业收入与未来发展空间同等重要,不能只求一面,须将目光看向长远,自身的良好发展更为重要。

3.2 指导学生做好专业能力定位

在就业过程中,个人能力品质与成功就业具有密切联系,然个人实力是影响就业的核心因素。学生个人实力与其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密切相关,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受到高等教育分工的制约,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兴趣倾向、职业价值观等是在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逐步完善和稳定下来的。在就业过程中,高校及其就业专员工作的重点之一即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结构、技能层次和综合素质水平,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水平,引导学生熟悉各类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从业人员个性类型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地根据学生专业和用人单位要求举办供需见面会。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服务意识,毕竟就业市场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求职过程中也绝非任何时候都是凭专业能力取胜,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目标未锁定在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时,学生可以依据其它技能知识突破自我,超越他人赢得先机。

3.2 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动机

高校需加强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动机,帮助学生逐步确定职业方向、目标和路径,摒弃“被迫就业”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首先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动机可以利用朋辈的就业经验交流,马克思曾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之间的经历更为相似,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多有类似,因而朋辈之间的经验交流更为贴切,学生之间也更易于理解接受,高校邀请往届优秀学生来校作朋辈交流对于激发在校临近毕业学生的兴趣和目标,减少迷茫和困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就业是实现自我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只有求职和在职业道路上,学生的个人抱负才有可能得以施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有机会将个人兴趣融入职业,才能立足当下和自身情况看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价值所在。最后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求职择业过程和职业道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在做到学有所用之时,针对专业学习未掌握的知识技能还可以在职业生涯中进一步深入学习,内化自己的职业技能,“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疑惑也可以在职业生涯中进行深入研究,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

4 总结

高校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定位,减少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摸索,在职业抉择过程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为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化。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一方面可以做到学生、高校和社会三者之间人才输送的合理进行;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食其力,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在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增长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29页.

[2]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2頁.

[3]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72页.

[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56页.

[5] 陶涛,张晓旭,朱海雪.简析大学生初次就业方向的选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6(06);124-125.

[6] 李璞.就业导向下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方向选择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7(08);12+14.

[7] 许早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J].科技经济导刊,2018,6(01);132.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