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不同人群知信行及心理状况研究

2020-05-21刘永新师伯省彭丽华陶继阳

中国药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条目人群

李 克,刘永新,师伯省,彭丽华,陶继阳,关 燕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450000)

2019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我国将COVID-19 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COVID-19 除了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之外,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对疫情期间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干预指导原则。本研究中调查了疫情期间不同人群对COVID-19 的认知、态度、行为、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将来应对类似的突发性灾难提供有益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郑州市18 岁以上的医务人员、大学生和社区居民。按量表设计原则及心理测量学原理,调查中的1 个变量需至少对应5 ~10 个样本。本次调查的条目共43 个,因此估计所需样本数至少1 290 例。

1.2 方法

研究工具:基于知信行理论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3],围绕COVID-19 相关知识,结合文献资料,设计《郑州地区居民对新冠肺炎KAP 与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征询该评估表的合理性及内容相关性的界定,整理分析专家意见,经研究组修改、调整相应条目,最终形成了3 个维度19 个条目组成的调查量表。该量表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信度,结果量表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2。

问卷内容:1)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2)SD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简易心理测量工具,包含20 个条目,采用4 分评分系统记分,20 个条目得分相加得粗分,粗分乘以1.25 取整数部分得标准分。SDS 标准分<53 分为无抑郁,53 ~62 分为轻度抑郁,63 ~72 以上为中度抑郁,73 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明显。3)COVID-19 防控相关知识(包括感染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态度(信念和态度)和个人防护行为(佩戴口罩、洗手、减少人际接触等),其中知识维度10 个条目,每个条目选择正确计1 分,错误计0 分;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各5 个条目,采用4 级Likert 评分法,分值为5 ~20 分。

调查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邀请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研究目的从郑州地区各选取10 名医务人员,大学生和社区居民作为初始研究对象,然后让初始研究对象再分别邀请至少10 名相同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此类推确定研究对象。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要求,征得对方同意后,基于问卷星(https:/ /www.wjx.cn),由被邀请者在线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定为2020年2月22日至23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 771 份,剔除答题时间过短及其他不合格问卷19 份,有效合格问卷1 752份。详见表1。

表1 受调查者人口学特征(n =1752)

2.2 不同人群的COVID-19 知信行得分

结果见表2。可见,医护人员的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 <0.01),组间学历也存在明显差异,且学历与知识得分成正比(P <0.001);不同特征人群对COVID-19 的态度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不同人群的COVID-19 知信行得分情况(±s,n =1 752)

表2 不同人群的COVID-19 知信行得分情况(±s,n =1 752)

人群特征性别 男女t 值P 值年龄 18 ~39 岁>40 岁t 值P 值职业 大学生医护人员居民F 值P 值学历 中专及以下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F 值P 值知识得分7.67±1.291 7.86±1.146-1.950 0.052 7.75±1.168 7.98±1.250-2.186 0.029 7.57±1.103 8.18±0.802 7.76±1.585 18.126<0.001 7.40±1.322 7.76±1.378 7.99±0.984 8.24±1.031 19.958<0.001态度得分3.29±1.499 13.42±1.503-1.135 0.257 13.42±1.519 13.30±1.446 0.951 0.342 13.50±1.625 13.36±1.284 13.25±1.526 1.608 0.323 13.34±1.719 13.40±1.483 13.49±1.396 13.39±1.502 1.534 0.204行为得分18.02±1.610 18.16±1.561-1.094 0.275 18.10±1.607 18.17±1.472-0.511 0.609 18.08±1.682 18.16±1.492 18.14±1.484 0.194 0.655 18.07±1.547 18.23±1.327 18.16±1.643 17.93±1.650 0.644 0.587

2.3 不同人群心理状况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以焦虑得分为因变量,以人群的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疫情期间的知识、态度、行为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知信行根据被调查者答卷整体水平划分层次,其中认知满分10 分(<8 分为低认知,≥8 分为高认知)、态度满分20 分(≤14 分消极,>14 分积极)、行为满分20 分(<18 分为不良行为,≥18 分为良好行为)。结果显示,性别(P <0.05)及不同的职业(P <0.001)、文化程度(P <0.001)、认知(P <0.05)人群的焦虑得分存在差异。详见表3。

2.4 不同人群焦虑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以焦虑得分为因变量,以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性别,男=1,女=2;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Z1=1,Z2=0,Z2=0,大学专科Z1=0,Z2=1,Z2=0,大学本科Z1=0,Z2=0,Z2=1,研究生及以上Z1=0,Z2=1,Z2=-1;职业,学生Z1=0,Z2=0,医务人员Z1=1,Z2=0,居民Z1=0,Z2=1;认知,低认知=1,高认知=2。结果见表4。可见,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 =12.805,P <0.001;纳入模型的3 个变量,学历(研究生)、性别和职业(居民)是影响不同人群焦虑的影响因素(P <0.05),能解释焦虑12.9%的变异。

表3 不同人群心理状况影响单因素分析( ± s,n =1 752)

表3 不同人群心理状况影响单因素分析( ± s,n =1 752)

影响因素例数焦虑得分t/ F 值P 值性别 男女职业 大学生医护人员居民年龄 18 ~39 岁>40 岁文化程度 中专及以下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认知 高认知低认知态度 积极消极行为 良好不良497 1 255 550 775 427 1 330 422 537 230 800 185 1 195 557 837 915 782 970 57.35±4.41 58.74±3.97 57.62±3.94 58.26±3.46 60.93±4.28 58.39±4.06 59.26±4.11 57.73±3.60 59.68±4.07 58.59±4.22 60.10±4.36 58.71±4.06 57.98±4.13 58.71±4.20 58.55±4.02 58.54±4.23 58.68±4.00 2.865 0.041 1.482<0.001 0.242 0.623 8.991<0.001 2.6886 0.040 0.540 0.463 1.538 0.215

3 讨论

在COVID-19 疫情发展的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同的人群由于面对的情况不同,受大众传媒影响和对疫情的认知不同,可能会出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充分了解不同人群COVID-19 疫情防控期间的知信行和心理状况尤其重要。本次调查在郑州地区开展,虽非疫情流行的重灾区,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不同人群知信行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也可为相关部门制订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调查者的COVID-19 防控知识 平 均 得 分 为(7.81±1.19)分,正 确 率 最 高 的 是98.22%的被调查者知道COVID-19 病毒的传播途径,正确率最低的是72.15% 的被调查者完全了解COVID-19 的预防方法;医护人员和高学历人群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但各组人群对于COVID-19防控的态度和行为却无差别,可能得益于国家高度重视、充分的宣传和严格的管控[3]。

表4 不同人群焦虑影响多因素分析(n =1 752)

本研究结果显示,89.41%的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该比例明显高于SARS 期间[4-6]。根据人群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女性、高学历、社区居民,以及对COVID-19 关注度更高的群体的焦虑得分也更高,这也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7-8]。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对COVID-19 病毒的传播途径、治疗手段等尚未完全明确,引发了公众的焦虑和恐慌;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社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了焦虑等心理反应;女性比男性的焦虑得分更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和社会角色因素有关;长期居家后过度在网络上关注疫情信息,不可避免地接触一些负面消息,也能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及时、准确、全面地回应大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对一些不实或虚假消息进行辟谣,这对于安抚公众的心理情绪非常重要[9-12]。

COVID-19 疫情防控期间,各类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女性、高学历居民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疫情流行期在单一地区开展调查,导致样本代表性不足,同时人群信息收集不够全面、样本量偏小,这都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移,致使结论外推受到限制。因此,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应进行更全面、更大范围的信息收集和评估工作,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更可靠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条目人群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