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 造影剂导致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2020-05-2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造影剂过敏静脉

李 蓉

(北京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014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CT 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CT 增强扫描主要是为了提高扫描的强调,提高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区别,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1]。所以需要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然而在使用造影剂过程中会发生过敏反应,是造影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碘造影剂具有速度快、浓度高、剂量大、个体差异等特点[2],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就护理干预运用在预防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 增强扫描中导致的过敏反应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研究内容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定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为2019 年1 月—2019年10 月在我院行CT 增强扫描的患者71446 例,其中男性39107 例,占54.74%。女性32339 例,占45.26%。年龄20 ~78 岁,平均年龄49 岁。其中头孢过敏2 例,花粉过敏1 例,苯海拉明过敏1 例,青霉素过敏2 例,磺胺过敏1 例,双黄连过敏1 例,纳入标准:①所用碘造影剂为安射力、碘佛醇、碘海醇、三代显、碘克沙醇;②本次研究活动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哮喘者;②肾、心功能不全者;③碘造影剂过敏者;④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根据增强扫的部位、年龄、体重、血管情况及诊断要求设置注射的药量、流速、注射的时间等参数,一般注射药量为1.5ml/kg,流速为2.4 ~3.5ml/s,注射时间为28s~40s左右,特殊诊断要求的如急性肺栓塞、冠脉造影、腋窝血管等了解血管与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心脏功能时,需要的流速为3.5 ~4.5ml/s。

2 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2.1 心理护理

接受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当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加上其本身对于病情、治疗效果的担忧,导致其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使用造影剂前向患者解释使用的必要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将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提前告知患者,使其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缓解紧张、害怕的心理,避免由于患者紧张而表现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使得医务人员能更好的鉴别碘过敏反应[3],同时也要告知患者一旦发生过敏会有完善的抢救流程,使其能够正视过敏反应,让患者保持平和、轻松的心态配合检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2.2 碘过敏反应的预防

2.2.1 检查前的护理干预

2.2.1.1 严格掌握造影剂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在使用碘造影剂前需填写使用知情同意书,需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现病史以及既往史,尤其询问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者禁用增强检查。若是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治愈前以及限碘治疗期间、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均不能做增强CT。糖尿病患者做增强检查前后各48 小时不能服用二甲双胍药物,因为碘造影剂使用时容易造成肾功能的损害,为避免二甲双胍与造影剂协同作用加大肾功能损害的可能性,防止乳酸酸中毒,可以联系内分泌医生更换替代药物。不稳定性哮喘、过度焦虑、过敏体质、有癫痫病史、各类严重心血管疾、重症肌无力、严重恶液质及嗜咯细胞瘤等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碘造影剂。

2.2.1.2 选择合适的静脉 CT 增强造影剂是通过高压静脉注射器注射药物,外渗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选用24 号抗高压留置针,血管顺应性强,与穿刺点血管衔接紧密,当患者躁动或变换体位时留置针不易滑脱和损伤血管,避免了高压注射时由于非技术性操作造成造影剂外渗[4]。所以选择粗、直不易穿破的血管,尽量避开关节,血管分叉处、静脉窦、原穿刺点等位置。如当天有抽血的患者,一般在抽血一小时后或者选择另一侧肢体预埋留置针。对于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患者,因脂肪少,血管弹性差, 要仔细寻找相对较好的血管,见回血后平行刺入多一些,用5 毫升的0.9%氯化钠注射液预注射,以便减少外渗的机率[5]。乳腺癌患者手术时清扫腋窝淋巴结,尽可能避免选取术侧手臂,而选择健侧手臂活动度较小的位置及粗直的血管穿刺,如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应选择下肢静脉血管。争取“一针见血”,避 免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6]。

2.2.1.3 胃肠道准备 CT 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包括上腹部检查需禁食4~6h,目的是为了防止胆囊收缩,影响诊断[7];可少量饮水。询问患者近一周是否服用钡剂和含金属的药物,以免影响图像清晰度。单纯腹部检查前20 分钟服用显影比乐:全腹检查时先服用显影比乐憋尿一小时以后行增强检查;盆腔检查服用显影比乐两小时后待膀胱完全充盈后检查,特别注意女性患者盆腔检查前半小时需要放置阴道栓,可显示阴道与宫颈的解剖关系,了解肿瘤与阴道的关系。

2.2.1.4 造影剂温度的选择 造影剂的温度要适宜,使用之前可将造影剂在恒温箱中加热至36℃,在不破坏药效的前提下,降低其粘稠度,缓解微循环障碍,提升患者的耐受性,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2.2.1.5 急救设施 完整的急救设备如氧气瓶、负压吸引器、除颤仪、心电监测以及常规急救药物等,设置专门的急诊通道,与相关临床科室之间的合作流程以便提高过敏反应时转诊的效率,定期进行急救考核和急救演练,加强医生、技师、护士紧急救助时的协调性。

2.2.2 检查时的护理措施

合理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前应排空针头、螺纹连接管、针筒中的空气,避免发生空气栓塞,控制造影剂用量,且需注意控制造影剂流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检查留置针固定是否牢固,谨防药物外渗,并观察静脉穿刺处有无肿胀,另外,特殊部位如肺栓塞、冠脉等血管追踪检查时,注射期间需借助室内监控器掌握造影剂进入情况,当发现有过敏或渗漏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注射。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告知患者有发热症状是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以免增加过敏反应的机率。如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2.2.3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迟发反应

检查完毕后进行宣教,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保留静脉通路,避免发生迟发反应后无法及时处理,因90% 的迟发副反应在此期间发生应[8]。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无过敏反应者30分钟后拨出留置针,按压针眼10分钟,方可离院,离院前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迟发反应,住院病人在病房自行处理,门诊患者去就近的医院进行就诊。

3 过敏反应的处理

3.1 过敏反应损伤多个系统,一般按反应程度分为3级为轻度、中度、重度。

3.1.1轻度反应 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痒、结膜充血、少量皮疹、头疼头晕、咳嗽、打喷嚏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停止注射,放松心情,深吸气,安静休息以便缓解症状,如需处理予抗组织胺类地塞米松5 ~10 毫克静脉注射或者扑尔敏4 ~8 毫克口服,嘱患者多饮水,告知患者今后不能行增强CT。症状缓解后30min 后方可让患者离院。

3.1.2 中度反应 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瘙痒,眼睑、面颊、口唇、面部水肿、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喉头紧缩感、声音嘶哑、肢体发抖等。立即停药、吸氧、平卧、建立静脉通路,通知本科及急诊科医生,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5 ~10 毫克静脉注射同时皮下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3 ~0.5 毫克,或者用氢化可的松200 ~300 毫克加入10%GS 溶液中静脉滴注,注意保暖,喉头水肿者用沙丁胺醇做喉头喷雾。

3.1.3 重度反应 面色苍白、四肢青紫、手足厥冷、呼吸困难、手足肌痉挛、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知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或心脏停止。一般同中度反应的出,但当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①立即停药、保暖、吸氧、就地抢救;②通知当班医生、急诊科、麻醉科、ICU等科室协助;③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④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异丙嗪等,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抑制,静脉注射呼吸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支气管痉挛、哮喘发作时用面罩吸氧,氨茶碱0.25 克静脉注射;⑤呼吸、心跳停止者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瞳孔、尿量等,做好抢救记录,病情稳定后转至急诊科继续治疗。

4 结果

71446 例患者中发生85 例过敏反应(0.12%)轻度66例(77.65%)、中度18 例(21.18%)、重度1 例(1.18%),如表1 所示。

表1

5 讨论

CT 造影剂具有化学毒性以及高渗性,且受个体差异、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的影响,患者可发生过敏反应。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抢救经验与操作技术,以便预防CT 造影剂过敏。

本次研究表明,在使用CT 造影剂时辅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重度过敏反应,主要表现在71446 患者中发生85 例过敏反应(0.12%),其中轻度66 例(77.65%)、中度18 例(21.18%)、重度1 例(1.18%)。此研究结果提示,CT 室除却准备必要抢救物品与设备外,还需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加强检查全程护理干预,减少CT 造影剂过敏反应[5],兼顾检查效果与患者生命安全,营造和谐、良好就诊氛围,赢得患者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干预对于预防CT 造影剂导致过敏反应有较好效果,因此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造影剂过敏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过敏8问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