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疗效分析
2020-05-21张志秀通讯作者
常 荷,张志秀(通讯作者)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1 引言
CT 检查是众多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其在诊断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T 增强扫描与平扫相比,能够更加清晰观察病灶情况,及早发现病变,进而采取科学、合理治疗,但是,CT 增强扫描过程需要注射造影剂,而注射后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若预防处理措施不到位,不仅会影响疾病诊断,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纳入1700 例CT 增强扫描病例样本,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于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期间,选择纳入1700 例CT 增强扫描患者,按照扫描顺序将其进行交叉分组,设置为对比组(例):男437 例、女413 例,年龄18 ~70 岁,均值数(54.3±11.6)岁;研究组(850 例):男435 例、女415 例,年龄18~69 岁,均值数(54.1±11.2)岁;两组样本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差异较小,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2.2 方法
对比组(850 例)采取一般护理,护理人员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CT 增强扫描注意事项,扫描过程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扫描结束指导多喝水。
研究组(850 例)采用预防性护理,首先,确定进行CT 增强扫描前,全面了解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对食物、药物、及花粉有无过敏史,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比如:甲亢、哮喘、以及心脏病等,近期是否存在药物服用史,再次评估CT 增强扫描安全性,确定无风险因素存在方可进行CT 增强扫描,与此同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应急措施,同时,受疾病影响,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心理压力与负担,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其心理情绪波动情况,及时询问其内心真实想法,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与鼓励,同时,告知其扫描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预防应对措施,使其做好心理准备,避免造成抗拒检查情况,若不良情绪严重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其次,总结既往CT增强扫描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头晕、头痛、血压下降等,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对应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案,提前调节检查室温度(18℃~24℃)、湿度(50%~60%)等,可在检查过程让家属陪同,用以分散患者注意力,稳定其情绪;为防止发生变态反应,可在注射造影剂前缓慢推注10mg 地塞米松;为预防药液渗漏,护理人员应参照患者血管情况尽量选择大血管预埋留置针,及时调整造影剂输注速度,流速调至检查需要的最低流速,减少高流速的血管不适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应即刻停止输注,并进行急救处理;检查结束,护理人员告知其需要停留30 分钟,期间应多喝水,加快造影剂排出,若30分钟内无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可离开[2]。
2.3 观察分析
观察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现象:恶心、头晕、瘙痒等,体征变化不明显;中度反应:头痛、荨麻疹等,且体征出现轻微变化;重度反应: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且体征变化异常[3]。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良反应对比
经统计计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3.65%与7.76%),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对比(n,%)
4 讨论
CT 增强扫描是在扫描过程中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大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密度差,以此来提高实际变化显示率,具有操作简单、分辨率高、以及病变检出与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4]。既往大量研究与临床实践发现,静脉注射造影剂可对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故此,临床需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来尽可能减少、或者减轻不良反应,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有效的同时,改善患者不适。一般护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因该种模式过于机械化,缺乏全面性、针对性,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不是非常理想,尤其是在预防CT 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较差[5]。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全新的干预模式,将其应用于CT 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中,通过分析既往不良反应,结合患者实际,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预防护理措施,更符合患者、临床的实际需求,不良反应预防效果比较理想[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统计计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3.65%与7.76%),差异显著,P<0.05,说明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CT 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及时预防和诱发不良反应因素,进而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在预防CT 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