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20-05-21冯明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扩散系数肝细胞磁共振

冯明明

(1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肝脏占位性病变指在彩超和CT 当中,在肝组织内出现异常显示的一种影像学描述,正常肝脏彩超或CT 的回声、密度均匀,当出现异常的回声或者密度结构而性质又不能明确时,经常给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1]。占位性病变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病变,常见的有肝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肝腺瘤、肝囊肿等;另一种是恶性病变,常见的有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等,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早诊断、早治疗便尤为重要,为了区别良恶性要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才能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的手段越来越多,诊断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现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表1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ADC)比较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60 例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35 例和25 例,年龄36 ~78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2±6.1)岁,其中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细胞癌各16 例、19 例、25 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被告知实验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批[2]。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美国生产的超导磁共振成像仪(GE Signa Hdx)进行扫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MRI 平扫。指导患者以平躺的方式头部先进,MRI 平扫通常包括冠状位T2WI、横断位T2WI 和T1WI。扫描设置为36cm×36cm的视野、8mm 的层厚、间距为2mm、4.5/85ms 的TE、160/7000ms 的TR、265×160 的重建矩阵以及1 次的激励次数,在扫面时患者需保持屏气[3];(2)MRI DWI 扫描。运用SEEPI 序列扫描,设置参数为35cm×35cm 的视野、8mm 的层厚、2mm 的间距、47ms 的TE、1500ms 的TR、最大的梯度强度为25mT/m、0.686 的放大率、100×100 的重建矩阵以及1 次的激励次数[4];(3)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用横轴面和冠状面肝脏溶剂三维快速成像扫描序列,患者需屏气15s,设置TE、TR、层厚分别为2.2ms、4.5ms、2mm。采用21G 静脉穿刺针注射0.1 ~0.2mmol/kg 的钆喷酸葡胺的对比剂,结束后采用20mL 生理盐水冲管。动态增强各时相时间为180s 平衡期、50s 静脉期、15s 动脉期[5]。

1.3 诊断标准

根据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记录对60 例患者诊断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0 软件处理本次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相关数据,将0.05 作为检验临界值,若是检验值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如表1 所示,据检测数据显示表观扩散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恶性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DWI 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比的数据如表2 所示,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动态增强扫描的。

表2 不同扫描技术的比较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海绵状血管瘤ADC 值最高,主要是由于其由血液充盈、扩大的血管组成,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肝脏转移瘤ADC 值较低可能是自由水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扩散系数,故采用DWI 扫描能够更加全面的对ADC 值进行分析,同时DWI 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动态扫描,值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推广。

猜你喜欢

扩散系数肝细胞磁共振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青藏工程走廊冻融土热扩散系数特性与预测模型研究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改进的P—M去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