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六上长安道半是车声半水声
——清代广东朴学大师何若瑶的进京之旅

2020-05-20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许 外 芳

(华南师范大学 城市文化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文学地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视角。研究诗人行迹,颇为有趣。比如,有专家研究苏轼一生行迹,得出结论:苏轼是古代诗人中走得最远的。然而,这个记录,被清代中期著名广东朴学家何若瑶打破了。

何若瑶,字石卿,广东番禺人,清代中期四大朴学家之一,著有《春秋公羊注疏质疑》[1] 519-567、《两汉书注考证》[2] 783-801、《海陀华馆诗草》[3] 269-394、《何宫赞遗书》[4] 429-547等书。笔者耗时三年,将何若瑶手稿及所有著作点校汇集为《何若瑶集》[5]。

何若瑶一生“六上长安道”,还去过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康作过训导。我们用百度地图量了一下:从北京至广州直线距离已达1880多公里,何况还要绕道大运河。苏轼主要在中原腹地做官,最北到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登州(今山东蓬莱)一带,最西是家乡眉山,最东是杭州,最南是海南岛,其总里程,怎么也不会超过广州到北京的六个来回。何若瑶真可谓是中国封建时代“羁旅行役”第一人。奈何随着大清帝国的轰然倒塌,科举退出历史舞台,朴学亦逐渐被人遗忘。民国以后,虽间有大家,然因朴学艰涩枯燥,与时务相去甚远;加之其诗稿为草书,辨识极为困难,使得何若瑶其人其书,遂成阳春白雪,即便是研究岭南文学、近代文学之专家亦不甚了了。然读其书,知其人,何若瑶一生遭遇,令人慨叹。

何若瑶生平,见其著《春秋公羊注疏质疑》卷首所附《番禺志本传》,传文仅五百余字,却描绘了一个起伏跌宕的壮阔人生:

道光戊子举人,七赴礼闱。庚子大挑二等,选海康训导。辛丑成进士,钦点传胪,改翰林院庶吉士。用甲辰散馆,授职编修。戊申大考,二等,补授右春坊右赞善。己酉,丁父忧,服阕回京。癸丑,丁继母忧,归,遂不复出[1]519。

从传文来看,何若瑶无疑是个少年天才。但他的官运却不太好,“七赴礼闱”。“礼闱”,即经过童试、乡试之后的“会试”,因其由礼部主持,故名。清代童试、乡试、会试均为三年一试,用“漫长的煎熬”来形容他的应试岁月,当不为过。“大挑”,是乾隆时期形成的、专门选拔落第举人为官的用人制度,其目的是收揽人心。何若瑶早期从童试至乡试还是一帆风顺的,进入京师后,朝中各类关系网错综复杂,远非这位来自岭南、性格“静默恬淡”的书生所能适应,落选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即便他“大挑二等”,也还是被遣回广东海康为官。海康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即今雷州市所在地,与徐闻、遂溪两县合称“三雷”。“训导”,只不过相当于官办县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而已,正校长称为“教谕”。何若瑶怀揣梦想,不远千里前往京师,却又被派到偏僻遥远的雷州半岛,其心情可知。终于,否极泰来,何若瑶由会试而复试而殿试,成了真正的进士。“传胪”,是由皇帝亲自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清代专称二甲第一名(殿试第四名)为“传胪”。殿试传胪后五日,在保和殿举行进士朝考,以选拔翰林院庶吉士,称“馆选”。可见,能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多么不容易。翰林院庶吉士学习三年后,要举行毕业考试,俗称“散馆”。何若瑶考试优等,授“编修”。接着是“大考”。这是决定政治前途的重大考试,每隔数年不定期举行,不许请病假、事假。考试最优等,可越级提拔;考试不合格,处罚很严重:降调、罚傣、休致、革职。何若瑶的大考成绩非常优秀,“补授右春坊右赞善”(从六品)。右春坊为詹事府内部机构之一,设右庶子、右中允、右赞善等官。詹事府本为清朝中央机构之一,乾隆以后,詹事府官员专备翰林院迁转之资。何若瑶成为中央政府的高级后备干部,仕途似乎一片光明。

但不久,己酉(1849)丁父忧,他须赶回广东处理丧事。等他赶回京不久,不幸,癸丑(1853)又丁继母忧,他又须回广东。如此来回长途奔波,何若瑶身心疲惫之极,故这次返粤后,决定不再赴京师。

然而,此时的大清帝国,已是“忽喇喇大厦将倾”。何若瑶归隐的第二年(1854),太平天国起义军进攻广州,省内各地天地会(清政府称之为“红匪”)会众纷纷起义响应,何若瑶几被害,逃至会城(今江门市新会区),会同二品衔富商梁纶枢一起组织团练,协同官军反攻,苦战三日,大获全胜。太平军败退广州。事后,清政府拟请奖叙,何若瑶辞谢。

何若瑶的悲剧,既是时代造成的,也是个性所致。他“为人静默恬淡,遇事镇定,有执持,沈几观变,不动声色;事成而已,若无所与。独未获大用于世,识者惜之。生平勤学嗜古,晚年于阳明先生学若有所得。”[1]519“静默恬淡”,不肯逢迎长官,肯定得不到提拔机会。

广东到北京的路线,林伯桐《公车见闻录》云:“吾粤北上之路,其常行者凡五。”[6]753东边的线路有三条:沙井路、长江路、中江路;西边的线路有两条:汉口路、樊城路。最快的为沙井路。“此路为南北通衢。若换大车,日依正路行走,计自广州至京,不过七十日之间。但乘车之时多,乘舟之时少,未免劳顿,且费用较多耳。”在古代,车费较之船费,贵很多。

广东士人走的最多的还是“中江路”。此路线如下:

中江路(亦称浙河路)。自广州城起程,度韶关,度大庾岭,度赣关,至江西省城(自广州城至此,俱与走沙井、走长江者同路),始与走沙井、长江者分路。经瑞洪湖,经抚州水口,经余干水口,经安仁县(饶州府属),经贵溪县(广信府属),经弋阳县,经铅山河口(可以换船,或可搭船),经上饶县,经广丰县,至玉山县登岸入行,由行发夫挑行李,自乘爬山虎(此处用两人抬之),度山,至浙江衢州府常山县入行,由行写建德船(即江山船),经陈家江口,经衢州府,经北方人家,经湖镇,经兰溪县(金华府属),经富春驿,经乌石滩,经钓台,经桐庐县(严州府属),经新城港口,经富阳县(杭州府属),至杭州府城(即浙江省城)钱塘江口,登陆入行,发夫搬行李过壩,至北新关(人与行李同在一船过壩),换船(多是牡丹船头),经塘西镇,经石门县(嘉兴府属),经石门镇,经嘉兴府,经平望(苏杭交界),经八尺湖,经吴江县(江苏苏州府属),经太湖宾带桥,至苏州府城(即江苏省城,多有换船者),经枫桥,经浒墅关,经无锡县(常州府属),经常州府,经奔牛镇,经吕城(冬春之间必须修壩,倘遇打壩,则搬壩换船),经丹阳县(镇江府属),经丹徒巡司,经镇江府京口驿,渡扬子江,经瓜州,度由关(1)“由关”,指清代扬州关,地址在瓜州由闸。,经三叉(2)“叉”,原刻作“义”。河,经扬州府(此后与走长江者即合路,由王家营起车),进京[6]753-754。

这条路线的特点是:“此路自粤至京,约在三个月内外。河面甚狭(惟须渡扬子江,而江路亦不远),波平如掌,且吴越江山固有名胜,苏杭物产素称秀丽,初出门者,多闻而乐之。惟是度山两次,盘壩一次(或者至吕城,亦须搬壩),度关不少,换船甚多,纵不惜费用,而未免烦杂矣。”[6]753-754

自扬州府后,接着走“长江路”的路线:

换船(多是牡丹头船,或是板舿子),度扬州钞关,经邵伯驿,经露筋祠,经高邮州,经宝应县,经淮安府,经移风上闸(亦名板闸),经移风下闸,至清江浦泊船,登岸渡河,至王家营,雇轿车(或大车)陆行,经来安集,经重兴集,经仰化集(亦名新安集),经宿迁县(徐州府属),经红花埠(江苏山东交界),经郯城县(山东沂州府属),经李家庄,经伴城,经垛庄,经蒙阴县,经嶅阳,经新泰安(泰安府属),经杨柳店(即羊流店),经泰安府,经张夏,经潘村,经齐河县(济南府属),经晏城,经禹城县,经平原县,经德州(山东与直隶交界处,自此与走沙井者合路),经景州(直隶河间府属),经河间府,经雄县(保定府属),经涿州(顺天府属),进京[6]753-754。

到涿州后,与西边的“汉口路”重合。

“汉口路”的走向,大致与今天的京广线重合。渡过黄河后:

经小冀集,经卫辉府,经淇县,经宜沟驿,经汤阴县(彭德府属),经彰德府,经丰乐镇,经磁州(直隶广平府属),经邯郸县,经沙河县,经顺德府城,经栢乡县(赵州属),经赵州,经栾城县(正定府属),经正定府,经伏城驿,经新乐县,经明月店,经定州,经清风店,经望都县(保定府属),经保定府,经安肃县,经定兴县,经涿州(顺天府属,自此与东路合),经窦店,经良乡县,经长新店(3)今“长辛店”。,经卢沟桥,入广宁门(即彰义门),进京[6]755。

何若瑶的进京路线主要是“中江路”,有时事急,也走过汉口路。旅途的艰辛,他用诗文一一记载在《海陀华馆诗草》《海陀华馆文集》里。下面我们来看他诗文中的行程。

首先,从家乡番禺出发。《邱茔晓发》[5]185云:

不管长亭更短亭,劳劳鞍马促宵征。踏残明月千家梦,迸入奔雷一道声。

此夕刀头应有盼,几时轮角果然生。伤心儿女都能忆,苦问长安路几程。

邱茔,亦作“丘茔”,本义为坟墓。古代祖宗坟墓多在家乡,因亦指乡里。

接着,到广州。《羊城夜发》[5]220:

匆匆流水别家山,按拍重教唱小鬟。一曲琵琶明月夜,分明哀怨似阳关。

接着到清远,写下《大庙峡道中》[5]196《过峡山寺》[5]220《峡江道中》[5]222。

接着到韶关,写下《韶州道中》[5]181《到韶关》[5]181《抵韶知广州被水》[5]184《韶关晓发》[5]187《曲江道中》[5]196《仁化道中》[5]182《乐昌道中》[5]171。

过大庾岭,他写下《将度庾岭寄家》[5]182《将度庾岭作》[5]229《度岭》[5]229《度岭梅花适开》[5]230。经过著名的梅关,他写了《寄家书后再迭前韵》[5]182:

朔风千里度梅关,雁札难通一夕间。辛苦梦魂随水到,可知人在凤皇山。

又有《出梅关见梅》[5]202:

雪似肤清月似神,托根原不堕风尘。北枝漫比南枝后,也占人间第一春。

出梅关下山,就是江西大余县南安镇。

江西境内,他写下《宿南安》[5]188《虔州道中》[5]230《再过滕王阁》[5]183。

浙江境内,他写下《龙游道中》[5]185《杭州晤光庭杏村》[5]165《游龙井寺,题龙井亭壁》[5]225《再过六和塔感旧》[5]190《夜泊闻家堰》[5]189《除夕杭城早发》[5]189。

安徽境内,他写下《过孟德故里》(今亳州漳河)[5]184。

奇怪的是,山东境内行程亦不短,他竟一字未提山东地名。

河南境内,过黄河,作《和竹宾作》[5]176:

白日黄河滚滚奔,征尘千里入黄昏。年来学得高离筑,只恐凄凉断客魂。

河北境内,由南往北,他写下《过廉颇墓》(邯郸)[5]173《赵王城》(邯郸)[5]184《邯郸旅次》[5]184《磁州道中》(邯郸磁县)[5]185《沙河道中》(邢台)[5]185《易水行》(保定易水河)[5]192《次雄州》[5]164《过赵北隄》(今保定安新县白洋淀)[5]164。其《次雄州》[5]164:

才过卢沟又白沟,一天风雨古雄州。北辽南宋干戈地,落日卢城万里愁。

鞭丝帽影夕阳间,雨叶烟条夹水环。欲唱蓼花游一曲,不堪重问瓦桥关。

从诗句来看,是返乡时所作,路线由北往南。卢沟,即北京永定河;白沟,今保定高碑店市白沟。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何若瑶的前半生对功名孜孜以求,一直在旅途奔走。即使在今天,从广州至北京全程高速,单程2000公里,来回4000公里;更何况清人需从江西到浙江到江苏,经大运河北上至山东、河北,再进京。十年间,何若瑶往来广州与北京之间6次,总里程超24万公里!加之从广州到雷州半岛,百度地图显示,高速公路全程568公里,来回1 136公里。若论旅途行程之遥远,古今诗人无以过之。若论羁旅行役之苦,亦为古今诗人之最。他在《江楼》[5]163哀叹道:

十年六上长安道,马倦征轮水倦舟。两鬓繁霜催客路,一灯疏雨共江楼。

金缯战垒沈春色,烟火重关起暮愁。漫倚层阑更惆怅,芦花湾外有眠鸥。

当他从北京返回时,写下《南归》[5]173:

年年书剑客长安,十载驰驱一冷官。宫树晓晴乌鹊闹,关云秋远橐駞寒。

天涯岁月尘中尽,日暮勋名镜里看。慢倚琵琶发愁唱,尊前长夜正漫漫。

《海陀华馆文集》也描述了自己的困境。《答友人书》[5]150云:

得失校于鸡虫,功名役于傀儡。年年毷氉,岁岁关河。形神偕轮铁俱消,日月与衣尘并老。此北海致慨于如流,沈攸兴怀于穷达也。攘鸡可已,以待来年;搏虎之笑,无为冯妇。

《与所亲书》[5]150更是详细描绘坐马车、宿旅店的艰辛:

仙城解维,奄忽移岁。涉江踰淮,风景不殊。既渡黄河,耳目顿改。舍舟而车,寒云弥望。天地莽莽,僮仆日亲。旅鸡未鸣,脂车晓发。笼烛十里,烂若火城。百辆衔尾,奔雷竞赴。当夫凉月未下,疏星在林。危桥逶迤,铃响互答。分苦茗以漱齿,睨红藷而朵颐。皇皇然,梦梦然,盖不知其为渴为饥也。晨炊就餐,赤日将午。仆夫既醉,横陈车茵。酒气醺然,直扑人鼻。加以车中咫尺,坐卧倚装。惊飙吹沙,垂幔竟日。旅店将及,迎门呌邀。饥骡奋驰,强拽不止。议宿甫定,争先下车。振首顿足,衣尘四起。短檠一枝,其黝如漆。煤墨满墙,且盥且读。既而晚饭杂进,间以枯鱼。稻根蓬蓬,饰之苇席。骡众龁草,终夜有声。榻下穴鼠,时来瞰客。此情此景,顾瞻乡国,如在天上。然使雨雪载涂,十步欲仆。投宿靡所,率彼旷野。风寒袭衣,饥肠欲鸣。微闻足音,圜视而起。其为苦况,又非笔舌可述也。

生动形象,如在目前。

苏轼被贬,生活虽窘迫,亦不至于饥寒,有朝中当大官的朋友、贬谪地做官的亲友及仰慕者照顾他。何若瑶却因性格沉默寡言,不谄权贵,加之家境贫寒,一直是“冷官”。他最后无奈放弃赴京任职,皆因家庭长期缺少他这个主心骨。《偶成》[5]188云:

万里关河望欲迷,十年踪迹悔栖栖。方期妇健持门户,苦奈儿娇觅栗梨。

贫病误人谋亦拙,风尘倦我气应低。蹉跎眼见韶光负,何日乡园叹语齐。

卷地风来欲作寒,萧萧行李向长安。尘中岁月磨砖老,纸上功名画饼看。阅历每惭增马齿,知交回忆累猪肝。

何若瑶是学问大家,此诗用典甚多。“妇健”,用《玉台新咏·陇西行》:“健妇持门户,胜一大丈夫”[7]13,借以表示自己愧对妻子。“语齐”,典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8]634指自己长年奔波,而功名渺茫,徒增日后闲聊之资。“增马齿”,典出《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9]129指自己虚度年华。“累猪肝”,典出西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闵贡”:“(闵贡)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其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问知之,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10]16-17一个家庭,男人长期在外奔波,靠女人撑持门户,偏偏女人又生病,幼子病亡(《十月初六日举一儿,初十日病,十二日殇》[5]233,前途无望,拙于谋生,只得回家。

所以,即使途中游览风景名胜,他的心情也很沉闷。如过南昌时所写《再过滕王阁》[5]183:

尘中不倦登临兴,帝子仙人总渺茫。

半壁湖山留叙记,三年云树阅沧桑。

过杭州时所写《杭州晤光庭杏村》[5]165:

苍茫客路指杭州,满目关河入暮愁。万里风尘余短鬓,一帆吴越共扁舟。

天空云树当窗出,日落炊烟带堞浮。异地萍踪偶相合,孤蓬凉雨夜悠悠。

扬州渡长江时,写下《扬子江口夜泊》[5]183:

落月平林溯未上,中宵搔首对银河。涂长真觉心情倦,日暮翻愁髀肉多。四野风霜啼鸟雀,一江星斗静鼋鼍。艰难至竟凭谁济,啸倚蓬窗看雁过。

借酒浇愁,是诗人常见的生活方式。其《醉后》[5]175:

烂醉狂歌胆气粗,毛锥三寸叹康奴。书生岂有匡时策,独抱雄心向唾壶。

或以音乐抒发郁闷,如前引《和竹宾作》。

何以解忧?和王维一样,何若瑶最终皈依佛教。《梦中作》[5]174云:

何处山青与水青,落残贝叶罗钞经。一龛佛火蒲团夜,门掩蕉花月满汀。

何若瑶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一生,是舟车劳顿的一生。他用诗文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清代广东士子进京赶考的艰难旅程,亦因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学地理学资料。近些年,广东省在进行“南粤古驿道”的考古考证、旅游开发工作。目前仅限于古驿道的路线考证。如果能结合古驿道站点、景点的古代诗词文作品,无疑将使“南粤古驿道”更加增添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