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口服辅助治疗PC-BPPV并抑郁临床观察

2020-05-20兰晓阳于生元

山东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片剂差值心理障碍

兰晓阳,于生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一种因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内而引起的外周前庭系统疾病。BPPV发病率高,年发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1,2],是临床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系统疾病[3],该病常见的类型为后半规管管石症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近年来,随着对BPPV的认识,出现了多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是耳石复位,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帮助大量患者解除了痛苦,而联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可促进患者复位后后遗症的恢复[4]。BPPV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眩晕、恶心等难以忍受的症状,并且在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后可能还会存在后遗症状[5,6],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部分患者出现了严重心理障碍。 目前抑郁情感障碍临床上主要是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对大部分患者疗效显著,但具有不良反应多、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差、影响其他药物肝脏代谢等缺点。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是一种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抗抑郁药物,其缺点较上述类型抗抑郁药物少,安全性较好,主要被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情感障碍。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们对74例PC-BPPV并抑郁患者在手法复位、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基础上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PC-BPPV并抑郁患者146例,男50例,女96;年龄26~64(45.6±15.5)岁;患病侧在左侧57例,右侧89例;复发患者28例,就诊前发病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 d。纳入标准:①愿意参与研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整个治疗过程及随访;②患者年龄≥18岁,受教育程度至少为高中,能正确填写问卷量表;③根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PC-BPPV诊疗指南[7],本次就诊被确诊为特发性PC-BPPV的患者,并对患者相关病史进行采集;④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的诊断标准,同时17项HAMD评分为≥8分。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不愿意配合治疗及随访的患者;②具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PC-BPPV患者及其他类型半规管的BPPV;③疾病发作后已接受过复位治疗或近期口服过前庭抑制性药物、抗组胺、精神类药物和抗胆碱能类药物,以及疾病症状已消失的患者;④曾存在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他前庭疾病史和存在头部外伤史的患者;⑤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发现存在其他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⑥服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无法按医嘱规律服用的患者;⑦正在服用经细胞色素(CY)或P-糖蛋白途径代谢药物(如苯二氮卓类、阿米替林、美沙酮、地高辛、非那雄胺、辛伐他汀等)的患者;⑧确诊为PC-BPPV但利用Epley复位法复位失败的患者;⑨患者存在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等其他精神类疾病,或因其他精神疾病继发的抑郁发作的患者,以及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

1.2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应用方法 两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①Epley复位法: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头向患侧转动45°,保持头位不变让患者躺下,患者头伸出治疗床并垂下于治疗床面30°,身体处于仰卧位;之后头缓慢向健侧旋转90°,患者身体保持仰卧位;然后患者头部再向健侧旋转90°,此时头部为向下45°,身体呈健侧卧位;最后扶起患者回到坐位,头保持向前倾30°的低头位。复位过程中的每个体位均为保持1~2 min,如出现眼震及眩晕感则待症状消失后再改变体位。②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嘱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12 mg/次,3次/d,连续服用2周。③观察组:嘱患者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300 mg),300 mg/次,3次/d,连续服用6周,之后逐渐减量服用至停药。

1.3 患者主观眩晕、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及抑郁程度评价和不良反应记录 ①主观眩晕、平衡障碍严重程度: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患者主观眩晕、平衡障碍严重程度,计算治疗前后DHI差值(治疗前及治疗4、6周),DHI差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②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程度,计算治疗前后HAMD差值(治疗前及治疗4、6周),HAMD差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③不良反应:根据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DHI、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DHI、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DHI、HAMD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DHI、HAMD差值和减分率比较 治疗前后DHI、HAMD差值和减分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DHI、HAMD差值和减分率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口干症状1例、鼻塞2例,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BPPV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系统疾病,其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存在相关关系[8]。虽然BPPV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但其病理机制时至今日仍不明确。根据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管石症学说”和“壶腹嵴帽学说”,国内外学者结合半规管在人体内的解剖位置关系,形成了相应的BPPV检查方法和多种耳石复位治疗方法。这些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为BPPV的明确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对应各个半规管的复位方法给广大BPPV患者带来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复位治疗可以使位置性眼震消失,但仍有部分患者会持续存在眩晕症状[9],并且由于BPPV的相对较高的复发率,经过复位后患者仍有可能再次受到难以忍受的眩晕症状困扰。患者受到了这些眩晕症状的影响后,可能经由躯体症状性障碍(姿势控制能力下降或摔倒等)或心理障碍(焦虑、抑郁、恐怖等)这些神经症导致患者持续存在于一种无法完全痊愈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10]。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11~13],BPPV患者在患病后可出现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而且焦虑等心理障碍反过来对BPPV的治疗效果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4],并且不同类型的BPPV还呈现出不同的心理障碍发生率[15]。BPPV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被忽略,这将会使患者持续受到心理障碍困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会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诸多影响。所以本文以BPPV后出现的心理障碍为研究重点,着重对心理障碍中的抑郁情感障碍展开研究,并尝试对其进行治疗。考虑到研究对象的一致性,研究选择了管石症型BPPV中最常见的类型PC-BPPV为研究对象,并利用经典的Epley复位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复位治疗。而目前对于BPPV后出现的抑郁情感障碍国内外指南并没有提及相应的应对手段,仅有少量文献[13,16]对BPPV患者采用复位治疗联合抗抑郁焦虑药治疗进行了报道,并提示用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但考虑到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患者出现药物依赖及其他不良反应,研究对药物进行了慎重选择,最后选择了临床不良反应少的纯植物抗抑郁药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作为研究中的抗抑郁药物对BPPV后出现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为植物提取的天然药物,主要的抗抑郁成分为贯叶金丝桃素,另外还包含有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金丝桃苷、芦丁、原花青素等成分,其依靠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对抑郁情感障碍进行治疗[17]。该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为:①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重吸收,同时反馈性增加这3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从而使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增加;②抑制L-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的重吸收,并下调位于突触前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减少其与5-HT、NE及DA接触的机会;③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降低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提高甲状腺素(T4)水平;④提高夜间褪黑素的分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患者的精神状态[18]。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利用这4种不同的药理机制可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尚无利用该药治疗BPPV后出现抑郁障碍的相关报道,所以本研究尝试使用该药来改善BPPV患者的抑郁情感障碍。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6周DHI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P均<0.05);同组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4、6周DHI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评分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DHI差值、治疗6周与治疗前DHI差值、治疗4周与治疗前HAMD差值、治疗6周与治疗前HAMD差值升高(P均<0.05)。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的DHI差值和HAMD差值成正相关性。观察组出现口干症状1例、鼻塞2例,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可通过减轻PC-BPPV抑郁障碍程度促进减轻患者主观眩晕障碍程度,进而可加快患者复位后的康复进程。

总之,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剂口服辅助治疗PC-BPPV并抑郁效果效果较好,其可减轻患者主观眩晕、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及抑郁程度,且不良反应轻。

猜你喜欢

片剂差值心理障碍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片剂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分析
辅料混合过程对片剂含量均匀度影响的差距控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关注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