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0-05-20赵巧红李秀雄吴定芳

关键词:负性总分入院

朱 敏,赵巧红,李秀雄,吴定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是指大肠直径超过1cm呈侧向扩展的一类肿瘤,可发生于胃、食管等处[1],研究发现LST发生癌变可能性极高[2]。患者确诊LST后常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我科对LST患者开展结构式心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初次确诊的80例LST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同意参与本调查;②有一定的理解、沟通能力。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胆肾疾患或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女20例,男20例,年龄(65.31±9.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10例;医疗费用支付:医保18例,商业保险12例,自费10例。试验组女22例,男18例,年龄(64.25±8.3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中学16例,大专及以上11例;医疗费用支付:医保16例,商业保险13例,自费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责任护士按护理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LST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我科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第5天、出院前1天实施3次结构式心理干预,每次50 min,共150 min,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应对技巧及心理支持[3]。①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讲解LST的病理变化、临床分型及表现、最新的治疗方法及世界研究新进展等,指导日常自我护理。②应激处理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协助患者识别应激源,认同患者目前的应激反应,引导患者理解、接受自己的表现是正常的应激反应,端正患者LST就是癌症的错误观念,帮助患者逐渐接受疾病并积极治疗。③应对技巧 评估患者日常的应对方式,肯定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的处理方式,引导患者主动发现问题,发掘有利资源,制定有效措施并落实。④心理支持 加强护患沟通,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医疗全过程,护士及家属动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表达个人真实情感,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教会患者、家属识别负性情绪,指导患者通过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有氧运动或参加生物反馈训练等进行自我放松。并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治疗信心。

1.3 评价方法

1.3.1 焦虑、抑郁情绪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均包含20个项目,按1~4分4级评分,20项得分之和乘以1.25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表示处于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0分表示处于抑郁状态。

1.3.2 睡眠质量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PSQI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4 资料收集

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当天进行SAS、SDS、PSQI量表测评,护士回收后检查确保量表的有效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S、SDS得分

组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

SAS SDS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65.52±3.7 55.18±3.5△ 66.48±4.2 61.32±3.6△试验组 40 66.12±3.9 45.60±3.1*△ 67.20±4.4 56.88± 3.8*△

2.2 PSQI总分

组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干预后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总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总分比较(分,±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0 11.41±3.04 10.70±2.56 1.25 >0.05实验组 40 10.70±2.56 7.96±1.67 9.30 <0.05 t 1.32 8.44 P>0.05 <0.05

3 讨 论

伴随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LST多能及早确诊,患者常因癌变风险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如何有效缓解LST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是护理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临床问题。结构式心理干预是基于心理支持,有机整合健康教育、应激处理与应对技巧的心理干预方法,文献报道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6]。本研究中,入院时两组患者均处于中度焦虑及中度抑郁状态,睡眠质量较差,SAS、SDS、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由护士给予常规的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后,出院时SAS、SDS得分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处于轻度焦虑,中度抑郁状态,睡眠质量无改善,PSQI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接受结构式心理干预,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及医学知识情况,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实际需求后,为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患者通过自我放松,寻求他人帮助支持,端正疾病认知等逐步弱化LST的应激强度,缓解心理压力,有效改善了睡眠质量,SAS、SDS、PSQI得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结构式心理干预较传统模式护理更能有效缓解LST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总分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