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的策略

2020-05-19黄春玲

关键词:教学思考小学语文

黄春玲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写作这样一个核心任务,从学生的写作思想,认识到写作行动上,抓好关键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可是作文课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课。要搞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偏差入手。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能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要让学生坦然面对写作练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本文仅对写景作文的教学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写景作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思考

读写能力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极为重要。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给孩子打好良好的基本功。小学阶段,给孩子打好文字基本功主要靠作文教学,其中写景作文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述文对景物的描写方法不一样,在写人物记叙文时,我们也会对周围的景物进行描写,但这些描写主要还是烘托人物形象的,是为写人服务的。在写景记叙文中,写景描写是重点,即使有人物出现也是为写景服务的。写景的作文是人物感情的抒发,可以把景物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写景才不生硬,才能让读者感到情景交融。本文就怎样写好写景作文进行探究。

一、教会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的写景作文所描写的景物一般要有特色,如每个公园都有不同的特点,植物园重点是写不同的植物,上万种植物如何令人眼花缭乱,也可以重点描写一两种植物,云龙湖主要在于山水景色,重点描写湖面、山景、游船、游客等。不同的山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高山深涧、有的是峰峦叠嶂、有的是湖光山色,像徐州的云龙山就可以描写湖光山色和文化底蕴,黄山就可以写千峰万仞。由此可见,不同的景物是有不同的特点,要让学生观察景物的不同之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针对性,避免了写景时的千篇一律,让读者分辨不清。现在很多小学生经常看优秀作文,容易模仿优秀作文的写法而缺乏观察、缺乏独立的见解,导致没有想象力,如写春天都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蝴蝶翩翩起舞”,要不就是“眼前的景色太美了!”、“春天的景色真实太迷人了!”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些空话,看多了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能力,抓不住景物的特点,只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去观察,找到景物的特点,只有抓住具体的特点,写出的景物才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景物让学生学会观察,如夏天的傍晚,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运动的方向来观察和描写,可以充分的利用比喻句、拟人句来描写白云的特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火烧云》,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火烧云的,再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再如“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这样的描写可以显得比较真实,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万事万物发出的声音在作者的耳朵中都变成了优美的音乐。

二、教会学生选择好观察的角度

同一个景物,观察角度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景色,比如描写庐山,不同的人观察会描写不同的结果,有人看到庐山风景优美、泉水叮咚,有人看到庐山烟雾缭绕、风景别致,有人看到美丽的瀑布、别致的别墅。有人说庐山的瀑布千变万化,有人说庐山像奔腾的野马。这些都是因为观察廬山的人所处的时间、地点和观察的角度不同,正如苏轼所说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或远观、或近观,或俯视、或仰视,同时在写作中还要知道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写作要有顺序,不能一会近景一会远景,显得文章比较混乱。有些景物是自上而下描写比较好,有的景物可以自下而上描写,这些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地制宜,不能杂乱无章。如果描写游览公园和名人故居等,则可以按照浏览顺序进行描写,这样才能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看到的事物要铭记于心,善于捕捉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景物所呈现的独特特点。如同样是写“雨”,不同季节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的雨是毛毛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像音乐家轻轻拨动的琴弦,夏天的雨往往是气势磅礴、倾盆大雨、像断了线的珍珠砸了下来,秋天是蒙蒙细雨像美丽的珠帘,冬天是绵绵细雨、丝丝缕缕、连绵不断,或者夹杂着雪花。这些都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眼、耳、鼻去感官、去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打牢基本功,才能真正的写好作文。

三、教会学生融情于景

景物是客观的,但是如果不和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就会显得单调而乏味,再美的辞藻也不会吸引人。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写景要把情感渗透到景物之中,做到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四、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景作文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景作文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同时还要选择好观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情感融入写景之中,只有这样,写景的文章才能够有所突破,学生才能写出动情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建文,郭晓芬.找准切入点,构建高效习作教学课堂[J].新校园(中旬),2018(12).

[2]叶彩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小学语文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