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语感 丰富学生语言经验

2020-05-19陈留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鲜感生词语言文字

陈留红

接手三年级,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总是做不到言之有据,有时急起来甚至用手比画就是不能讲出来;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收上来,语言单薄,写不出特点。究其原因,是学生语言经验不丰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较差。叶圣陶老先生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作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一种感性的体验,是语言经验丰富的一个重要过程。可见,语感的培养,关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一、重视朗读的指导

语文离不开“读”,琅琅书声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韵味,在优美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首先可以示范引路,激发学生兴趣。模仿,是孩子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范读可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长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强弱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得到更形象直观的感受,再模仿去读,体会为什么要突出某个词,加强某个词的语气。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读,习得朗读的方法,就是对语言文字一种理解的方法。比如在读故事《望天门山》《望洞庭》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读,让孩子思考为什么前一首语气高昂,后一首语调轻快,进而更好地感受两位作者笔下山水的不同形象,也对两位诗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提倡熟读成诵。以前私塾先生教课首先让学生读,读到会背诵。古人也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好的文章就需要反复去读。不仅要读,还要背诵,要能烂熟于心,优美词句最好能脱口而出,通过丰富的积累,为语言运用打好基础。

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

语感是一个语言内化、积淀的过程。语文书中所选的文章多是文笔优美的,为学生语言的积累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学生如果能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会更强。积累是丰富语言经验的重要方法,部编版三年级第一单元就要求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有新鲜感的词,其实就是学生主动去注意的词,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词。

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重视生词教学。大部分教师对生词的教学还是很重视的,对于生词,要会默写,然后要理解其意,还要能运用到句子中。其次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有新鲜感的词。除了生词,课文中其实还有许多词学生会去关注,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就错失了指导学生积累的有效途径。例如《不懂就要问》一文中,“鸦雀无声”这样的词语是形象而生动的。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他们对有新鲜感的词关注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点,引导学生做好积累,遇到感兴趣的词及时画出来读一读,还要让学生在专门的本子上写一写。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一方面增加了词汇量,另一方面还会养成在读书过程中主动将有新鲜感的词记下来的好习惯。词汇量丰富了,学生在语言运用时就有话可说了。

三、关注语言的表达

关注表达要注意能读写结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以仿写为主,有范例可依,一次训练一个点,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形式能有变化,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有新鲜感。

1.关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口头语言的发展期、書面语言的形成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话。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把话先说完整,在说完整的情况下要求说准确,要符合语法规律,符合言语逻辑,能恰当地使用词语。同时教师课堂语言也要能做到表达规范,规范化的语言能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

2.关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部编版教材文章训练的重点都比较鲜明,教师要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的特点去用心设计语言点的训练。如模仿《搭船的鸟》一文中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要求先描写整体印象,再具体从每部分写起,让学生感受有条理叙述的好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某个部分的特点,用上比喻的手法感受语言的生动性。续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故事时,可以模仿前文的情节,谁出现了,引导学生说清楚谁怎样地出现了,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连起来把话说一说,让孩子明白在表达时还要具体,才更吸引人。

总之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只有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与目的性训练,才能让学生语言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新鲜感生词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语言文字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