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0-05-19孙莉
孙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老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前提下,要积极地拓展、发掘新的、有意义的语文课程资源。低年级学生本身年龄小,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缓慢,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只通过教科书进行教学,常常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学习被动,阅读能力差。而绘本以其丰富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顺应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语文课外阅读的有益补充。通过一阶段的实践,笔者对绘本阅读教学有了一些心得,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贴近生活,精选绘本
作为一种辅助教材,用于教学或推荐阅读的绘本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选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们与学生共读《大卫上学去》。通过这本绘本的阅读,学生知道了在学校要学会与别人相处,要遵守学校的规定,明白上学不能迟到、上课要专心听讲、发言之前要举手、学会排队等待、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绘本从图到文直观形象,让学生明理,为学生导行。
和学生一起阅读《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小主人公用尽一切办法让松动的牙齿掉出来的故事,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和正在面对的困惑相吻合。学生被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读起来饶有趣味,产生了愉快的体验,对绘本的阅读乐此不疲。
二、巧变诵读,怡情激趣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从故事情节入手,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图画、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呈现故事,将自己对绘本内容的感悟、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语言滋养,进而激发学生对绘本的阅读兴趣。
如《逃家小兔》,故事讲述的是兔妈妈与一心想离家出走的兔宝宝之间的故事,故事围绕“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这样一段如何逃走與怎样寻找的简单对话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故事情感,让学生从绘本中感觉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课堂上甚至看到了有的学生泪光闪烁。学生们说:兔妈妈太爱小兔子了,小兔子再也不能逃走。在启发、引导学生读懂绘本的过程中,学生也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激发猜想,引悟促学
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猜想情节,领悟构思,畅游一个个精彩的绘本故事,从而拓展思维。
例如,《会变颜色的小花猫》讲述的是一只小花猫在玩耍过程中把自己美丽的花衣裳弄脏了,最后竟然变成一只小秃猫的故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看图猜想“小花猫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不断地设置悬念,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想、推理。同样,在教学《小猪变形记》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猪接下来又想变成什么呢,它会怎么变呢”。实践证明,对绘本故事进行想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图文结合,品味语言
绘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画面与文字在不同层面上互动和交织,文中有图,图中有文,这是艺术的生动再现,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指导学生看图,在看图的同时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感知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话能力。
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时,通过观察“爸爸”身上的方格睡衣和“妈妈”身上的花草、爱心图案的睡衣,在文中找到了各种变化的“爸爸”和“妈妈”,学生兴奋极了,再来引导学生读读文字。色彩鲜明、想象丰富的画面,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完绘本后,学生也有了画画和写话的冲动。
五、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没有一句说理,却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没有一点喧闹,却能激起学生的开怀大笑。读完《大卫上学去》,学生明白了上学的要求,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什么是行为规范;读完《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学生最终懂得,生命中所有的时间都不能轻易错过。凭借阅读,于无痕之间,学生悟得了道理,埋下了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绘本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绘本教学站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点,紧贴学生的阅读喜好,创造性地开拓课程内容,期望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西平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