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能力
2020-05-19张叶珍
张叶珍
打开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发现,美国教师给学生留得最多的作业是小课题研究。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小课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写篇研究小文。学生拿到课题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阅读,查询,交流,整合,最终形成研究结论。作者儿子矿矿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关于蓝鲸的研究课题。为了了解有关蓝鲸的知识,矿矿整日钻进书堆、网络、图书馆,甚至发动了父母投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对蓝鲸这一海洋生物有了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网络查询、资料整合的能力。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在分数的指挥下,多数孩子淹没在枯燥无味、缺乏生气的习题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便想将课题研究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形式在学生中进行尝试,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完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后,我便带领(“带领”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的方法,“扶”学生一把)学生开展“植树与人类”的课题研究活动。我先设计好了课题研究的表格,让学生结合植树节,走进生活,走进社区,实地察看、访谈;还开放了学校图书室、网站让学生自主查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的研究报告上有的分析了我国和世界现有的植被面积与人类的生存空间,并颇有见地地阐述了植树造林的好处;有的讲述了环保的重大意义,并充分想象了人类在没有植被环境中的生活……孩子们的研究报告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想象力令我贊叹不已。我一一予以了表扬,并带领孩子结合自己的研究开展了一次研讨会,全班讨论,发表见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孩子们又一次认识到环保及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如设计一份宣传报、撰写一篇小品文、撰写一篇环保倡议书等等,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重在材料的收集,除平时查阅资料、上网、阅读、访谈等形式外,最重要的还需亲历生活,注重调查,勤于研究,获取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如学完《开国大典》,可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一次主题为“变化”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及90年代出生人。这三种对象分别经历了新中国建国初、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要求学生(可个人或小组)分别对三种对象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其衣、食、住、行等方面情况,并将调查情况撰写成形式多样的调查报告。
让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并非削弱我们语文学科的传统特性,而是语文学科外延的拓展。通过这一载体,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了,视野拓宽了,知识丰富了,“听说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