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渠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020-05-19支文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科课文活动

支文明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活动,发挥语文无处不在的优势,使语文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那么,如何才能多渠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呢?

一、转变思路,引导探究

多渠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校和家庭、社會连成一体,使学生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学习空间更为巨大。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中的书刊、图片,并借助网络等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旅游时的照片来介绍祖国山河的壮美,展示美食图片来讲述祖国的饮食文化,利用影像资料来介绍祖国的伟大成就,再组织学生欣赏并齐唱《我爱你,中国》,营造氛围,拨动学生心弦来揭示课题,引发学生读书兴趣。教学中,教师不再死抱书本,转变了教学思路,利用学生课前自我探究到的知识展开学习,就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由于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较少,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自己去探究,学生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能在相互交流与补充中加深对某个民族的认识。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效融通生活资源与书本知识,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

二、角色体验,注重参与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身心才能处于最佳状态,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文角色的扮演是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乐在其中。如《负荆请罪》的教学中,教师在分角色让学生感情朗读后,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排演后再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学生经过角色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深入走进了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的人物品质就有了更深体会。又如教学课文《黄鹤楼送别》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剧的编写特点,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并分角色表演。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揣摩后编排剧本并表演,对李白和孟浩然分别之际的依依惜别之情有了更深体会。这种学生参与角色表演的实践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这种由语文课延伸的课文角色体验实践活动课,还有利于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学生进行了角色表演后,对文中人物越发有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视野。

三、学科融合,拓展资源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整合了不同学科的力量后,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学生能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古诗《江雪》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表现了诗人柳宗元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美术课程中的简笔画技巧来表现诗意。“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的形象跃然纸上了,诗中那寒冷凄凉的环境也就表现出来了。再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学生感受意境,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就能使学生充分领悟到了。可见,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语文课和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融合,将语文课的内涵进行延伸,既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四、走进生活,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学习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收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如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与语文课堂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大自然的文字》是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文章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深奥的科学道理,适合学生阅读。但要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从认识花草树木、昆虫飞鸟、蓝天白云开始,这样能更好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又如在指导学生作文《秋天的树叶》时,教师就可以把课堂放在校园的小树林间,让学生用手、眼、鼻去接触树叶,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学生不但提高了语文素养,也养成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品格。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科课文活动
【学科新书导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背课文的小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