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模式 唤醒主体意识

2020-05-19陈楚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郑和交流语文

陈楚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概述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教学内容的交流、对话及合作,最后对各自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使师生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互动表层化,缺乏深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出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氛围的目的,加入游戏等环节,使课堂热闹、好玩,但却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价值。比如笔者在五年级某班观察到的现象:在教学《郑和远航》中“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表演,其余同学观看。上台表演的几个学生普遍笑容满面、情绪高涨,但却忽视了当时的语境,没有将郑和的神态、动作和语气表现出来。下面观看的同学也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只是在同学表演的时候哄堂大笑。这样的互动仅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刺激学生踊跃参与,但是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如果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在学生表演前指导“郑和在下令起航时内心活动如何”,让学生抓住语境,表现出郑和当时庄重的神态、坚定的动作以及荡气回肠的语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在观看完表演后评价哪些地方表现得到位、哪些地方仍有不足。这样一来,互动环节就不会只是调动气氛的游戏了。

(二)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单一,为互动而互动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体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问一答;有时也会使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互动。在课后,笔者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普遍表示比较喜欢小组合作的方式,而对于传统师生互动则显得兴趣缺乏。课堂整个互动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呈现出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参与少的状态。

(三)课堂教学互动内容较少,局限于课本

课堂教学互动基本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呈现了一种被课本局限的状况。事实上,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内涵多样。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互动内容应该是广泛的,教师完全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二次开发教材,将课堂延伸至多个方面。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有效互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三、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问题的策略

(一)树立平等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平等的,教师是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管理者、知识的接受者。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让学生“敬”而不“畏”。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才敢于表达心中的想法,才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合作。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优化互動模式,让学生乐于互动

互动形式的单一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互动的一大原因。要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教师必须丰富互动的形式。不但要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互动,实现多方的互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让彼此的想法产生碰撞,很有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样的互动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学生与教学材料间的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知识从已知向未知延伸,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适时开展互动

为了避免表层化,教学互动需要教师看准时机,“动”得恰到好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说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等等。在教学重难点之处,教师不必着急讲解,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展开互动。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稍作点拨,相机与学生互动。在教学需要的引导下,适时展开互动,不但有效,也给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机会。

总之,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需要更多努力,教师应该积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主动优化语文课堂互动模式,使课堂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郑和交流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