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背景音乐的作用

2020-05-19冯晓秋黄敏学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背景音乐作用

冯晓秋 黄敏学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三个方面,为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背景音乐;作用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综合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项目编号:jg20180322)。

《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近观食材之美,远眺文化渊源。《舌尖》的热播,标志着我国纪录片发展迈入国际化的新阶段,全面提升了中国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第一季从2012年开播就风靡大江南北,第二季再创收视热潮,至今已播出了三季,成为纪录片品牌化的经典案例。”[1]《舌尖》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绍兴黄酒在每季节目里都有亮相,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绍兴黄酒的独到之处。《舌尖》第一季第三集《转化的灵感》,节目组将镜头对准绍兴黄酒的酿造文化,通过对立冬时节绍兴鉴湖酒厂冬酿“请酒神”仪式以及73岁的程进顺酿造糯米酒过程的全景式解说,彰显出绍兴黄酒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拟对《转化的灵感》绍兴黄酒片段的背景音乐予以个案分析,以此探研背景音乐在《舌尖》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

电视纪录片音乐,通常是以概括全片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绪为目的,以叙述风格为主,其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选择上的丰富性。就背景音乐而言,“背景性音乐是指不但要配合画面也要配合其他重要的音响(如专题节目、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同期声),是陪衬电视画面和解说等背景性的音乐。”[2]背景音乐作为观众听觉感知的一部分,在场景构建上给予正向作用,在《转换的灵感》黄酒片段中,通过画面和音效的双重感受构建了绍兴这一江南水乡的人文地理风貌。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绍兴,人们枕河而居,在绍兴黄酒片段中,背景音乐首先切入现场同期声,如淅淅沥沥的雨声、乌篷船行进的潺潺水声等,配合电视画面“立冬的早晨,绍兴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随后传来悠远清越的笛声,配合解说词表现出“江南冬季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以音乐力度的变化表现小船由远及近,以推动后续情节的解说,达到背景音乐与自然同期声、解说词、电视画面的深度融合,以取得良好的音画同步效果,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在冬酿祭祀这一场景中,背景音乐更是将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的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场景中首先运用混响较大的鼓组,渲染出一种严肃沉闷的情绪,配合解说词“这天是请酒神的日子,没有人怠慢”。紧接着,通过欢快、具有金属质感的铃组,以相对快速的节奏与场景中的同期声相互映衬。背景音乐的鼓声、铃声和电视画面中的倒酒声、人们忙碌的脚步声、搬运时的交谈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祭神敬祖的庄重画面。那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与由弱到强的铃声相互对应,不仅增强了电视画面效果,更是将观众带入到严肃庄重的祭祀场景中,勾起观众对绍兴祭祖与酿酒习俗的好奇感,使其对电视画面的融入感和投入度更高。

当摄像机镜头流动在绍兴市井街头时,耳畔传来绍兴的方言、划船的水声、收音机中断断续续的绍兴莲花落,这都是在绍兴街头现场采录的同期声。莲花落是绍兴传统曲艺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由民间说唱发展而来,语言通俗生动化,富于乡土气息,以其极富欣赏性和生活通俗化的旋律和唱词完全融入绍兴地域文化,成为绍兴的一种听觉标记。由此可见,背景音乐应在保持新鲜感中体现其听觉表现力,有意识地扩大现场同期声的使用效果,增加场景的真实感与融入感。这种听觉标记和电视展现出来的视觉画面有机联系,配上抑扬顿挫的解说,音画统一,交相辉映,成就了《舌尖》画(电视画面)、声(解说词、同期声)、乐(音乐)交融的视听盛宴。

二、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

电视纪录片播放量大、实效性强、节目时间短,解说词是对是纪录片主题和内容的集中阐释,居于核心地位,音乐和同期声则处于背景地位,必须有目的、有选择地精心剪辑,做到音乐与电视画面、音乐与解说词之间的协调,使背景音乐保持相对的完整性与目的性,达成音画统一。音画统一即音画同步,要求背景音乐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等在情绪、气氛、内容上保持一致,與所展现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人物性格等达到艺术风格上的协调统一。背景音乐是音画结合中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作用要在电视画面与解说词的双重制约中加以发挥,做到简约凝练,在保持新鲜感的同时凸显其艺术张力。

针对“黄酒绵长而厚重,中国人可以从这一种饮品里同时品味出柔和刚两种境界,饮黄酒的绍兴人不温不火,他们对传统的固守,也有滋有味地流淌在舌尖上”这段电视画面和解说词,背景音乐中低沉厚重的混响、清越高亢的笛声交替出现,以此诠释解说词中提到的“柔和刚两种境界”。随后嵌入收音机中的莲花落、路人交谈声、街边炒菜声等现场采录的同期声,以配合画面的切换与流动,使背景音乐与画面密切配合,形成音响空间和视觉空间的和谐统一。随后,解说词介绍“绍兴自古就是繁荣富庶之地,如今许多人家仍然乐于枕河而居,过着闲适的日子”,画面中闪现出笑闹着的孩子和人们的欢声笑语,此时的背景音乐也变得欢快活泼,用笛子在高音区短促有力地吹奏出来,让观众的视觉、听觉、味觉三感互通,形成通感效应,相映成趣。

展现黄酒的酿造过程,解说词采用“之后的一切都要交给时间了……在黑暗中,仿佛传来发酵菌们欢快的歌声,时间越久,酒越醇香”这一拟人化手法,电视画面配以整齐排列的酱缸、墙上的日历、正在整点打鸣的座钟等,来展现光阴的慢慢流逝。为配合这段电视画面和解说词,背景音乐采用清脆而空灵的铃声,速度由慢转快,活泼跳动地表现出酒曲和糯米发生着作用,远处传来沉闷的钟声似乎在宣告某种仪式的到来。此时,背景音乐传来混响较大又深沉悠远的笛声,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让观众的整个身心也仿佛沉浸在黄酒酿造现场,使观众深切体味到鲁迅先生笔下“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3]的水乡情韵。

三、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酿酒与音乐一样,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黄酒酿造需要酿酒师傅全盘掌控每个细节,“即便是最好的酿酒师傅,也无法保证年年都能酿出好酒,因为有捉摸不定的天、风、空气,还有菌”,对背景音乐而言也是如此。

电视纪录片中的背景音乐是观众感情的宣泄口,“电视纪录片中的音乐不是随意主动地运用上去,而是在某种情感或是纪录片中的主体特征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展示时才加上去的。”[4]就黄酒片段而言,音乐的每个节拍都必须在固定的速度中行进,每小节的时值也基本相同,隨着祭祀大典的临近,时间越来越紧迫,背景音乐中的鼓点速度渐快,力度也由弱到强。解说词和音乐的配合展现出场景的真实性,鼓点的节奏频率也与观众的心跳速度不谋而合,从而加强电视画面带给观众的紧张感与现场感,使音乐节奏与画面的推进相辅相成。

音乐与美酒一样,需要时间的转化、沉淀,使其变得馥郁厚重、绵长悠远,这样的情感体验也让观众的心随着音乐、画面和解说词感受到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是时间作为催化剂在与食材、与人心发生化学反应。越是馥郁的美酒,越是需要严格的把关与精心的酿制。对程进顺师傅而言,酿酒并非难事,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打磨,这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一桩“自然不过的事”。背景音乐采用弦乐和吉他,以跳音进行的方式演奏上行旋律,让人顿生温暖之感。随后《舌尖》主题音乐的切入,让观众感受到程师傅在“酿酒—小酌—享受”过程中的幸福感,彰显其工匠精神,全面深化纪录片的主题。

背景音乐的编配常常能填补电视画面和解说词所无法表达的空白。在《转换的灵感》黄酒片段中,背景音乐也随着电视画面和场景的变换时而欢快、时而深沉,然其主基调还是明快活泼的,与纪录片的主题保持高度一致。整体而言,《舌尖》背景音乐的编创,不由让观众感悟到人生百味与点点乡愁,但无论人生怎样跌宕起伏都要乐观朝前看,大步向前走,“太多新时光,只争朝夕忙”。

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除真实地向观众描绘生活与展现场景之外,更要强调主题的升华,音乐也要在配合描述画面的基础上发挥其渲染主题的作用。《舌尖》真实记录了华夏美食的色香味形,生动揭示出中国人的人生美学与价值观念,“不仅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中国人在新时代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以独特的人文视角传递出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贴近真实,以情感人,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5]《转化的灵感》黄酒片段精心撰写的解说词、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清越悠远的音乐旋律,无不体现出绍兴人精致恬淡的人生韵致,背景音乐更是通过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音画的完美统一、水乳交融,为观众留下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牛梦笛,路静怡.中国纪录片巨大市场潜力逐渐显现[N].光明日报,2018(5):3.

[2]张晓梅主编.电视音乐音响[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6.

[3]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45.

[4]张晓梅主编.电视音乐音响[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01.

[5]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7-8.

作者简介:冯晓秋(1998-),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美学;黄敏学(1983-),男,汉族,安徽东至人,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背景音乐作用
背景音乐经济学
背景音乐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背景音乐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