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2020-05-18王海成徐淑玲李艳芬

读天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王海成 徐淑玲 李艳芬

摘 要: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在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基本渗透途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语文活动环节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德育时机,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德育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言:教学生读书,为的是让学生从所读书中求得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让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

一、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是知、情、意、信、行共同发展的过程,传授知识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教师不失时机,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可以对学生产生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在备课过程中渗透德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因为每篇课文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各异,作者的情感倾向、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宏观把握全套教材,有意识地去发现各册各篇课文的德育内容。在备课时,要注意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把它写进每一课的教案,引导学生从课文文本出发,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

(二)在新课导入中渗透德育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起始课导语设计。如果我们在课前能设计一段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成功导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课文中思想教育。简短的导语,非常自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自然地把握住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层含义。

(三)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韵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综合活动。大声朗读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思想感情的品味。比如《黄河颂》,作者借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四)在课文分析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感情深处,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一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才能产生内心的需要,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激发情感,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使学生在盎然的兴味中得到了道德与美的陶冶。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课外阅读,讀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开阔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眼界,提高思想道德觉悟。

课外阅读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在大量中外文学作品中积淀着丰富的人生底蕴。尊重多样文化,接受文学作品中高尚情操与趣味的感染熏陶,有助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这对于进行语文德育教育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方式精心搜集、选取与社会、人生、自然关系密切的现实意义强的各类文章,整理并形成专题。从广度,即接触作品的范围;从品位,即选择作品的价值取向和阅读趣味;从深度,即内化作品的程度三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以内容涉及“社会、人生、自然”方面的课外专题性阅读的拓展为客观对象和有利条件,对学生从道德、伦理、情操等方面进行德育熏陶,使学生在面对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然而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的种种弊端时,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构建和谐人格。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要让学生学会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精神,“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学生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情操,让语文课展现“工具性”,也展现“人文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选定渗透角度,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品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语文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参考文献:

[1]徐维忠.中学语文教育要重视人文关怀[J].语文学刊,2010(24).

作者简介:

王海成,徐淑玲,李艳芬,吉林省榆树市,吉林省榆树市大坡镇中学校。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