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新路径

2020-05-18陈珺张弛张涛

中国水运 2020年2期
关键词:码头集装箱港口

陈珺 张弛 张涛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在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背景下,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意见》中提出的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重点任务。

1 连接,中国港口提升“结网能力”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如果把港口和围绕它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网络,那么显然,以港口为中心,接入网络的节点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意见》针对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方面,给出了“路线图”和“方法论”,其中重点强调了抓薄弱环节,即系统优化供给体系、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等重点任务。

1.1系统优化供给体系

对于港口来说,系统优化供给体系,也就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

以前,沿海港口业务的同质化程度很高,相互之间疲于“竞争”,既不利于自身做大做强,也不利于港口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区域港口整合明显加速,多个省份,通过股权重组等方式,已组建自己的省级港口集团。同时,优化港口布局规划,促进港口间合理分工、错位发展。

去年,辽宁、山东、四川等地的省级港口集团相继挂牌运营,整合成效也初步显露。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围绕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沪浙杭州湾港口分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深化沪浙洋山开发合作,做大做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

长三角港口群的“分工定位”,或可给全国其他港口群、港口集团参考和借鉴——化竞争为合作,握指成拳,以实现港口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群表示,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后,要考虑尽快研发建立统一、高效的精细化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港口地理空间全覆盖、建设运营时段全覆盖、信息数据可视全覆盖,要从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中跳出来,创新推出适用于区域一体化运营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优化港口与港口的连接,未来的一流港口,一定是供给体系趋向细化。

1.2 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

港口是一个由需求驱动的行业。

中国港口以前的物流服务链条很短,服务功能非常局限,大部分港口以装卸、仓储和分拨为核心,只能说以整体物流链上的一个节点来定义港口的功能。如今,港口客户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一个物流节点,港口亟待围绕需求来做文章,不断完善自身功能,优化“服务网”。

近几年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累计建成泊位26个,投入运营泊位18个,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全国最大的配套堆场。同时,在降价让利、提升效率、服务升级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当好服务全球客户的“万能接口”。

可以说,青岛港集团正是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不断完善港口船舶供应和服务保障体系,挖掘新的业态及盈利空间。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认为,对于港口企业而言,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要从码头经营者向全程物流商进行转变,将港口服务延伸成为全程物流服务,并利用信息化与大数据进行流程的变革,为客户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提升港口企业的总体服务水平。

优化港口与航运企业、关港等的连接,未来的一流港口,一定是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1.3 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

目前,我国港口发展多式联运略有成效——

在基础建设方面,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营口港等港口,积极布局内陆无水港,国内通道体系不断丰富;

在组织模式方面,初步形成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商品车、冷链、危化品等专业化多式联运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在服务规则方面,交通运输部发布多项行业标准,浙江深化海港、陆港、空港和信息港“四港”联动,建立铁、公、水、航物流信息互联标准;

在示范工程方面,有河北省“东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通道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亚太—东北地区”通道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辽宁省“东南沿海—营口—欧洲”通道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江苏省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湖北省武汉市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等等。

2019年12月27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联手举办以“携手发展多式联运 共建世界一流港口”为主题的“世界一流港口多式联运发展大会。会上,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与内陆多式联运合作企业代表签署《共建内陆物流网络,服务“三北”地区经济发展》营销网络加盟店合作协议。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做大会主旨发言。她说,未来五年,我国依然处在多式联运高速增长阶段,市场潜力真正释放,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将带来更多政策红利,二是跨界合作全面提速,多式联运平台型企业增多,三是多式联运技术装备创新不断涌现,四是枢纽与通道驱动下的规则与标准逐步建立。

她同时提出,我国铁水联运发展应该紧扣四大重点任务,一是设施衔接。提升港口、铁路、公路硬件设施衔接水平。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任务依然艰巨,“中间一公里”依然是影响铁水联运整体效率的突出矛盾。二是效率协同。陆港与海港的联动作为新的突破方向,将港口服務效率与陆港服务效率统一起来。三是规则统一。在提单使用、品名统一、理赔规范、服务标准等,将海洋规则与内陆规则进行对接。四是通道畅通,将港口多式联运纳入物流大通道的版图,线路勾画和运营服务围绕通道展开,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品牌化。

2 绿色,引领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港口发展的主旋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2.1 减少船舶污染排放,推进港口污染防治攻坚

随着港口的快速建设发展及货物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进出港船舶在港口停泊以及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大气、水体、固废污染等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如今,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已成为港口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对于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意义重大。”有行业人士表示,一方面要准确评估船舶港口污染现状,加快编制船舶港口排放物清单。另一方面,要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加强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控制。

港口船舶污染物对沿海沿江水域、陆域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油污水、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等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处置是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2019年,重庆、宜昌、南京、芜湖、扬州等地一批生活污水接收船和转运码头投入使用。四川省全面运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规划建设了一批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设备;江苏省从政府推动、加强督促和行业互动三方面全面加快推进长江干线洗舱站建设,南京港栖霞区、南京港大厂港区、无锡(江阴)港石利港区、南通港如皋港区和南通港江海港区5个洗舱站已于2019年底前开工或具备开工条件,实现既定目标;湖北省配备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船90条,接收设施近2800个,有效提升了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能力。

“虽然部分码头配套建设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但是接收船舶污染物种类单一,且对接收后的船舶污染物的转移和处置措施较为落后。”业内人士指出,船舶污染物接收还需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港口船舶污染物“分类接收、集中转运、专业化处置”闭环管理的目标,使码头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工作实现高效运转。

2.2 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绿色港口建设,着力强化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的指导意见。

港口岸电作为一种较为环保的船舶能源供给方式,为船舶提供了一项有效的可替代方案,值得大力推广。船舶使用岸基电源,实现“油改电”,靠港时船舶发电机无需工作,能使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柴油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可减少噪音污染,大大改善港口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氢能和燃料电池将成为新兴能源,在港航业的应用正成为一股潮流。作为一种可再生解决方案,氢能的应用让港航业降低碳排放又多了一个手段。据悉,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用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青岛港有关人士说,青岛周边工业副产氢产量很大,目前这些氢都被白白排放掉,把它们收集起来用作动力,可以减少煤炭的消耗。二期码头尝试用氢动力进行转型升级,以氢燃料电池加锂电池组的动力模式实现了能量的最优利用。如果堆场全部使用氢动力,每年需要2100吨氢,可替代10700吨煤炭,减少两万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港口能源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在上海洋山港冠东码头,一套岸基供电设备正在实施船舶供电服务;在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及加注站,满载LNG的巨轮正在靠岸;在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零排放”的氢动力自动化港口正在逐渐勾勒而成……更多绿色、清洁的能源,正在为我国港口的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3 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

港口岸线既是港口经济带的“发动机”,也是生态安全“高压线”。

我国水域面积大,岸线资源丰富,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港口岸线的区位优势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然而,为适应对外贸易和国际航运的发展,我国许多港口城市不断新建或改扩建码头泊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对岸线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缺乏对岸线利用规划、现有码头泊位岸线利用效率不高和深水岸线急需有效保护等问题。

港口岸线是一种稀缺且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需要节约集约利用。港口的发展必须与岸线合理开发利用相协调,根据资源条件,合理选线选址、优化建设方案,提高利用港口岸线效率。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确定适宜建设港口和工业以及生活、旅游休闲和保护生态岸线,兼顾港口岸线、城市生活岸线、旅游休闲和保护生态岸线及预留岸线,使岸线得以有效、充分而又合理地使用。

严格控制岸线过度使用。加强岸线使用监管,制定并推进实施岸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控码头岸线过度超前审批;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政策,严格管控和合理利用深水岸线,提倡建设公用码头,鼓励现有货主自用码头提供公共服务。

保持适当“留白、留绿”。对开发前景良好但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应该予以重点保护;对部分开发程度较高,威胁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岸线重点做“减法”。坚持“留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开发理念,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

只有坚守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有序、环保、合理、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宝贵岸线资源,务实推进内涵式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3 智能,中国港口掀起智慧革命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4.0”、“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各领域应用,港口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所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实现数字化、全自动的转型升级,是智慧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将为港口物流服务的精细化、迅捷化、智能化提供强大支撑。

3.1 实现智能化港口系统的基础布局

“科技贵在‘融和‘用。”《意见》提出,要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加大港作机械等装备关键技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远程作业操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建设基于5G、北斗、物联网等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

2019年12月28日,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胜介绍,秉承“创新、绿色、智能、安全、高效”五大理念,这一码头通过集成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智能操作、智慧交通、智能闸口、智能理货、智慧能源、智能监控、智能安防等领先系统,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打造以人为本、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的新一代智慧、绿色集装箱码头。

只有当先进科技与现实应用实现深度融合,才会诞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才能找到发展的新机遇、新动能。智能化港口系统给港口物流与管理经营带来了根本性变革,改变了传统集装箱码头作业模式,随着智能化逐步贯穿港口生产的全领域全过程,整体生产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是国内较早投产的智能码头,两年来,其作业效率、船舶直靠、计划兑现、综合物流服务等四大指标均实现了质的提升。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等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攻克,业内专家评价为“是一个披着码头外衣的高科技公司”。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实现智能化港口系统的布局是基础。《意见》提出,到2025年,部分沿海集装箱枢纽港初步形成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港车协同的智能化系统。到2035年,集装箱枢纽港基本建成智能化系统。随着智能化港口系统的普及,将有力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牢牢占据世界一流港口的领先位置。

3.2 抓住智慧物流的升级机遇

“要么转型,要么死亡”,深刻揭示了数字时代企业经营面临的生存选择。“智慧港口”的基本特征,不僅体现主要包括港口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还体现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港口无纸化作业,完善“一站式”“一网通”等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港口加快实现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和业务项目在线办理。

1月15日,宁波舟山港发布消息,2019年该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19亿吨,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超级大港。这么巨量的货物运转,如何优化?2019年,宁波舟山港全面上线集装箱出口业务全程无纸化服务功能,成为全国首个全程操作无纸化、物流节点可视化的港口;建成了海铁联运信息平台和水水中转平台、高效运输平台、港外堆场(无水港)云服务平台等,形成面向物流综合服务的信息化体系。由该港承担的“港口企业危险货物标准化程序化智能化管理示范工程”,被交通运输部列为“智慧港口示范工程”。

在智慧物流的赋能下,港口生产运营、港口运营组织、港口运输服务,乃至港口管理决策,均实现了精细化、迅捷化、智能化。抓住智慧物流的升级机遇,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一环。

2018年,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平台以设备交接单电子化为主线,实现了从船代订舱开始到集装箱进码头闸口前、从进口办单到提货还箱的各方物流信息汇集与实时共享,同时实现港口智慧化生产作业。广州港设计的“一个中心,六大平台”,通过全物流的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建立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基础”,通过港口物流“一单制”无纸化网上营业厅的建设形成“智慧新服务”,成功打造智慧港口创新服务体系。大连港以物联网作为智慧港口的突破口,提出了第五代物联网智慧港口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模式。

随着智慧物流的普遍应用,促进了港口运营管理优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了港口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智慧物流,将推动港口全面提质增效,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走在国际同类港口前列。

3.3 加大投入掀起智能化大潮

码头革命如火如荼,智慧港口的建设还需要多久?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任务之一,按照《意见》提出的时间表,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首要问题是投入巨大。在华为主办的“CSPA 2019客户战略与痛点分析大会”上,振华重工总工费国表示,自动化码头投入还是较大的,例如洋山海港是目前世界上装卸吞吐量最大的一个码头,其大部分产品仍非自动化,“每次一百多个亿的投入也不是一般能够承受起的”。

在深圳港妈湾港区,原以散杂货装卸业务为主的海星港口近年来正升级改造为“海星智慧港”,预计2021年将建成全球首个无人智慧港。海星港口财务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正在极力攻关智慧岸边、堆场装卸系统、智能闸口管理、智能能源管理等多项核心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的各项投入也与日俱增,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此外,无线通信技术是限制传统自动化码头改造的瓶颈。自动化轮胎吊等设备对于网络要求极高,短时延、大带宽、高可靠性等需求,迫切需要5G技术加速铺开。去年10月,振华重工、中国移动、沃达丰和华为联合发布了《5G智慧港口白皮书》,预计将加快5G在港口的应用研究及项目落地,为中国港口迈向世界一流,率先掀起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大潮。

4 结束语

优化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连接,未来的一流港口,一定是“结网能力”不断提升,多式联运高效运行的繁忙面貌。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着港口,务实推进内涵式增长。智慧港口的逐步落地,为港口全面转型升级掀开了新的篇章。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中国港口正积极展开路径探索,向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码头集装箱港口
《威海港口》
Fog
大块头和小不点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