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0-05-16王冬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0期
关键词:拮抗剂降压药类药物

王冬翠

(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0 引言

临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且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对于治疗高血压以及心房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律失常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但在临床应用中,该类药物极易引起药源性心脏损害。因此,临床在应用该药物时,需着重对其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2]。本文分析探究将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的临床研究对象53 例为本院2017 年12 月至2019年12 月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患者。所选患者中,男性为23 例,女性为30 例;年龄为38-80 岁,平均年龄为(47.53±4.71)岁。所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法,就所选53 例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方法:一是本院根据相关标准及历年所治疗患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3]。二是向所选53 例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要求患者针对自己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实填写,并回交[4]。三是汇总,并分析所选53 例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选53 例患者服药治疗后对其心脏影响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标有:苯二氮类、苯基烷氨类、第一代二氢吡啶类、第二代二氢吡啶类、第三代二氢吡啶类。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分析探究中所涉及指标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 进行录入及分析处理,经检验,若两组之间对比结果为P<0.05 时,则说明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53 例患者服药治疗后,如表1 示,均出现不良反应,且较之于老品种药物第一代二氢吡啶类出现的不良反应,新品种药物第二代二氢吡啶类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不良反应明显更低一些,经检验,指标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所选53 例患者服药治疗后对其心脏影响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探究可知,临床中常使用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该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高血压疾病方面,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如在治疗心房颤动、左室肥厚等心律失常性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疾病及降血压治疗等,均取得一定的疗效[6]。但该类药物作用于不同患者机体,其发挥的疗效也不同,且极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影响,实现血管扩张及控制血压降低,但若此时再应用其他类药物,即会降低该类药物作用。与此同时,治疗高血压药物对于患者心脏会有一定的损害,主要是循环系统药物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具体分析如下。

3.1 药物类别及给药方式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探究可知,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与患者所服药物类型、服药方式以及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一是治疗中,所选53 例患者在口服片剂型降压药后,导致患者出现心脏不良反应最为明显的药物是二氢吡啶类以及普通片剂的钙离子拮抗剂,该类药物在服药后12h 内,即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患者个体差异、饮食习惯以及药物服药方式、药物作用、合并用药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其心脏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心脏不良反应症状为心悸,当患者心脏出现不良反应时,多采用停止用药或服用其他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好转及痊愈。二是在临床治疗中,第一代二氢吡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最高的。临床应用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拮剂硝苯地平,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环境,实现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目的。但在治疗中,该类药物会加重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当患者出现心悸等早期心脏不良反应时,需结合患者可耐受性,通过采取继续服药,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若患者症状消失,则无需要停止用药;若患者临床病症加重,则需要立即停药,对患者的治疗可改用其他类降血压药物[7]。

3.2 药物剂型与不良反应发生关系

本次分析探究表明,导致患者出现心脏不良反应均为普通片剂剂型的钙离子拮抗剂所致,由此说明,普通片剂剂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导致患者心脏不良反应数量高于控释片与缓释片钙离子拮抗剂[8]。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效钙离子拮抗剂半衰期较短,患者服用后,对其心脏功能作用影响较大,再加之多次服用药物后,加大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波动,从而诱发其心脏出现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血压药物时,应用的控释片与缓释片副作用较小,治疗患者降血压作用效果明显,因此,临床中治疗高血压患者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型应为控释片或缓释片剂。同时,对于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治疗后,出现的心脏骤停、心悸、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药物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停药处置。

综上所述,将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患者服药后多会出现心脏骤停、心悸、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患者服药期间,一方面需严格监测患者的心脏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针对患者服药治疗期间心脏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充分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拮抗剂降压药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