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帮扶在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分析

2020-05-15高志辉

天津教育·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举措转化

高志辉

[摘要]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益渠道,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学困生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困生呈现出新的特点,形成原因也变得日益复杂。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机能完善、成熟的关键阶段,学困生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也给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自己的发展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我们尝试将精准帮扶模式应用在其中,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关键词]精准帮扶;初中学困生;转化;举措

一、初中阶段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气质、习惯、性格、兴趣、品德、主动性、上进心、身体素质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总体来看,初中阶段学困生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叛逆,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正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遇到了很多新的烦恼,如果这种负面的情绪未得到及时消除,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这种叛逆心理在学困生群体中更为常见,他们不愿服从家长、教师的管理,常常喜欢“对着干”。二是争强好胜,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尊重,但是,由于自身学习成绩不佳,或者存在其他不良表现,没有得到应有的期望和关注,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经常会通过其他不良的方式表现出来。三是矛盾心理,在学困生的身上也存在一些矛盾心理,其实,他们并不想成为学困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渴望上进的,但是却由于自己意志力薄弱或者遭到教师的忽视而放弃自我,这又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四是多疑心理,在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困生在成绩、品德上的表现较差,遭到排斥、疏远,这导致他们变得敏感、多疑,对教师、同学不信任。

二、精准帮扶的意义

据统计,在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占比约为5%~15%,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在学习活动中存在学习困难、意志消沉、习惯不佳的问题,对学困生的培养,需要占用大量教学资源,但是却不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收效。精准帮扶就是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和成因,精准制定帮扶策略,抓好着力点,调整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发自心底地悦纳自我,提高信心,产生内生动力,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达到学困生转化的目的。精准帮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与学困生交往的过程中,都要全程体现出人文关怀理念,避免生搬硬套、对抗冲突,让学生产生好的情感。将精准帮扶应用在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中,能够针对学困生的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能够慢慢地改善自我,逐一突破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不斷完善自我。与传统一刀切式的转化方式相比,精准帮扶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困生的成因和需求,从而制定科学有序的转化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学困生的转化质量和效果。

三、对初中学困生进行精准帮扶的具体举措

对初中阶段学困生的精准帮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学生、社会之间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影响最大,是精准帮扶工作的协调者、组织者以及主导者。

(一)教师层面的举措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必须要尊重学困生,初中阶段的学困生本身成绩或者品行不好,很难在学习上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再丧失人格上的平等,那对他们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学困生,在“精准帮扶”过程中要致力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和误解,增进师生情感,构建融洽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理解、悦纳、关爱学困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课后,主动与他们谈心,以学生朋友的身份打开他们的心扉,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学困生的情感,培育他们的理智美、道德美,引导学困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

2.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学习肯定是不尽人意的,成绩上也有所欠缺,在教师看来就是调皮、捣蛋,往往给人很不好的印象,不少教师会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用抄作业、罚站的方式粗暴地进行教育,但是这些往往适得其反。对于学困生的“精准帮扶”,不能用粗暴式的教育,而是要善于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要发现他们的特长,如音乐、美术、书法、体育、个别擅长科目等,让这些特长得到发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慢慢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让他们恢复自信心。

3.实施分层教育模式。

“精准帮扶”的关键在于“精准”,为每一个学困生都提供精准服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特征应用分层教育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根据期望效应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针对学困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学习目标,如果目标太高,学困生无法实现,就会丧失学习信心;如果目标不高,稍稍努力就能达到,则会导致学生出现轻视心理。科学的目标要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通过努力方可达到,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当然,目标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还需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进步情况做出科学调整,通过分段式的目标帮助他们实现发展与进步。

(二)家长层面的举措

部分学生家长学历不高,育儿知识有限,认为孩子上初中了,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对子女疏于教育和管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十分深远,家庭教育对孩子知识获取、身体发育、个性形成、品德陶冶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精准帮扶模式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上,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对孩子建立适度的学习期望,要求家长多关心孩子,不论多么忙碌,都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主动参加家长会,加强与教师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对孩子,要根据个体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目前家长常用的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都是错误的管教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对学困生的家庭教育,要做到赏罚分明、宽严并集,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范和原则,让他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过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教育方式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三)社会层面的举措

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小课堂,社会则是一个大课堂,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每一个初中生都有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既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低俗的影视剧、电子书、游戏等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在媒体中还盛行着“读书无用论”等思维,网红思潮让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做上了不切实际的梦,这些对学困生的影响更大。在精准帮扶中,要想让学困生健康成长,需要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游戏厅、网吧、传媒网络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对学生予以正面引导,合理引导社会行为,发挥出正面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四、结语

精准帮扶的关键要做到“准”和“精”,其中,措施的制定要“准”,过程的实施要“精”,为了提高初中阶段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成效,需要将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纳入其中,构建出教育共同体,根据每一个学困生的需求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主动权,给予学生必需的心理关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举措转化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