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智慧广电建设思路

2020-05-15徐培刚

新媒体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建设

徐培刚

摘  要  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如何适应智慧广电建设,构建智慧广电网络,培育智慧广电生态,成为广电媒体亟待完成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结合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智慧广电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融媒体;智慧广电;建设

新旧媒体的融合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并与广电媒体的命运休戚相关。虽然,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广电媒体的业务融合、渠道拓展与台网融合,但面对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的激烈竞争,仍不得不面对优势不再、差距增大的局面。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精准把握发展趋势,促进生产运营、分发传播及服务方式的优化升级,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成为广电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

1  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电媒体转型步伐逐步加快,有线电视智能终端用户数量逐年递增,这一方面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大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加剧,广电主营业务空间逐步遭到挤压,倒逼行业转型的结果。受IPTV、OTT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广电媒体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一,用户大量流失。调查显示,广电业用户流失率在6%~7%左右,个别甚至达到8%,这严重影响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其二,技术助力不足。广电媒体传统技术体系难以适应融媒体时代及智慧广电的发展需求,IP化、智能化水平不足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拓展新业务所需技术支撑不足,导致核心竞争力持续下滑。其三,产品单一、服务粗放。当前广电媒体仍以传统电视节目传播为主业,增值服务、创新业务还未形成全新的增长点,加上受众价值挖掘不足,导致服务过于粗放[1]。

纵然挑战重重,但广电媒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一,数字经济发展及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广电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保障。其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热潮为广电媒体业务拓展带来广阔的空间,广电专网业务不仅拓展到教育、医疗、智慧乡村等领域,业务类型也由线路出租、视频监控、系统集成逐步朝着服务者方向发展,深化了智慧广电与各领域及行业的融合发展。其三,用户对数字生活的向往推动广电媒体的转型升级,融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朝着多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其对数字生活的向往为广电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融媒体时代下,在政府的指导下、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技术发展的支持下,智慧广电建设已成为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2]。

2  融媒体时代智慧广电的建设路径

2.1  凝聚共识,引领智慧广电建设

智慧广电建设涉及体制机制、技术平台、内容管理、资本市场等多个方面,若行业上下缺乏统一而充分的共识就无法实现向智慧广电的转型升级。因此,融媒体时代智慧广电建设的第一步,即凝聚行业共识,在各环节形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科学分工、通力协作、利益共享的全新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秉持全媒体思维,既要坚持开放、共享、跨界、物联、智能的互联网思维,又要把握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个性化的移动互联思维,还要以场景化、智能化为核心,以用户大数据为基础、以多元产品为内核、以多个终端为平台、以深度服务为拓展,以全媒体思维凝聚全行业共识[3];另一方面要深化台网改革、落实分工协作、明确协同推进思路,以摒弃同质化为目标,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建立适应智慧广电模式的全新体制机制,为广电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活力;此外,智慧广电建设要求摆脱不利于团结协作与融合发展的不良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要义——建立以综合云平台、多元传播渠道、泛智能终端为核心的智慧广电系统,全面加强广电系统内、外优势资源的融合利用,使之更好地适应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4]。

2.2  深化融合,打造智慧广电媒体

融媒体时代,要建立智慧广电就必须注重广电融媒体的建设,切实履行好文化传播与舆论宣传的重大使命。其一,要秉持群众为本的基本理念,全面推进资源配置一体化、内容生产共平台、内容分发全渠道、服务推送多终端的广电融媒体体系;其二,要把握融媒体机遇,坚持以提升传播力为导向,全面推进基层融媒体中心建设,借力分发平台,重点优化内容、改善体验、提升服务、创新模式,继而不断拓展县级等基层媒体的影响力;其三,要全面推进超高清电视发展,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全面实施和推行标清频道退出机制,使高清播出成为电视主流播出模式,并于2020年底全面覆盖全国地市级主流频道,同时进一步丰富4K超高清电视内容及频道供给;其四,要全面推进广电大数据建设与综合利用,利用大数据改进广电节目制播程序、快速发现新闻限速、精准锁定受众需求、评价反馈传播效果、跟踪引导舆论走向,同时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广电节目收视评价体系,收集并分析用户在线上的所有数据信息,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广电决策管理、服务优化升级、高效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5]。

2.3  精准切入,促进网络升级改造

要适应融媒体发展及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必须以智慧广电网络建设为切入口,通过以广电网络为主、广电台协同、网台共建共享等方式组织实施,全面推动网络升级改造,建立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广电传播网络体系。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以广电云、网、端一体化系统建设为重点,结合技术规范要求,在国家主导、省级主推之下,由广电网络公司会同各省市广电网络企业牵头合作,各级广电台给予全面配合,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助推数字广电服务、基层融媒体中心建设;另一方面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通过战略合作助推网络改造,同时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内容供给、改善服务水平,促进广电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促进有线电视传播效力的提升;此外,随着5G的到来,要加快建设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电网络,以国家移动优先战略为指导,强化产学研合作,探索肩负广电特色与电信优势的组网模式,使受众视听体验在5G网络的支持下不断拓展[6]。

2.4  强化监管,创新智慧广电模式

为了适应多元、多样、多变的融媒体发展形势,必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举,完善广电监管体系,创建智慧广电新模式。一方面,要秉持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现有监管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IPTV、短视频等新媒体的监管,各级广电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与使命,做到“业务到哪,管理就到哪”;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弥补传统广电监管工作的漏洞,寻求智慧、精准监管方式,构建覆盖全业务、全网络、全平台、全终端的监管体系。此外,要利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聚合政府、广电、市场三方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汇聚强大合力,同时要以广电网络企业为主体,在广播电台的协同推动下,促进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的共建共享,通过此发展模式助推智慧广电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群众、惠及社会[7]。

3  結语

一言蔽之,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传统与新兴媒体之间并非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二者不分主次、强弱,而是此长彼长、优势互补。在如此形势之下,广播电视媒体要顺科技之势而为、因改革之势而变、乘发展之势而进,坚持导向为首、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通过流程重组、平台再造、资源整合,实现技术、管理、产品、服务互融共通,深挖服务价值,深耕广电消费,创建智慧广电模式,覆盖广电全链条,拓展一体化效能,对接群众期待,启动行业体制升级引擎,促进广电媒体逐步朝着智慧网络、融合媒体、数据平台方向转型,在融媒体时代开辟一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魏莹.智慧广电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路与模式[J].传媒,2019(17):61-63.

[2]谢向阳.基于广电网络的智慧广电建设探索和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46(7):68-72.

[3]常健.加快智慧广电建设  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1.

[4]刘文岚.以科学理智的创新精神推进智慧广电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10-12.

[5]刘玮.锐意创新,探索智慧广电发展之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18-20.

[6]张晓刚.立足广电  扩大边际  服务社会  建立生态——山东海看服务智慧广电建设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21-23.

[7]胡正荣.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智慧全媒体生态[J].北方传媒研究,2019(2):4-8.

猜你喜欢

融媒体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