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疑”学习法,引导语文智慧教学

2020-05-15刘欣颖

江西教育C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中学语文

刘欣颖

摘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学生学习没有方向。要想转变这种状态,就要让学生“翻身做主人”。通过“五疑”学习法,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究。本文中,笔者分别从生疑、探疑、释疑、质疑、解疑等方面对“五疑”学习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    “五疑”学习法    智慧教学

“五疑”学习即自学生疑、互动探疑、体验释疑、反思质疑和巩固解疑的过程。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主动权。同时,教师关于“五疑”学习的教学设计也应当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一、查阅资料,自学生疑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文化素养。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很多文学大家的著作,他们的作品都有各自想表达的东西,如果不清楚其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学生正式上课前搜集资料,通过自学产生疑问是非常重要的。

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前预习时,对于雪地捕鸟等活动,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述了百草园中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等。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的叙述当真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吗?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家对于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植物和童年游戏,利用智慧课堂学生机进行了查阅和分类:①“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是春季景色;②“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景色;③“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景色……除此之外,作者对于状貌、色彩、声音等的描写也十分有条理。不难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风趣生动,与鲁迅先生其他反映沉重现实的题材不同。这也就与学生了解到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了:鲁迅先生在46岁时回忆起了自己的這一段童年往事,文章蕴含着他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通过类似的自学生疑,学生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进而有更多思考。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学生利用智慧课堂学生机,可以将先学所得迅速上传,教师及时接收反馈,整合先学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

二、分享交流,互动探疑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有差别。因此,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与互动,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的多内容同屏呈现、互动、语音上传等功能实现对比、标记、迅速笔记等目的,通过这样的分享,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有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知。

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我们学习了蒲松龄的作品《狼》。在学生对文意有初步了解后,笔者在正式开课前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旨在赞扬屠夫的勇敢还是嘲讽狼的愚蠢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分成了两个阵营,也都分别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一部分学生认为文章着重表现的是屠夫的勇敢:首先,回家路上,没有肉的屠夫为了分散狼的注意,将骨头扔出去吸引狼;接下来,屠夫找准途经打麦场的机会,拿好屠刀在柴草堆下做好自我防卫;然后,趁着面前的狼放松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将其砍死;砍死面前的狼之后,屠夫也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又砍死了本打算背后突袭他的狼。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屠夫的做法不过是一个正常人在自卫时的本能反应,换一个人也一样,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狼的计谋之愚蠢以及对时机把握不准。当然,大家对于文章的主旨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正因如此,文章的形象才会更加生动立体。

三、角色扮演,体验释疑

在课本的一些小说故事中,情节总是非常吸引人,对话也十分有趣,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文的讲解总会有些枯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通过神情、动作、语言体会到角色真实的内心感受,更加感受到语文的美妙。

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我们学习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学生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大臣、皇帝都那么蠢呢?难道没人识破骗局吗?对此,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七个人,分别饰演皇帝、两个大臣、两个骗子、小孩、旁白,让大家以教室为舞台表演这个故事,看看哪个组演得最好。学生显得非常积极,在一番准备过后,一组组学生通过表演,表现出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小组为了表演真实,自己做了一些小道具,如织布机;有的小组还加了台词,让表演更具有表现力。虽然许多小组表演过程中都会有笑场的反应,但是也正活跃了气氛,更可见皇帝、大臣、众人的荒唐之处。小孩子的一句“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有穿啊”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小孩子的纯真反衬出来众人的内心。表演之后,老师一一作出点评,肯定了大家的表现,解释了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一些对大臣、皇帝有疑问的学生在表演后都觉得在舞台上仿佛身临其境,处于那样的背景之下,不难体会到角色的心理状态。

四、转换视角,反思质疑

站在不同的视角总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把握不同的重点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转换视角,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反思,提出质疑。

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文中以康肃公射箭以及卖油翁酌油的例子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很显然,这种能力在古代社会被认可,可以作为生存之道。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熟能生巧是否同样可以在当下社会大放异彩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分成了两个阵营。一部分学生认为熟能生巧同样适用于当下社会,原因在于:任何复杂技术都离不开简单操作作为基础,因此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技能才是立足之本。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和探索精神,原因在于:在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独特的专业技能是很有优势的,但是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逐步取代人工、机械化生产的地位,因此现在,我们应该成为机器的掌控者,学习更多专业技能,从而开拓更广阔的领域,而不是故步自封,沉浸于已有的成就和技能中。

五、回归检测,巩固解疑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记忆的过程,只有经常复习,及时检测,发现不足再加以改正,才能学好语文。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复习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的《短文两篇》时,针对学生记忆不够清晰,许多细节无法掌握的情况,笔者在学习末尾利用检测进行归纳复习。首先请学生利用学生机的录音功能叙述整篇文章,进行口语评测,以检测口头记诵情况,然后再强调一些关键词句的释义。随后,笔者进行了以选择题为主的课堂测验,这对疑难字提出了高要求。智慧课堂教师机立即显示学生检测结果,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进行强调,以加深学生印象。最后一题,就是对于关键词句的翻译,学生需要立即输入语音,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这不但考察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可以看出学生的熟练掌握程度。最后,笔者针对检测结果反映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向大家强调学到了知识要及时复习,检测巩固。这样的检测过程十分高效,针对性强,难点还可以录制成微课上传到班级空间,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通过以上的“五疑”教学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生可以找回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同时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多元交互空间,从而促进智慧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桂萍. 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悟”结合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15(03).

[2]张雪晴.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课外语文,2019(19).(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
用智慧的导入叩开英语课堂之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