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技术中内镜配件两种灭菌方法效果比较
2020-05-15李爱琴汤姗杨浪盛剑秋
李爱琴,汤姗,杨浪,盛剑秋
隧道内镜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它是在消化管道的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隧道,利用该隧道可以实施内镜下的手术而不破坏消化管道的完整性[1],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术[2-4]、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5-7]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8-10]。随着国内外隧道技术的开展,不仅对内镜的灭菌、内镜附件的一次性使用,更是对内镜配件如注水泵的附送水管道及注水瓶的灭菌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注水泵、注水瓶及连接管等附件价格昂贵,需要灭菌后重复使用。而注水附件不直接接触受检者,其清洗消毒及灭菌往往被忽视,注水瓶及连接管可作为间接污染源污染内镜导致做隧道手术病人增加感染风险[11-13]。内镜配件经传统的2%戊二醛溶液灭菌法后直接运用于内镜操作,其使用无菌水末次冲洗及储存过程中是否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无从考证。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自2014年引进了凯斯普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系统,对需要做隧道技术的内镜注水配件进行灭菌。内镜配件经该灭菌方法处理后,因每个独立包装袋中均有化学试纸可对整个灭菌过程进行检测,且独立的无菌包装袋易于储存。本研究就观察不同灭菌方法处理运用于隧道技术中的内镜配件是否会引起二次污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隧道手术的患者62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10 h)处理后的内镜配件,其中行POEM治疗126例,男62例(23~59岁),女64例(23~57岁);行STER治疗183例,男98例(26~80岁),女85例(23~84岁)。②试验组: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处理后的内镜配件,其中行POEM治疗107例,男59例(19~70岁),女48例(25~58岁);行STER治疗206例,男114例(28~76岁),女92例(26~82岁),见表1。本研究已获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设备与灭菌方法
1.2.1 试验组 设备:选用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是凯斯普(CASP)公司,型号为HRPS-80A。灭菌原理[14]:等离子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紫外线,直接破坏微生物基因物质,高速粒子击穿细胞壁使其死亡,可以产生蚀刻效应。过氧化氢等离子离体后,生产无公害的水和氧气,灭菌时间为46 min。
1.2.2 对照组 设备:密封容器(5 L带盖塑料盒),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1.6 L)。灭菌原理[15]: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巯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消毒液可连续使用14 d,灭菌时间为10 h。
两种灭菌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消毒过程注意以下要求:①使用前检查毛刷的质量,选择和管腔相匹配的毛刷;②酶液的配比水温要求30~40 ℃,浓度应按说明书正确配比,浸泡3 min;③2%碱性戊二醛浸泡前应用试纸进行浓度检测。
图1 灭菌流程
1.3 试验方法
所有操作内镜均为电子结肠镜PCF-Q260JL(Olympus,奥林巴斯)经过氧乙酸灭菌;其余内镜附件均一次性使用。本研究中的手术均由具有POEM、STER治疗2年以上的经验的内镜医师完成。患者的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术中无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无菌水冲洗量;②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日—出院日)、有无发热、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情况;③消毒效果监测: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学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无菌水冲洗总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使用无菌水冲洗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前检测中,对照组的化学检测有消毒液残留,而试验组无残留;两组的物理检测均为阴性,生物学检测均100%符合要求。
表2 各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无菌水冲洗总量比较
2.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发热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指标(WBC、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因隧道技术对于内镜配件灭菌要求较高,内镜灭菌及内镜附件的一次性使用已经被大家重视,但往往忽略了配件的灭菌。通过本研究得知,传统的2%戊二醛灭菌法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此外,戊二醛进行浸泡灭菌,灭菌时间长,而且浸泡后需要大量水充分冲洗以去除消毒液的毒性残留,对人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16-17]。日本消化内镜学会第三次全国调查报告,戊二醛应用时飞沫能造成医务人员角膜损害和皮肤损伤,必须有强力排气设施,内镜人员要使用防护措施。废液排出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必须中和后排出[18]。相比较,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确切,具有安全可靠、快速高效、无毒环保等优点[19-21]。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存在差异,可能和手术病例难度有关。试验组的发热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相比于传统方法,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无二次污染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手术质量及患者的医疗安全,加快周转率,应积极推进低温等离子灭菌法广泛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