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医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5-14张晓菲
张晓菲
【摘 要】:目的:探索分析孕前醫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孕前检查的夫妻,共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受检者共360例。对所有患者的的一般资料展开手机,包括血液检查信息、既往史信息等,判断孕前医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结果:360例受检者经过检查后,检出的主要疾病类型分别为传染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分别占比3.33%、6.11%、2.78%,受检者疾病总检出率为12.22%。通过总结360例受检者的既往史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史、婚育史、流产史以及过敏史。通过血液检查,对360例受检者的疾病进行细分,包括生殖器异常15例、精液异常10例、前列腺疾病17例、子宫肌瘤5例、阴道炎48例、子宫畸形3例、附件囊肿13例、支原体感染3例、衣原体感染4例、淋球菌感染4例、梅毒2例、尖锐湿疣2例、地中海贫血26例、乙肝45例和染色体异常8例。结论:通过探索分析孕前医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有生育计划的夫妇提前半年到体检中心进行孕前检查工作,检测内容涵盖较多,能够针对各项疾病有清晰的认知,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发生缺陷的概率,避免各类的传染病、遗传病更加广泛的扩散,提高广大家庭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实现优生优育。
【关键词】:孕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2
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孕前检查的夫妻,共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受检者共360例。其中男性180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56±3.59)岁;女性180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21±3.97)岁;所有受检者均为已婚,且其中有88对受检夫妻已经生育过,另外92对夫妻尚未有过生育史,为初次生育。所有受检者均符合国家的生育政策,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全部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所有受检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在孕前医学检查当前早上,空腹状态下取血。进而对受检者进行血象检测、肝脏功能、血糖、肾脏功能、乙肝五项、TSH进行检测,统计检测结果。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 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360例受检者疾病检出情况对比结果
360例受检者经过检查后,检出的主要疾病类型分别为传染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分别占比3.33%、6.11%、2.78%,受检者疾病总检出率为12.22%。如表1所示。
(二)360例受检者既往史信息对比结果
通过总结360例受检者的既往史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史、婚育史、流产史以及过敏史。如表2所示。
(二)360例受检者血液检查信息对比结果
通过血液检查,对360例受检者的疾病进行细分,包括生殖器异常15例、精液异常10例、前列腺疾病17例、子宫肌瘤5例、阴道炎48例、子宫畸形3例、附件囊肿13例、支原体感染3例、衣原体感染4例、淋球菌感染4例、梅毒2例、尖锐湿疣2例、地中海贫血26例、乙肝45例和染色体异常8例。如表3所示。
三 讨论
本次研究疾病检出者均已经停止受孕行为,开始进行疾病治疗,这大大提升了优生优育的执行效果。同时,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正确引导下,备孕夫妻的压力会得到缓解,同时可最大化避免新生儿发生缺陷的概率。
参考文献
施晓红. 育龄夫妻婚前检查联合孕前检查对优生优育的价值探讨[J]. 中外医疗,2018,37(16):65-66+69.
熊雪红. 孕前检查对疾病检出及新生儿出生缺陷预防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8):122-123.
吴书芳,蔡宝红. 孕前医学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优生优育的影响[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