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读习作”教学价值及实施路径
2020-05-14朱秀玲
朱秀玲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对于这些关于习作修改的名言俗语,老师们如数家珍,学生也耳熟能详。但学生写完后,有几个能真正坐下来,用心修改呢?笔者曾多次询问学生,为什么写完作文后不认真修改。他们的回答大都一致:那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啊!原来,在孩子们的心中,写作文,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作业”,不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估计他们从没有想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那如何让沉默的学生习作,变成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载体呢?多年的从教经历,让笔者摸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写完读一读。其实,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完一篇散文、随笔、案例、论文后,都要认真读一读,仔细修改。只是小学生没有这种意识,或者说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教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写完读习作”在教材中的编排情况
课标是纲领,是“导航仪”,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一线教师使用教材的行动指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对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习作训练的内容进行梳理后,笔者发现,几乎每次习作要求都渗透着“写完读一读”的意思。比如表1、表2三年级的习作内容及要求,十六次习作练习中仅有三次没有关于“读习作”的要求。再认真研读这些关于“读”的内容,我们又有新发现。
第一,教材重视写完习作读给自己和别人听。课标在第三学段“习作建议”中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所谓“自我表达”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或写给自己看;“与人交流”就是用笔说话,把写好的文字与他人分享。统编教材三年级的十六次习作中,有六次是要求读给自己听,有十次是要求读给别人(主要是同学)听。其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两次习作,不仅提到要读给自己听,还要读给同学听。由此可以看出,教材非常重视读习作。也可以说,写完读习作,是教材编者教给学生最有效的修改方法。
第二,教材重视在读中教给修改方法。从表1、表2我们发现,教材不仅重视“写完读习作”,还注重教给基本的习作修改方法。如“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提示朗读的音量,有利于内省;“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改正错别字”“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等,直接指向修改内容及方法;“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读给同学听,看看他是否明白你的想法”等.教给学生交流、分享、商讨的形式,指向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写完读习作”的现实教学价值
经过比对我们发现,之前的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教材中也有关于“写完读习作”的要求。编者为什么如此重视“写完读习作”呢?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有哪些价值呢?
1.凸显交际功能,增强读者意识
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古人云,“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写作是用文字与人交流和自我表达。既然要交流和表达,就需要有交流的对象、倾听的人物。接受美学理论代表人物伊瑟尔曾指出,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头脑里要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曾说过,写作如果离开了读者,就可不必有文章了。这些理论与名家经验之谈都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心中一定要装着读者,想着读者。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读者意识”。
教材编者反复要求学生“写完读一读”,更多是提示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习作。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家中每个成员都是一只动物,最后要求习作“写好了,读给同桌听。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建议学生“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提醒学生“写完后,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不像”……教材安排这么多“写完读给别人听”,就是要凸显习作的交际功能,增强学生表达中的读者意识。
2.培养阅读修改习惯,形成自主意识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導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传统变一变?他还说,写作“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所以说,习作的修改,不仅是老师的事情,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附加任务。
从教材的习作编排来看,编者非常重视“写完读习作”这个基本要求,也深谙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写完习作后,要求他们自己主动修改,在反复修改中培养自主意识,提高修改能力。
3.重视自读分享,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是职责和任务,指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更是一种传统美德。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责任意识。如今的孩子,大都不懂,或者不明白什么是责任、责任意识。责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叶圣陶先生曾说,“改到自己认为无处再改,那就算尽了责任了”。笔者觉得,统编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他们不能把写习作当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死作业”,不是被动完成的任务,而是应该明白,写完这篇习作,要给其他人(主要是老师、同学等)阅读欣赏。写好的这篇习作,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整洁,别人能否读得懂,这都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这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改正”“增补”“删除”三种修改符号的练习,随后在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中要求学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中又编排了“对调”“移动”两种修改符号的练习。在四、五、六年级的单元习作中,教材多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编排和要求,为的是进一步培養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掌握修改方法,更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写完读习作”在教学中实施路径
既然教材如此重视“写完读习作”这一评改方式,又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为什么学生却不爱读自己写的习作呢?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固有观念所致。学生普遍认为习作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写完就算完成了任务,剩下就是老师的事情了。二是习作质量不高。学生的习作往往自己都不满意,自然没有读的欲望。三是对读存在疑惑,不知写完怎么读才有效。
那么,教师为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忽略此环节?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效的方法措施。教师也知道阅读修改的重要性,但课堂时间有限,只能选取写得好的习作朗读,让学生象征性地评议、修改。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习作的方法,更要激起学生读习作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乐于读习作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建章立制、设立阅读时空、教给阅读方法等对症下药。
1.五分钟读给自己听
到底该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呢?叶圣陶先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把稿子念几遍”,“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叶老所强调的“念”,就是要像平常说话那样,自己读给自己听。
学校在安排课务的时候,往往会将两节习作课安排在一起。在第二节课,教师一定要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写好的习作读给自己听。在读的时候,教师教给读的方法:可以默念,可以出声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拿笔圈出错别字或者标点符号、词语使用不准确的地方,然后再读,再修改。
2.五分钟读给同伴听
读给同伴、好友听,更利于交流、修改。当学生写完习作自己念给自己听后,教师可以再安排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习作,读给同伴(或同桌)听。在开展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读,要清晰地读,声音稍微低一些读,要读得认真,让人听得明白、清楚。还要引导听的同学,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文中的妙词佳句,并能提出修改建议等。
3.佳作展示,读给大家听
课标在具体建议中指出,鼓励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要“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大声读习作给大家听,就是在“分享快乐”,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更可增强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每周习作讲评课的时间,教师可设置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展示,增强其自信心,除了每周推荐一两名学生上台朗读外,教师可按学生座次或序号进行排定。在展示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梳理出上台朗读应做的事情:朗读前,要将习作多修改,展示出最好的一面;朗读中,要鼓励学生欣赏评价;朗读后,要将写好这篇习作的前因后果讲给大家听,便于其他同学借鉴学习。
4.读后“跟帖”评价
笔者曾主持“构建‘跟帖式评改作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跟帖”评价的方式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和意识。所谓“跟帖”,是指在作文本上开设虚拟“论坛”,让同学、家长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上评语、意见或建议等。学生写完习作后,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读完别人的习作后,写下自己的意见、评语。
如一学生写了一篇习作《我的一家》,同学们在后面“跟帖”写道:
A同学:你能紧紧抓住了老妈爱美、老爸健忘、自己幼稚的特点,将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具体地介绍出来,描绘得饶有情趣。本文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小标题,细致刻画人物的对话。我要向你学习!
B同学:读完全文,不禁让我哈哈大笑。在你的笔下,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都那么风趣、幽默。这篇文章不仅题目有趣,内容也如流水一般。太厉害了。可见你的阅读是多么广泛啊。
C同学:小作者写得太棒了。你把人物的语言、动作都进行了细致刻画。虽然是经常发生在家庭里的平常小事,通过你的夸张描写,让作文显得与众不同。
学生在“跟帖”中学会了评价和欣赏,达到了以评促改的目的。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评价进行修改或“回复”别人的意见。
当然,“写后读习作”的方式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给出“读”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切实可行的方法,定能让“写完读习作”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