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5-14贺延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皮疹

贺延丽

作者单位:116033 辽宁 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九病房呼吸三科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夏季和秋季为该病的高发季节,致病菌为肠道病毒,目前已证实EV71、CoxA16等20多种肠道病毒可导致本病的发生[1-2]。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口、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患儿多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水肿、心肌炎、脑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儿生命。手足口病如能及时确诊并治疗预后较好,但由于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如何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依据减少再次感染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诊断依据2018版手足口病诊断治疗指南:手、足、口腔、臀部、肛周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或疱疹,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精神差等症状[3]。排除标准:危重期及恢复期患儿;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患儿;有遗传性代谢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儿;脑损伤患儿;不能配合完成研究患儿。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年龄9个月~5岁,病程9~48 h。观察组年龄11个月~5岁,病程12~48 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控制继发感染、防止交叉感染和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氧疗、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及人血丙种球蛋白短期治疗。两组在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为其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做好消毒隔离及用药、饮食指导工作,告知患儿家属患儿需卧床休息,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2.2.1 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 由我科护士长担任组长,所有组员经理论与实践培训考核合格后入组。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我院手足口病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手足口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以及疾病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改变以往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在患儿入院后通过检查以及与患儿家属交流,了解患儿及家属具体情况,并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填写病情评估表并制定护理方案。

1.2.2.2 入院指导 患儿入院后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面带微笑;了解患儿家属担心和关注的问题并及时解答;病房布置应温馨,告知患儿及家属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1.2.2.3 消毒隔离 患儿一经确诊应按传染病隔离办法对其隔离治疗;病房每日通风换气2~3次,≥30 min/次;病房物体表面(患儿床单位、门把手、地面等)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护理人员及家属在接触患儿及患儿用品时需戴口罩,肥皂洗手,不做亲吻等亲密动作;患儿的玩具、杯具、餐具等在使用后进行煮沸消毒20 min,或使用250 mL/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1.2.2.4 高热护理 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为发热,因此患儿入院后需每小时测量1次体温,体温低于38.5 ℃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法;38.5 ℃以上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服用退热药后可结合物理降温,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同时应注意退热药的禁忌,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退热药,避免滥用;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需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患儿活动量;畏寒患儿进行保暖;发汗的患儿及时擦干汗液,多喝水。

1.2.2.5 口腔护理 如患儿伴有口腔溃疡、疱疹等,需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同时局部喷洒开喉剑;伴有口腔溃疡、疱疹的患儿进食会有痛感,因此饮食应以清淡、高营养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呕吐严重患儿做好口腔清理,避免误吸及呼吸道堵塞;预防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1.2.2.6 皮疹、疱疹护理 皮疹、疱疹破裂后疱浆可能引起病毒传播,因此应告知家属及患儿避免抓挠皮疹、疱疹;未破溃的皮疹、疱疹使用抗病毒软膏局部涂抹,已破溃的皮疹、疱疹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及时清理排泄物,避免接触皮肤引起感染。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7 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好发季节、防范措施、感染及传播途径等,做好疾病的预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退热时间,同时在患儿出院前1 d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经治疗后患儿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口腔溃疡愈合,体温恢复正常为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溃疡面积、深度有所好转,体温控制良好为有效;患儿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

2.2 住院和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和退热时间比较(d)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3例、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总护理满意度97.78%;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21例、不满意8例,总护理满意度80.00%;观察组家属总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的传染病,在发病初期容易被忽视,但该病病情发展较快、传染性较强,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可能引起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患儿死亡,我国于2008年已将手足口病正式列为丙类法定传染病[4-5]。目前,我国已有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但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并不能保证不患病,而临床上对手足口病主要采取对症和预防感染的治疗方案。预见性护理是在护理工作中引进预见性理念,提倡预防大于治疗,更符合实际[6]。由于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从整体出发,结合自身经验,主观发现问题、准确认识问题、认真解决问题,进行“超前护理”[7]。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结果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可缩短患儿退热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皮疹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