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效果分析

2020-05-14王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入户管理机制输液

王娜

作者单位:300050 天津,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品、医疗环境和设备、制度、程序等风险因素的管理。护理风险是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1]。入户输液是一种补充护理措施,可以方便社区患者,缓解各级医疗机构病床资源的短缺。但由于输液环境距离医院较远,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为提高入户输液的护理安全性,我院于2018年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机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142例入户输液的社区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来自本市社区,本研究经我社区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平均年龄(58.46±11.7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病历资料,均为慢性病,遵医嘱需进行长时间输液。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各类传染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本研究无脱落或失访者。

1.2 方法

1.2.1 实施风险管理机制前 2017年全年,对该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入户输液护理,包括核对患者和药物资料,穿刺护理,调整输液速度,观察并记录输液中不良反应等。

1.2.2 入户输液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2018年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对过去一年中入户输液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经过对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入户输液地点离医院较远,输液环境中不具备较多的医护人员、急救药品和设备等医护资源,其安全系数小于医院环境;②入户输液患者各类病种比较繁杂,接受入户输液的患者往往年纪较大,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且患者及其家属普遍缺少基本的医学知识;③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入户输液护士缺乏风险预见性,存在一定的安全意识薄弱现象;④缺乏充分的护患沟通,服务意识薄弱;⑤患者输液所使用的药品、物品有一定的风险隐患。

1.2.3 实施风险管理机制后 针对入户输液中的风险因素,我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护理规范化学习,以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观念,在入户输液之前,做到对相关护理风险有预见性,知道如何进行风险预防。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社区患者入户输液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培训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师担任组员,对入户输液中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督管,对风险实施控制。在风险管理小组指导下,入户输液护理人员能做到正确评估护理风险,依照入户输液的风险特点制定输液计划,明确职责和防范措施,风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实施,并制定入户输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每次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评估护理质量并进行反馈,及时地向上级报告护理流程中发现的疏漏,以便于对风险管理制度加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对全员进行通报,保障每位成员都知晓制度的变化。

在输液之前和患者签订入户输液责任协议书,为患者建立入户输液病历,将患者输液护理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如输液起始和终止时间、液体滴速、输液中患者情况等,并记录风险管理制度的各项落实情况。加强入户输液用药管理,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宣教输液知识,对于不同的药物,应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并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最终能自己口述正确。

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调整高峰期的排班模式,由于入户输液一般是在白天,尤其是上午较多,因此排班应以实际工作时间为准,在上午8:00—12:00增加护理人员排班,长期输液者,可安排专人进行穿刺。针对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实施三级责任制,逐级分解并授权风险管理目标,每一级护理人员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与权利。定期对入户输液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各阶段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调整进行培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并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医院奖惩制度挂钩。

严格管理输液药品和用物、输液环境,对于输液药品和物品要求必须在正规医院购买;输液涉及到新药时,应提前组织学习,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熟悉药品副反应,必要时应咨询药剂人员。在入户输液时,对于每瓶液体,应标明当天输液的瓶数和顺序,防止发生漏输液体现象。输液环境定期给予紫外线照射,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1.3 观察项目 同一对象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对比,对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前后的入户输液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考核评分包括为工作流程、病情评估、消毒质量、穿刺质量、输液观察、病历管理及患者满意度等7项,采用我院自制的考核表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各项评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该项护理质量越好。

表1 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前后入户输液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比较(分)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后,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风险管理能起到预见、预查、预防风险发生的作用,通过实施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的风险管理机制,能把以往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消极应急处理,转变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主动防范,通过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和制度完善,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存在不少护理风险隐患。陈静[3]研究表明,家庭输液安全系数小于医院输液,家庭输液环境下,当发生不良反应时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加以处理。由于社区患者家庭条件的差异,使得入户输液护理工作流程难以统一规范,患者及其家属较为缺乏医学知识,导致事件突发时他们无法正确应对,无形中增加了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4-5]。此外,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入户输液患者各类病种比较繁杂,接受入户输液的患者年纪偏大,给护患沟通增加了阻力。加之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入户输液护士缺乏风险预见性,存在一定的安全意识薄弱现象,以及服务意识薄弱、患者输液所使用的药品物品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等,也是入户输液中护理风险隐患的存在基础[6-7]。我院通过仔细分析入户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构建并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并对流程进行不断改进,督导入户输液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在全员范围内构建入户输液护理安全文化,使持续增进护理质量的观念深入人心[8]。护理人员逐渐形成了在入户输液护理工作中主动寻找潜在风险因素的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的科学管理,专门成立社区患者入户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实施三级责任制并逐级分解授权风险管理目标,定期对入户输液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依照入户输液风险特点制定输液计划,明确职责和防范措施,加强入户输液用药管理,严格遵守护理流程,从而持续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或消除了入户输液护理风险因素[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后,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实施风险管理机制,可明显提升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的护理质量,保障入户输液安全,最终深受患者认可和满意。

猜你喜欢

入户管理机制输液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冬夜听雨
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